首页 > 女性 > 情感 > 选择思维就是学会放弃,放弃才能获得专注

选择思维就是学会放弃,放弃才能获得专注

第一个是筛选思维。

筛选思维,我还是比较喜欢“选择”这个词。

去年我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改变时,我问过我朋友很多问题,我朋友说:你要自己做选择,我只能给你方向。

那时候我的理解是:成年人要自己做选择,然后后果自负,不要怨天尤人。

就像去年我表妹问我:父母要我去相亲,我不想去,我要去别的城市工作。

问我支不支持她。

我去年和她这么解释的:你是成年人了,你自己的人生,听别人的还是听自己的,后果都是你自己承担,所以你自己决定。


在听到筛选思维时,我对选择又有了一层更深的体会,从所有的选项中择优而选,这才是选择。

刚好前几天表妹又来问我:父母要我待在他们身边工作,我不愿意,我想去外地,老哥你支不支持我。

当时我说:你应该知道我的态度。

然后我又给她举了个例子。

初中生非要去山里玩,父母不让,但是他非要去。

那么如果他能考虑清楚后果,想想这个后果他到底能不能够承担。

例如没法保证自身安全,磕了摔了自己处理不了,那么他便要听父母的不去。

如果他能保证自己安全,在山上摔了磕了碰了自己能处理,不会哭着回去找父母,这个后果可以接受那么就去。

最后和她说,你像我举例一样把所有选项罗列出来,自己做选择,而不是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随遇而安是最不可取的。

当然,我知道她应该会浪费我的一片苦心,并不会听进去,会和我一样踩过坑碰过壁后才会反省。

第二个环境思维。

我想起了七年前我20岁时,在我表叔身边的那段时间,那时候的我觉得我表叔就是个脑残,早晨起床做广播体操?晚上下班拉着我去跑步?周末还拉着我去爬山?

这不是智障吗?舒舒服服多睡一会不好吗?晚上周末在家看电视玩不好吗?

去年想想,当时虽然内心吐槽,不过行动还是跟上了,虽然后来离开过就再也没有继续过,但是开了一个头,让我有大半个月月每天五公里的经历。

直到去年,遇到一个朋友,他下班就看书学习,然后锻炼身体,无形中被感染,去年的我,便只想完成一件事情,最后选择了跑步,然后跑了差不多两千公里。


现在我表妹的心态应该和我七年前是一样的,环境能影响,但是现在她自我决策占据较多。

我觉得,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进行改变,别人帮不上忙,最多只能给予启发。

现在我就觉得我表叔很棒很棒非常棒,自身先做榜样,然后在来要求你一起行动。

我在反复听环境思维的过程中,我又对选择有了一层领悟,从战略思维延伸,做选择不就是意味着要放弃吗?我们能选择的必然是极少数的,不可能全部获得。

因为在我们的生命里,越是稀有昂贵的东西,付出的代价越高,盈亏同源。

我们只有在通过排序后,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追求,把其他的先舍弃。

例如周总理的优先级追求是中华之崛起,为此生命都可以放弃。

为什么要学会放弃?

因为只有通过对比选择才能找到核心的追求。

去年带给我改变的朋友今年选择了在家自由职业,放弃了我和他曾经在几年前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高薪。

有些人会觉得他傻逼,有些人会觉得他抵住了诱惑,但是我知道,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了他自己以后更好的发展放弃了当下的诱惑。


一个人在得到什么的时候,我们无法看清一个人,只有一个人在敢于舍弃什么的时候,才能认清他。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分不清什么是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然后会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选择和排序,最后整日都是忙忙碌碌却还是碌碌无为。

我决定以后只做三件事,每天围绕着这三件事去做。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源动力?

我去年开始跑步时,朋友和我说,自律是一个伪命题,每个人生性都是懒惰的,没有人不喜欢舒舒服服,只不过有些人知道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克服了惰性,他们的内心会自我驱动使得自己坚持去做。

就像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为了内心这个想要的东西,少时的他便找到了自己读书的意义,从而拼搏努力奋进。


现在自律的人和讲自律的课程和书籍都很多很多,身边总有很多人都非常的自律,读书时有人会非常的用功学习,工作后有人会非常努力的考学,生活中会有人会坚持天天锻炼。

他们非常的自律,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这种自律的生活状态吗?可以,但是学不到他们自律的动机,学不了他们勤奋的理由。

有什么办法改变呢?

升阶自己的圈子和环境,例如读书时在重点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学习,你不学习好意思吗?

如果在差班呢?周围人都在玩,你一个人在学习,格格不入导致自己都会怀疑自己。


只有周围环境内容资源极其丰富,才能通过优质内容对自我进行塑造,升级自己的认知,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与君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5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