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张海迪与王佐良:最浪漫的事不是婚礼,而是老了一起去养老院

张海迪与王佐良:最浪漫的事不是婚礼,而是老了一起去养老院

“我会学小鸟叫,学它们啾啾地唱歌。我也吹自己会唱的歌。于是孤独中的我找到了快乐。在我的口哨声中,窗外小树的叶子绿了,又黄了。在我的口哨声中,树叶飘落了,窗外的白雪盖满了大地……”

这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写的一首诗,既有着浪漫的气息,也有着对生活的乐观与向往。提起张海迪我们都不陌生,在80年代张海迪的事迹家喻户晓,甚至令无数人感动于她的自强不息,也鼓励和温暖着千百万人。

张海迪的坎坷人生

1955年9月16日,张海迪出生于山东济南,原本她只是一个可爱而美丽的小女孩,而5岁时由于血管瘤导致了高位截瘫。

从此以后年幼的张海迪便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在父亲张坦夫的教导下,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在床前放一面镜子,孜孜不倦地学习。在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下,张海迪自学了中小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英语、日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最后还自学了研究生课程。

1983年张海迪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这年她刚刚28岁,从此也正式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她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莫多克》、《小米勒旅行》等,创作《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而《轮椅上的梦》激励了一代人又一代人。

但即便是张海迪获得了众多的成功,但她并没有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而是利用自己的励志人物影响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残疾人的生活与工作。

而张海迪也用实际行动,比如经常去福利院,关爱孤寡老人和患病老人,关注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等,甚至还去资助残疾儿童读书看病等,也不断呼吁着社会各界为这些不完整的家庭或儿童们带去更多的帮助与温暖。

这时,张海迪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不断积极参与各种演讲,鼓励着和她一样不幸的人,鼓励大家要自强不息,要自信勇敢,并帮他们重新找回出发的勇气与面对困难的力量。

可以说张海迪就像蜡烛一般,不断燃烧自己,而照亮他人,而她也用自己的自强不息和灿烂和笑容,激励着每一个人奋力前行。

张海迪说过: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们,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因为没放弃,所以等到了你

张海迪尽管高位截瘫,但她依旧有着浪漫的性格,也渴望着爱情的甘醇,只不过在感情上,她也经历了很多的挫败与伤感。

15岁那年,少女时期张海迪很喜欢一个一起的长大男孩,只不过有天男孩带个女孩来到张海迪的面前,这时候的张海迪刚刚燃起的爱情之火又瞬间熄灭了。

只不过她并没有怪那个男孩,并理解了他的选择,毕竟大部分男孩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友或妻子,可以身体健康,而自己的高位截瘫得不到男孩的青睐也情有可原。但即便道理张海迪在感情上的道理都明白,她依然对那个喜欢的男孩念念不忘,这是张海迪的第一次爱恋。

第二次,张海迪又遇到一个中意的男人,而且对方对她似乎也有好感,还说了句暧昧不清的话:海迪,下次我来,你一定会真的觉得自己获得了幸福。

带着对于爱情的憧憬,让张海迪像所有恋爱中的一样,不仅期待着幸福,甚至憧憬着美好的婚姻生活。然而几年后在男人给张海迪的一封信中,却放了一张男人和女友的亲密合影,而这次感情自然也深深挫败了张海迪那颗火热的心。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张海迪对于爱情失去信心之时,她的真命天子不期而至的到来了。

1981年12月19日王佐良翻开当天的《人民日报》,就被那篇《瘫痪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团火》吸引住了。瘫痪姑娘玲玲便是张海迪的小名,当王佐良看到这位姑娘的事迹时,便立刻提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了千里之外的张海迪。

王佐良是上海人,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安徽庐江县插队当农民,后成为优秀教师。随着两人书信频繁的书信往来,发现越聊越投机,越聊越觉得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在友情与共同理想下,两人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喜结连理。

只不过这张海迪与王佐良的婚姻没有仪式,没有通知媒体,只是两个人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缱绻,决定琴瑟和谐地共度一生。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去养老院

本以为爱情美满,生活幸福的张海迪,在1991年刚获得中国残联授予的“自强模范”称号,不幸便再次来临,她又得了基底细胞癌,也就是黑色素瘤出现在鼻子上。这种病一般只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皮肤病,却长在了张海迪的鼻子上。

生了病的张海迪很快鼻子就出现皮肤溃烂,甚至连鼻子骨头都裸露出来,只得通过手术来碰运气。手术前,张海迪对丈夫说:“如果我活下来,当然非常幸运,我希望还能和你在一起生活,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拖累你,我跟朋友们讲了,如果我死了,让他们给你找一个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

而丈夫听到妻子这样说,只是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大男人眼睛也瞬间湿润了。所幸张海迪的手术很成功,在手术中很疼,但她却不掉一滴眼泪,也没有发出一声哭喊。

只不过丈夫却因为妻子疼到痉挛,而心疼地掉下眼泪,他紧握着妻子的手比她疼到痉挛的手还冰凉。

所以这份婚姻才被张海迪打90分,只不过两人并没有孩子,张海迪曾问丈夫:我们没有孩子,等老了该怎么办?

而王佐良握紧张海迪的手说:“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敬老院”。这句话不仅是王佐良对于妻子的承诺,也是对于两人之间并不会因为孩子问题而产生间隙。

而为了弥补没有孩子的遗憾,张海迪养了一只狗作为“孩子”养,并取名为板凳。王佐良对妻子表示,自己退休后会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做学问,然后两人去养老院颐养天年。

在幸福婚姻中的张海迪,具有着最为传奇的经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考到了中国第一批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

不得不说,张海迪的爱情无疑是最美的,尽管有着残缺和不完整,但在爱的海洋中,这些不过只是生活中的“调味品”。

就像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结语

1998年11月,海迪分享新书《生命的追问》见面会。只见她身穿白色的羊绒外套,围着鲜红的围巾,脚上新买的黑色高跟短靴,似乎每每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张海迪都是优雅从容,阳光乐观的形象。

可以说在张海迪身上,我们很难看到她眉头紧锁的表情,她给我们的永远都是平和、愉悦、坚强而又优雅的气质。但实际上,她每一次出现在公共场所,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

杨澜在《光环下的真实》采访说张海迪平时撑着痛苦吗?而张海迪回答习惯了,因为平时无论是开会或是参加活动,一撑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也会有撑不住的时候,而每当撑不住时,就会给自己吃一颗薄荷糖来提神。

换种思路来看,正常人如果连续坐几个小时,都是件很困难的事,何况张海迪完全是靠靠双肘支撑全身重量,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其实张海迪的两肘外侧早就结满厚厚的茧子,看了令人心疼不已。

海迪对自己的要求是这样的:我要求自己做到不仅仅活着,而且要活出诗意来,这个诗意是个范围很大的东西,里边包括了对完美人生的追求。很多很多的坚韧、顽强,其实都是在对美的捍卫中产生的。它让人更加珍惜生活,也让被破坏了以往生活的人,去想另一种生活。假如说,那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磨砺中走下去,他的坚韧、顽强将给人生带来另一种东西。

正是对于自我的要求,张海迪60岁时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以中国残奥会主席的身份,用流利的英文做申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的陈述,再次将她的自信、优雅和气场展现的淋漓尽致。

魅力四射的张海迪,正是顽强不屈的她怀揣着对于生活的渴望与美好的向往,才让王佐良对她充满着爱与敬仰,才让两个同频的人,在婚姻的琐碎中活出一道光。

而最美好的爱情不是整天说“我爱你”,而是要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之后,还能甜蜜如昔。

今日话题:张海迪哪一点最能打动你?欢迎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9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