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首创“院士论坛”畅谈科创与大湾区建设

首创“院士论坛”畅谈科创与大湾区建设

8月24日,2019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同期举办6场分论坛,从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跨境租赁和跨境融资、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讨论,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要打通

本届海丝博览会首创“院士论坛”,邀请多位院士畅谈科技创新与大湾区建设。受邀院士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攻坚方向高度一致。

“一位企业家对我说,你会把钱变成技术,你能当工程师。我可以把技术变成钱,可以当企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从大到强时期的发展基础,技术创新的是技术专家,主要考虑技术,而产业创新主体是企业家,考虑市场和效益比较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的转换效益普遍比较低。

要解决这一问题,孙玉认为需要多方通力合作。“既有政治家的创新引领,创造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也要有科技专家和大国工匠承担研发、生产、应用、研究,最后还需要企业家组织实施科技和产业创新。”他还特别提到,广东省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高地,但却从未出现过信息学部的“当选院士”。广东省应当加强造就信息高层技术人才的环境建设,让全国能够听到广东的声音。

谈及创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也认为必须为创造价值而创新。他将培育“双创”比喻成栽树。“种子就是科技成果,土壤是市场需求,肥料是金融支持,而阳光、空气、水分则是政府提供的环境,所有因素缺一不可。”他提到,在完善好知识产权流转和保护机制、“创投”机制,加强政府政策法规以及创新环境的引导的前提下,创新创业将催生大量微小型科技企业,培育出大中型创新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服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的利好正在大湾区的新兴产业中逐步显现。作为干细胞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苏国辉表示,截至目前在卫健委通过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的104家医疗机构中,广东省有13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干细胞产业联盟有着良好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产业联盟要建设好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平台、服务平台,打造干细胞产业全国生态圈,以广州为中心,与其他大湾区城市以及其他产业合作,孵化出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苏国辉介绍,未来,该联盟将孵化100家科技创新企业,打造干细胞产业全球生态圈。

融资租赁

助力资金流和物流互联互通

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融资租赁行业正面临多重利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跨境租赁与跨境融资创新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应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用,通过跨境租赁和跨境融资,助力“一带一路”资金流和物流的互联互通。

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工具,融资租赁既能有效联接上游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又能以融资和融物的方式将资金向下游实体高效投放,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航运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赵阔表示,跨境融资租赁具有多方独特优势,包括吸引成本相对低的境外资金、带动过剩产业转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等。

不过,当前国内跨境租赁的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中联重科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远锋认为,跨境租赁风险较高,对当地司法环境的熟悉程度、合同拟定的严谨性要求很高,而且跨境租赁的操作成本相对较高,与本地融资相比定价不一定具有优势,在利率水平较低的区域没有竞争力。

“对于我们设备租赁而言,国内直接开展设备跨境租赁出口退税,要求租赁期限在5年以上,而我们的业务很多期限较短,此外,跨境租赁形成的二手回收设备的评估和处置也存在问题。”黄远锋说。

对此,赵阔认为政策很重要。他建议,持续推进航运租赁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税收、外汇、通关等政策加大对航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跨境租赁业务模式,根据湾区企业诉求,探索新型跨境租赁结构,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

大湾区城市已经开始行动。澳门已经在逐步搭建中国-葡语国家融资租赁平台,持续优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环境。新的《融资租赁公司法律制度》作出了适度放宽的监管,比如资本要求从3千万澳门元降至1千万澳门元,《融资租赁税务优惠制度》则不仅对经营融资租赁企业于本地所取得的融资租赁业务收益适用5%的所得补充税税率,还豁免征收融资租赁企业在境外取得并完税的融资租赁业务收益的所的补充税。

“我们还在研究推出财务补贴政策,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贷款利息补贴,我们希望积极推动内地优质融资租赁公司落户澳门。”澳门金融管理局委员黄善文说。

南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峰建议,利用香港金融服务的专业优势,定制适合不同跨境业务的金融产品,以提高湾区整体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丰富跨境业务的融资渠道,优化跨境业务外汇的转入、转出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跨境业务的资金成本,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人才培养

发挥高校特色建设大湾区高等教育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发布以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号召,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应。纵观粤港澳三地的高校,都在发挥各自的特色与优势,以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湾区人才高地。

“教育和人才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暨南大学在当中具有天然优势”。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作为交流会的首位发言嘉宾,他解释称,暨大的优势首先在于对接三地的校区布局,即毗邻香港的深圳校区、承接澳门的珠海校区和广州总部校区。其次,作为历史悠久的侨校,暨大拥有大量港澳生源,并对港澳输送了大批各行业的人才,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同时,暨大与港澳高校建立了多所联合实验室,包括今年4月成立的“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我们常说,暨南大学必须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里走,不能在外漫游。”宋献中说。

在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向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卫华称,该校在三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教师联合会。同时,在培养人才模式上进行改革,与澳大利亚高校进行合作,“为湾区培养具有家国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而面对大湾区高校之间的协同不足,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表示,在深圳大学的牵头下,该校已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同发起建议,创建“湾区联合大学”。“这是一个虚拟大学的概念,目的就是打破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实现协同发展”。

现场

首次设置“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展区

海丝博览会、广州博览会于8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展期共4天,展览面积近16万平方米,展位数约8000个,参展企业超过3500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区为首届设立。

该展区位于A区4.2馆、3.2半馆,主要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形象、优质产品、文化旅游和特色手工艺品。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92个国家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25个国家为首次参展,首次参展国家占比达27%。进行国家形象展示的国家共62个,占参展国家总数的67%。马来西亚、格鲁吉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还将在展会现场进行本国文艺表演,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参展商众多,各自都形成了一条小小的“泰国街”、“马来街”等,带来了丰富的各国商品,简直可以包揽你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韩国参展商将生蚝带到了参展现场,现场试吃的观众络绎不绝;日本展商则带来了炒面面包等特色美食,还在“日本一条街”的中央搭建了一个拉面铺,逛展逛饿了可随时停下脚步,享受正宗博多拉面。

在泰国参展商展区,南都记者看到,除了大众熟悉的泰国咖啡、水果软糖、冬阴功酱料等食品外,美妆香水类产品也相当吸引眼球。来自泰国的香薰香氛品牌hHom带来了产自泰国的手工皂、泰式香水、香薰精油等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选购。

南都记者现场试闻了泰式香水,发现普遍味道偏浓郁,留香持久。来自泰国的参展商用稍带口音的中文向记者介绍,该香水的多种香型都是来自泰国当地特色花卉和植物,还有泰国香米香味的香水,可说是独一无二了。该展商表示,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广博会,该品牌的香氛产品颇受广州人欢迎,目前大部分货已被买光,让她有些意外的是,购买泰式香水的男士颇多。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夏嘉雯

冯芸清 莫郅骅

实习生 陈叶冰 许依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8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