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以战略的眼光俯瞰产业,你会发现什么?

以战略的眼光俯瞰产业,你会发现什么?

作者:刘铁程 智纲智库上海中心咨询师

编辑:王一然

编者按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在众多变数中,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不可逆的技术破壁,将深刻的改变世界。

在国与国的竞争当中,谁掌握了前沿技术谁就掌握了核心话语权,如过去以美国为代表的ICT产业,现在我国的5G、量子通信等。

目前部分新技术领域已经推进产业化应用,但大部分还处于在研阶段,其中某些技术将在未来5 -10年中实现全领域的深入应用,这是技术及产业的空窗期和战略布局的绝佳时期。

在这种趋势下,无论是国家、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将面临几个共性问题,如何抢占先机?如何在众多的路径中做出战略判断?如何落地?

不确定的时代,要有确定性的抓手”,依托智纲智库的战略思维和方法论,本文将通过建立产业的认知、梳理解构分析产业的判断方法,来探索产业规律洞察下的战略增量突破路径。

科学研究思维变革——从经验科学到人工智能科学

产业创新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来源于理论创新,几大经典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人类的认知基础,这种递进创新的背后是人类分析问题的底层思维逻辑的变革。

09年微软提出了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理念,也叫“数据密集型科学/大数据科学”,是以大数据为前提,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机器模拟等,突破人脑推演、计算的极限,寻求复杂科学问题的突破途径,这代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全新思考路径。

但18世纪以前,我们更多的还是依靠经验主义,短短两三百年随着先人的不断总结提炼,我们经历了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的阶段,随着算力算法、人工智能的飞速进化,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正进入“人工智能科学”阶段。

时代底层驱动力——找到时代发展的技术基底

随着理论科学奠定的理论基础,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的演进让时代的发展变得有迹可循。

过去两百年多年的技术爆发式增长深刻的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未来将进入到超智能社会。

工业社会以动力驱动为核心,依靠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催生出了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制药业、军火工业,并彻底改变了交通运输业。

信息社会以信息驱动为核心,依靠成熟的工业技术、光电技术为基础,催生出了互联网,在物理空间之外构筑了一个超级网络空间,整个社会的发展模式产生颠覆性变化。

当下我们身处在一个工业化及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时代,未来超智能阶段社会将依托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传感器等实现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高度融合,形成以人为核心的需求导向型社会。

日本Society5.0社会

产业的本质——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源头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生活在变,不变的是人类对能源的依赖,对生命的探索,对生活的追求等,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超脱于任意时代都会聚焦的核心问题,也是所有产业的根源。

探究产业本质,所有产业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基础支撑型产业:材料、能源、数据;

(2)需求引领型产业:生命、生活、链接。

3.1基础支撑型产业

3.11

材料

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演进,对于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元。

一方面是产业发展对于材料的强需求,如现代交通领域在轻量化趋势下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半导体材料作为ICT产业根技术的战略地位等。

另一方面诸多领域尖端技术的突破也有赖于材料的支撑,如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技等对于尖端材料的依赖。

随着材料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持续融合,生物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领域的不断创新,国家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种提法的根源是产业需求。

3.12

能源

随着一次性能源储备越来越少、环保问题凸显,倒逼了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从1977年到2018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下降了18%,新能源消费量上升15%,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主流。

但目前传统能源还不可替代,除了作为动力源、热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衍生了各种化学制品,化石能源产业及关联产业相当成熟且不可或缺。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很早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经过十几年的政策推动,在风电、光伏、核电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开发,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

但也衍生出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并网难等。

目前应用层面各领域都向着低碳、清洁转型,如交通领域高铁与汽车的电气化,绿色城市的分布式智能微网等。

当下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精装修时代,市场空间巨大,产业政策、体系等将逐步细化,市场活力将进一步提高。

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图、新能源产业图

3.13

数据

数据就是信息,随着ICT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基础设施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一次综合的、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信息载体在快速的迭代升级,每天新产生并沉淀的信息冗余庞杂。

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数据成为时代的“煤矿”,其价值体现在全量、全景、全行业的数据积累,经过分析、挖掘为人类或人工智能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决策效率。

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是否会有“新智人”出现,数据都将是一切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环节

3.2需求引领型产业

3.21

生命的需求

生命是永恒的命题,健康长寿是最质朴的愿望。

·生命

20世纪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奠定了当下的认知基础,而材料、化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促使医疗进入了智慧医疗时代。

当下已经形成了以生命大数据为核心的生命产业生态圈。通过生命数据,实现了原有大健康、器械、医药产业的互融互通,如根据医疗数据开发药物,对病患制定个性化医疗方案等,同时生物技术也在快速的应用到其他领域,如DNA存储技术的研发等。

生命产业生态圈

· 环保

人的生存脱离不开自然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是一大终极命题。

短期环保产业仍将聚焦弥补环境缺口及生态修复,十三五期间 “三大十条”确立了明确的政策目标。

2020年过后,从长远来看环保产业将进一步结合新技术、新模式,建立一套环境治理的综合应用范式。

节能环保产业

3.22

生活的需求

生命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觉。

经历过三十年的极速狂奔,物质需求极大丰富,在吃饱了撑着的时代,卖生活、卖体验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

文旅康养大时代已经成为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3.21

链接的需求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其背后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广泛链接。

· 通信

近代以前人类一直在探索远端通信,以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为开端,现代通信已经发展百余年。

从1G到4G,移动通信作为时代的基础设施越加成熟,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方式,人与人的连接变得更加多维、高效、即时。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人类也初步实现了人与物的网络连接,即通过移动通信实现对物体的远程操控,比如生活中各种智能硬件设施。

即将来临的5G时代,将与更加成熟的传感器技术、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的基础设施相结合,将使人对于物体的认知更加立体多维,使用方式更加智慧。

人与人的链接拓展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层面,进入到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家居、智能城市等,每个应用场景都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5G通信产业本身,主要包括四大产业环节,基站系统、网络架构、终端及应用。基站系统是5G发展的最关键基础设施,网络架构是5G发展的软性基础,终端是5G发展的重要载体,应用场景是5G发展的最终目标。

· 社交

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在社交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尊重与自我实现,衍生出方式内容、工具载体等方面所构筑的大社交内容产业。

随着移动终端及线上内容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将进一步在内容上协同融合,未来可能出现类似《头号玩家》中“绿洲”的全新生活方式。

产业的未来——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探索可预见的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的底层架构

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技术的融合交织构成了未来社会的底层架构,本质上是围绕数据(信息)进行收集、转化、分析、传递的过程,更高效、精准的给出决策参考,提高效率。

下面尝试从数据的角度,剖析几者的关系,发现其内在逻辑。

· 数据收集

经过历次工业革命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一个超时空压缩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工具和生产方式渗透和改造着原有的一切

人与物的链接跳脱了单纯的物质关系变得更加多维,得益于标示码(物体的身份标示)、传感器(使物体具备感知能力)、通信技术(信息传递的基础)等底层技术的普及,识别端、信息端、应用端的打通,实现了人与物更深层次的链接——人与万物互联

从宏观数据到微观身体数据,手表、手机等都可成为数据采集的端口。

“物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全新的数据入口,工厂设备、楼宇、机器人皆可被数据化感知,最终实现万物数据化。

· 数据处理

算法是数据加工使用的核心,单纯的数据没有任何价值,算法则是开启数据价值的钥匙。

“云计算”则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或载体支撑着数据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所有有关数据的存储,流转,加工,都可通过云平台实现。

· 数据应用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算法,基于大数据的沉淀与算力(GPU、神经网络芯片等)的提升,深度学习使人工智能成为了一种更高纬度的数据处理方式,最终输出新的数据和决策参考。

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使用方式不同,核心算法逻辑、所需具备的感知能力具备个性化差异,最终形成差异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 数据反馈

在整个数据流通的过程中会有实时动态反馈,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持续的为各个环节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数据闭环。

4.2 基于信息技术带来的全领域升级

· 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一方面伺服电机、减速器这类精密部件制备技术快速迭代,同时算法、处理器的升级、数据的沉淀使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超乎想象,软件硬件结合,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就像《西部世界》中所演绎的一样,人工智能将进化为新“智人”。

自动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硬件基础,智能制造其背后是关联数据在产业上下游的互通,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芯片等)与智能设备(机器人、智能机床、自动化设备等)的结合最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工厂或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

· 混合现实与互动

通过VR、AR技术的混合应用,作为一种感官技术,在任何领域都将构建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沉浸的体验,实现感官的再延伸。

· 智慧城市

未来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将会对基建造成巨大压力,涉及公共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污水处理以及公共安全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以及自动化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阿里ET城市大脑、华为城市大脑等已经帮助部分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实现效率的提升,如阿里ET在杭州部分路段,通过大数据支撑的智能调控红绿灯,实现通行速度提高11%。

· 生命科技

在技术发展的面前,所有人都无法准确预测,生命科技的发展更存在诸多超脱技术本身的辩证思考,尊重技术,感受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依托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学习能力,将在研发、生产等各环节,基因、生物制药、临床分析决策、神经科学等各领域产生颠覆性创新。

马斯克布局了“脑机”技术,通过在老鼠的脑部植入电极,并用芯片收集和解读电极所传输出来的脑部信号,进而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互动。这激发了很多人对于未来的广泛讨论,仿佛就在明天。

4.3 智慧能源时代

能源综合利用。除了类似页岩气等替代性能源之外,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的能源基础。

一类是目前正在探索的可控核聚变等技术路线,另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升级,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未来比较可行的方向是已经在推广的风、光、水、热、生物质等新能源综合利用方案,尽管当下还面临并网、弃用等问题,但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是传统能源与多种新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型能源消费模式。

4.4 材料进化

新材料研发模式变革。11年奥巴马首次对外提出了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概念,意在通过材料研发模式的转变以缩短新材料发现到产业化应用的速度。

经过了实验驱动、计算模拟驱动两个探索路径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材料研发模式进入到了以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时代”。

基于大量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找出特征性参量,进行数据挖掘,预测出候选材料。未来的材料科学将构筑于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将更快、更精准实现材料的设计预测,更好的服务于科学技术及产业应用领域。

产业的判断——三因法则深度剖析解构产业

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方法解构、剖析产业?进行战略研判,从中发现战略机遇?

就产业看产业只是管中窥豹,学会跳出,从更高维度对产业进行战略解读,可以更精准的进行战略判断,从中寻找到战略突破机遇。

5 .1 因时

大势把握、审时度势,站在时代的背景下,搞清楚产业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5.11

分析趋势

大的宏观背景是什么?

这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方方面面,站在月球看地球,综合判断大趋势需要用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比如根据能源的需求,新能源这个大方向是不会错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背景下节能环保、环境修复、生态绿化这些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 看需求

从个人需求到国家意志,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组织边界不断弱化,而其背后的本质需求的外化度则不断强化,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去发现其背后的真实需求,继而寻找到需求带动的一系列关联影响。

· 看政策

政策是国家意志的直观体现,对于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政策则可能通过因地制宜的策略调整,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于企业直接决定了事情能不能做,空间有多大,能赚什么钱。

5.12

分析当下

产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可能的突破口在哪?还有没有进入的空间?

这需要对产业的基本面有深刻的了解,包括技术、阶段、环节等,不必要进行过多深入细节的研究,核心在于大趋势下适当超前的战略预判,顺瓜摸藤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 看产业

落到产业层面有几个核心点需要关注

首先,不同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不同,包括技术驱动及应用驱动,其背后的产业逻辑有本质区别。

其次,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核心驱动因素动态变化,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正在由技术驱动转向应用驱动,传统加工制造行业也在借由新技术向更高效的产业互联等方向探索。

第三,摸清产业生态圈,包括产业链、价值链、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产业环节,明确各产业环节的价值核心、头部企业间的关联性等。

第四,了解产业规模及发展过程,伴随着政策、技术、市场变化的产业动态发展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与机遇,明确从大产业到子行业的产业规模,之于政府可以了解其产业综合效益,之于企业可以了解其发展空间。

最后,才是深入到各环节细致入微的综合分析,比如行业壁垒、行业集中度、市场属性(客群、渠道、产品等)、投资交易等。

· 看技术

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应用,0-1往往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任一环节都可能中断,最终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技术都是经历了当下时代各方面的考验,很多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因为市场的不接纳、协作技术的不匹配等等而消亡,一旦外部条件成熟,部分技术将重新焕发生机。

比如康宁大猩猩玻璃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成熟,07年借由IPHONE才重见天日实现产业化应用。因此,通过摸索技术的发展脉络,对于此类技术有望进行前瞻性布局。

另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其未来发展路径同样有迹可循,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技术的发展上限,比如动力电池领域的几条路线,其中锂电技术已经发展到天花板,所以燃料电池、固态电池都是未来可以战略布局的技术路线。

5.2 因地

体现在对区域的综合把握,挖掘所在地的资源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人文地理各种环境优势,从而聚人气、地气、财气。

5.21

自然生态

水土资源、区位交通等自然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早期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后期顺着工业化浪潮有些地方政府来啥产业要啥产业,没有条件开山劈水创造条件也得上。

表面上看获得了短期利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上违背规律、误入歧途。

当下,在淘汰落后产能寻找新动能的背景下,自然生态已经成为诸多区域发展的王牌抓手,符合生态优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义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近些年大打生态牌,除了依托真山真水、风土民俗、绝版资源发展的休闲旅游产业外,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中生态相关占了5个,走出了一条贵州特色工业化之路。

尤其是大数据产业,贵州选择了大数据,大数据也同样需要贵州,数据中心高耗能、高散热,而贵州气候凉爽、电力充足低廉,几年时间一批世界500强巨头入驻,现在贵州已经成为“中国机房”。

5.22

产业业态

通常看产业环境更加关注于产业内部的延链补链、上下游配套,除了这些内部要素的协同匹配外,还应关注产业外部的各类社会资源,包括外脑、资本、政策等。这些内外部协同合作的各种组织机构,他们的职能资源共同促进了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智纲智库在佛山创客小镇中提出了“产-智-融-府-协”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通过顶层设计、路径依赖、跨界整合,帮助一批中小制造业企业找到他们的产业升级和创新空间,打造属于他们的产业生态。

深圳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硬件硅谷”,全世界智能硬件创客想创业只有到深圳,因为深圳的智能硬件领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生态,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

在从项目到落地的过程中,政府扶持政策、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通过孵化器、加速器的形式参与其中,构成了一个智能硬件产业的良性产业生态。

5.23

社会生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糅合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乃至社会思潮的多元社会生态,塑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霸蛮是湖南的基因,豁达是四川的空气,日鼓鼓是贵州的灵魂,地方的文化底蕴将体现在当地的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上,直接影响政府、企业、个人的处事方式。

5.3 因人

谋事在人,人是战略决策的起点和终点。

因人就是对政府及企业现状资源与能力的把握,结合政府、企业自身和决策者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战略和策略。

方洪波与董明珠同样是12年掌舵,同样面临行业天花板,但截然不同的企业基因与迥异的性格特质决定了美的与格力相反的转型思路。

民企美的,高知方洪波,善用资本运作,砍掉非核心板块,聚焦白电领域的存量多元化,明确以科技为核心的转型路径,全球视野资本收购,打造美的智能制造生态圈,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厂商。

国企格力,匠人董明珠,空调板块做到极致,同样以技术作为转型路径,但却以独资、技术收购的方式尝试全新的增量板块,做手机、做新能源、做汽车、做芯片,死磕格力品质。美的、格力虽同为家电巨头,但已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战略突破之路。

【案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战略解读

为什么发展

1.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决定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

汽车诞生初期就已经进行了电气化探索,当时形成了蒸汽机、电机、内燃机的三足鼎立局面,后随着内燃机技术发展、汽车工业化和一战二战的需求刺激造成了燃油车独霸的局面,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才让世界回头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因此,在仍以汽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情况下,能源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关联产业必定是朝阳产业。

2. 技术成熟度代表产业发展可能性

我国01年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五”课题,当时国外已有成熟的新能源商用车出现,无论从技术还是产业化角度都有可借鉴经验,但更多还是在技术层面明确了产业发展可能性,其产业化程度只是初见端倪,所以在产业发展初期政策及资源投入保守,偏向于做战略储配。

发展至今,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已经实现续航里程上的等效性,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3.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工业的新增长点

汽车工业对产业的带动性,经济与就业的拉动性,对于任何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最大的意义在于为国家打下了现代工业基础,工业化、自动化及关联产业的成熟度已经相当之高。

符合大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新能源汽车必然成为汽车工业的全新发展路径,随之而来的是再一次的产业爆发,大量的关联产业、企业借势腾飞。

如何发展

1. 确定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的背后是能源体系的选择。

电动、混动、燃料电池这几种路线在技术水平上都能满足用车需求,政府也一直在进行多头技术储备,09年产业化口子开了之后,经过三年观察,12年国家明确以纯电动为主要战略方向,推广普及混动和以氢气为主的燃料电池,这个战略判断的核心是成本。

· 时间成本

汽车工业发展史就是国家工业发展的缩影,从榔头敲出来的汽车到市场换技术,尽管现在燃油车的核心技术我们依旧落后,但新能源汽车是一套全新的玩法,我们有技术、有市场,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能不能实现弯道超车就是抢时间,电力现成的体系,拿来即用。

· 经济成本

尽管从电力上游来看70%是煤电,谈不上环保,但电力系统体系成熟,整个产业链完备,相较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氢能源,再重新构建一套基建、配套、标准、体系,这个账算不过来,符合现实国情。

2.阶段性滚动发展策略

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四大领域,公共交通、货物及特种用车、商业运营、私人用车,这四大领域虽共同发展,但也体现了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致的发展策略。

先对以政府为市场主体的公共交通领域进行全面替换,通过政策指标及财政补贴推动其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其次以物流公司为代表的流通领域、专业及特种用车,实现部分替代,一方面政策倒逼,另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发展。

最后以大终端市场为主,抓商业运营市场及消费市场,深圳现在已经实现出租车的全面新能源替代。

这四个阶段中行政干预在逐步淡化,通过这种滚动发展的策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

3. 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从第一批示范车至今,政策及资本十年间催生了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 政策驱动

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开展示范运行,因为产业化初期,政策效果一般。

13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对2013年~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并对各类车型的补贴门槛进行了非常明确的界定,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但也催生了大量骗补行为。

16年至今国家政策逐步趋严,堵漏洞、立规范、重质量,所有上下游关联产业重新洗牌,拿动力电池产业举例,潮水落去一地鸡毛,近半数企业出局。

· 市场驱动

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渐成熟,政策起到基础支撑和关键引领作用,资本及市场开始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资本逐渐转向各子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7年1300亿的宁德时代、新晋厂商蔚来等。企业也在进行大量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如董明珠押注的钛酸锂电池和蔚来的电池租赁、更换方案等。

同样,新能源普及至今,终端市场也在倒逼企业进行创新。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未来发展

1.能源体系的更替

能源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根本属性,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70%的煤电转化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应该叫新动力方式汽车,本质上没有改变。

但是这种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迫切的进行改变,可以预见的未来是,随着国家能源体系的变更,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可能会随之产生全新的变化,如氢为代表的燃料成本和核电、风光电等代表的电力成本对比。

2.技术突破

技术发展一定是向着更长续航、更节能、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电机、BMS、电池三大件中,最具有突破可能性的是动力电池。

目前锂电池体系下突破空间已经不大,未来一定会聚焦新体系电池,包括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同时整车轻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结构优化将在保证车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减轻重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3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