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教育信息化市场宏观环境

教育信息化市场宏观环境

教育信息化似乎是一个古老而众所周知的术语。抽象来看,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和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并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定义点。具象而言,早期一提到教育信息化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多媒体教学,现 在一提到教育信息化业内人士可能想到的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但是它们具体是指什么我们还是无法宣之于口。因 此本文试图从更加具象化(如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场景和服务链路等)的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大众理解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包含了 哪些内容,对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有哪些影响,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表现出哪些特征,以及未来教育信息化赛道又将如何发展等方面 的问题。我们深知,报告有很多不足,但我们仍然希望该报告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宏观认知与理解,正式行业宏 观现状,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现阶段,中国教育信息化4000亿元的市场中,部分A股上市企业的教育业务营收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5%,市场极度分 散。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掀起了一场跨赛道竞争、组团竞争的快速圈地运动,市场加速洗牌期即将到来。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 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 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 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 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

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

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 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

机会点。

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

教育行业to 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 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 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 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 研究也极具必要性。

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

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 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 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 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

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 庞大且持续。

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 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 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 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





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 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 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 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 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 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 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









“用户”基数大、资源分布不均衡双重驱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学龄人口多,2018年我国共有2.6亿余在学人数,学校数(含幼儿园数)为50.77万所,整体来看,学校 及师生对教育信息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体量大。中国集中制的教育形态使得教育资源不断向上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极度不 平衡。据艾瑞不完全统计:1)2017年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是一二线城市的3.7倍左右,但老师数量 和优质教学内容并未与庞大的学生数对等;2)我国重点大学(985、211学校)数量本来就少,仅北京和上海两市所拥 有的

985、211学校数量占比分别达57%和31%左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且倾斜严重。



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

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 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 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 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 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 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5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