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7-11中国董事长:不找投资为目的的合作对象,更希望找懂行的

7-11中国董事长:不找投资为目的的合作对象,更希望找懂行的

文|AI财经社 邵蓝洁

编辑|陈芳

最近两年,7-Eleven一扫以往的沉稳作风,开始不断拓展新的城市,即使在疫情期间,也陆续进驻了福州和郑州,并打破了单店日销的世界纪录。这些二、三线城市,在7-Eleven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看来,都有开出足够规模门店的潜力,未来,每个省会城市都会出现7-Eleven门店的身影。重要的是挑选合作伙伴。


7-Eleven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内田慎治说,7-Eleven是做实体、做零售的,所以希望合作的对象不是以投资为目的,而是要懂零售,最好就是零售行业出身的,如果不是零售行业的话,也是比较类似的这种行业。因为便利店这门生意想要做好很难,也很辛苦。


北方门店还在恢复中


Q: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您经历的最关键的时刻是什么?您当时做了什么决定?


A:这一年非常特殊,大家可能都会把这个责任归咎到疫情上,但是我反复思考的结论,其实很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在于我们本身。我们的店铺大部分都是加盟店,在2月、3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考虑到如何去帮助加盟商,确保店铺开业,我们作出一个决定,给加盟商发放奖励金。但这只是一时的救助,核心本质还是要进一步发挥总部的职能,不断开发出更好的商品,实现和加盟商的共赢。


Q:2020年7-Eleven受疫情影响的损失有多大?


A:分区域看,南方地区受影响较小,恢复速度快。与之相反,北方地区受影响特别大,我每天都在看后台数据,关注恢复情况,可惜的是到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销售额,很多北京、天津的人2020年初回家后,受疫情影响无法返程,他们恰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因此我们的客流下降了不少;另一个影响是,消费者的收入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一些人可能就不会再选择去便利店购物了。幸运的是,我们的客单价有所提升,因为消费者喜欢在一个地方一次性多买点。这一趋势不光出现在中国,美国和日本也是如此,客流减少,客单价却在提升。


Q:客流减少会成为常态吗?


A:我们具体分析了一下,客流减少大部分是中心城区、商务区的门店,社区门店的来客数反而在增加。平均下来,客流其实一直在回升,现在相当于去年的80%多。


Q:2020年,疫情对社区商业的带动很大,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等刚需商品,7-Eleven会在社区门店里增加生鲜商品吗?


A:实际上,我们有一部分店铺在销售蔬菜水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些生活超市和菜市场会撤出租金高的繁华中心城区,但是这些地方既有写字楼又有住宅,比如说东直门地区,大家就没有可以买菜的地方了。


这些地区的店铺,我们会考虑导入水果蔬菜。相反,在住宅区,生活配套设施相对齐全,7-Eleven卖菜不一定有优势,所以具体情况要因周围商业环境而定。总体来看,目前我们导入水果蔬菜的门店并不多。


Q:我关注7-Eleven有门店停业,你们2020年关闭了多少家门店?


A:我不知道你说的关闭门店具体是哪家,有可能是那个地区租金太高,我们续租时发现涨价幅度比较大,就会放弃,选择在附近其他地方再开。可以明确说的是,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生因疫情而关闭门店的情况。


Q:7-Eleven进入中国以来在门店拓展上一直很谨慎,但这两年有所改变,不断进入新城市,你们为何会突然加速?


A:我们的商业模式以鲜食商品为主。要想生产出美味、高品质的鲜食商品,供应链十分重要。2018年之前,坦白地讲,我们在中国各个地区的供应链还比较欠缺。2018年开始,我们自认为积累得差不多了,有能力在中国各个地区打造出符合我们需求的供应链了。



不希望合作对象以投资为目的


Q:你们对中国市场有整体的拓展规划吗?


A:我们在选择城市的时候,人口、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基本情况是必须考虑的,但我们更关心的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谁。


我们是做实体、做零售的,所以希望合作的对象不是以投资为目的,而是要懂零售,最好就是零售行业出身的、有零售行业经验的这些企业,如果不是零售行业的话,也是比较类似的这种行业,比如说河南省的合作伙伴是三全食品,是一个食品加工制造型的企业。


因为零售业特别是便利店,24小时365天营业,如果说要保持一个时间段,比如说今天一天我让它商品陈列特别好、店铺特别干净特别简单,但是你要24小时365天天天如此的话,这个其实是非常难的,也很辛苦。


其实现在中国相对比较大的一些城市,甚至三线城市,它的人均GDP跟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比,还要高一些。所以在中国,至少各个省的省会城市,没有哪个城市不符合我们进驻的水平或者要求,所有省会城市都可以进驻,各个省其实都有想合作的意向企业。


Q:有以投资为目的的机构找你们合作吗?


A:有很多,但从我们合作的经验看,还是选择理解零售行业的企业合作会更好一些。


Q:疫情有没有影响你们的门店拓展计划?


A:实际上我们2020年进入新地区,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在进行。新进入的地区有两个,一个是湖南长沙,一个是河南郑州。从开店当天的销售额看,5月底长沙首家门店开业破了纪录,超过50万元,10月底的郑州门店又打破了长沙的纪录,有65万元。目前,这两个地区的发展都还不错,日销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Q:新城市首店开业当天,销售额破纪录是7-Eleven的一个传统吗?


A:也不是说这是一个惯例,或者是约定什么的,可能大家看到之前的新地区有这么高的销售额,下一个地区的同事就会更加努力。


实际上,第一天会做各种各样的宣传,开业初期的宣传促销,并不是为了打破纪录或者说创造新的纪录,其实是希望消费者能够了解7-Eleven跟其他便利店是不一样的,我们有鲜食商品,消费者早、中、晚的餐食都可以在店里购买,从而吸引消费者持续光顾。


Q:7-Eleven对选择进入的城市有哪些标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7-Eleven正在进入下沉市场,您怎么看待下沉市场的便利店机会?


A:我们还是从城市整体发展情况看,第一,适不适合我们开店;第二,我们能开多少店,这个规模能达到多少。像郑州、福州这样的城市,虽然跟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城市的整体发展情况要稍微差一些,面积要小一些,但它毕竟是省会,我们认为可以开出足够规模的店铺。


同省之内,我们会先在一个城市集中开店,至少在开到100~150家店的规模之后,才会考虑下一个城市。门店集中,供应链的效率会更高。从我们的角度讲,目前没有考虑过是否下沉,我们进入的都是省会城市。


Q: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时间成本比较高,消费者习惯去便利店买鲜食商品,在新进入的城市,会有本土化改造吗?鲜食依然是重点商品吗?


A:我们也曾想过,是不是到二线、三线城市,鲜食接受度会差一些?但实际上并不是,核心在于我们的供应链可以保证新鲜,在新地区的口感与既存地区是一样的。


大数据作用没那么大


Q:我发现疫情后你们便利店的新商品在变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A:你的观察挺敏锐,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这是公司内部的问题,我们正在调整当中。


Q: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A:我会经常巡店,巡店并非简单的转一圈,要仔细观察,不光是商品的问题,包括店员待客的问题,店铺的清洁卫生问题都会很快发现。


实际上,刚才提到的问题跟厂家也有关系,因为厂家更愿意销售现有商品,因此会以负担促销费等方式推荐现有商品。这样的厂家很多,商品部的同事可能觉得,厂家帮我负担促销费用,对于我来说是有利的,他们做了这样的判断,最终导致新商品很难进入。


但其实这样的方向是错误的,我们要销售的不是厂家想销售的商品,而是我们想销售的商品。我们零售企业的工作就是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挖掘出来。


在中国很多厂家出新品的频率太低了,比如日本的日清方便面一年会出好几十款,甚至100多款新产品,在中国,虽然红烧牛肉面也很好吃,如果有新的口味,你愿意尝试吗,肯定愿意,薯片、口香糖都是这样。


其实中国也在强调内循环,要想提高内需,我们也需要厂商提供更多的新商品,要不然内需循环不起来。



Q:你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消费需求的信息?


A:很少有消费者跑到公司来说,我想要这个商品。其实我们不是特别容易发现消费者具体想要哪一类的商品。


虽然很多电商企业都在强调大数据,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仅通过大数据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可能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决定一个商品销量的因素非常多。同一个商品在最醒目的位置大排面陈列跟放在最下层,只陈列一个排面,销售数据绝对不一样。天气不同,或者气温高低不同,对商品销售量的影响也非常大。


数据分析需要有人为的意识在里面,只是一个数据的话,其实看不出什么东西。


Q:7-Eleven需要什么样的供应链资源?你们有什么维度去衡量供应链是否成熟?


A: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商品的配方,还有一个是设备,当然还有当地的资源。


中国目前生产鲜食商品的工厂资源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工厂,可能已经跟其他便利店品牌合作了,因为我们要追求差异化,所以我们一般不会选择跟这些厂商合作。我们选择的一般都是给学校配餐、生产飞机餐食的企业等,即使我们选的工厂完全没有生产我们所需商品的经验,我们也有能力指导他们完成。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39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