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生鲜电商发展应抓紧提升供应链能力

生鲜电商发展应抓紧提升供应链能力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孙兆

近年来,被誉为“电商市场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领域不断引起大众的关注,更有诸如阿里、腾讯等多家电商巨头亦将注意力放在了生鲜电商领域。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早期是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但随着生鲜电商不断受到资本方的关注,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先后入局,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投资,并带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使得生鲜电商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很多初创型生鲜电商企业由于存在供应链、烧钱补贴等问题,企业面临倒闭和被并购的局面也屡有发生。

进入2019年来,生鲜新零售模式逐渐归于“平静”,生鲜电商行业发展也日趋理性,逐渐从扩张步入到收缩调整阶段。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观察,各路生鲜电商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7年多的时间里,竞争十分激烈,在此期间,经历了好几轮的换血与调整。但是,无论是传统垂直类电商,还是前置仓、拼团等模式,无论是巨头还是区域性创业者,真正熬下来并宣布盈利的企业并不多。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当前,生鲜电商仍处于模式探索和高速发展期,尚未出现成熟的盈利模式,但随着前置仓模式的持续火热,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社区拼团等新模式入局,生鲜市场的新一轮混战悄然而生。同时,虽然融资事件数量相对减少,但是融资金额较大、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纵观行业中依旧活跃的生鲜电商,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本支撑,其本身的造血能力有限。即便平台可以摆脱亏损,盈利也较微薄,短时间内难以填补此前亏损的大坑。据悉,腾讯领投的每日优鲜累计完成了至少58亿元融资后,仍在寻求新的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盈利难、烧钱多、造血能力差”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大问题,即使腾讯、阿里等这样的巨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这样的困境,投入与收入难以成正比。

而在用户消费习惯方面,众多消费者仍未习惯线上购买生鲜产品,很多消费者还是习惯到线下门店自选新鲜商品。即使用户可能选择在线上进行购买,但由于电商缺少消费场景的体验,难以见到实物等原因,使用户轻易不会去尝试,即使偶尔购买,也很难形成一种长期趋势,复购率较低,而一旦品质出现问题,用户更是难以“回头”。

当前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并不成熟,而生鲜类产品是一个对物流方面要求极高的产业,为了保证食品的新鲜度,食品必须通过冷链物流进行运输。可是,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庞大的系统工程问题难以完全解决。

艾瑞咨询表示,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随着巨头入局和资本活跃,行业内频频出现新玩家和创新模式,生鲜电商市场也呈现多业态共存的局面,随着赛道玩家的增多以及巨头布局的扩大,生鲜电商行业竞争将持续升级,也将推动原有的行业格局加速洗牌。其中,“供应链管理”作为生鲜电商最重要的一环,是企业在混战中突围制胜的关键。

此外,在生鲜供应链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追踪用户行为、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把控生鲜产品质量,以及通过向生产端延伸,以缩短供应链条、降低运营成本,则是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6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