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秋食之味 | 桂花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吃的

秋食之味 | 桂花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吃的

南方的秋天,是桂花味儿的。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金秋时节,桂花静悄悄的绽放了,这时候只要深吸一口气,全身上下都会沾满桂花味儿,散发出自然的香甜气息。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历来讲究“吃”,食不仅为了果腹,更是一种感官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因此便有了“花馔”,以花入馔,留香齿颊。

金秋时节,能把一朵桂花吃进嘴里,就是平淡日子里的一件幸福事了。

就像林清玄写的那样:“我们不必腰缠万贯,只要衣食无虑、平安康宁便好;我们不必骑鹤上扬州,能饮到厝边亲种的桂花茶,人生已经够幸福的了。”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山海经》开篇便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后来,人们发现了桂花的食用价值,便开始将桂花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食物。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桂花酒来祭祀神灵。

楚国大夫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用芳洁的桂酒作祭品,以表供奉者之恭敬真诚。

两汉时期,人们饮用桂花酒来延年益寿。

汉朝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饮用桂花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在用桂酒祭祀完神明之后,晚辈会向长辈敬用桂花酒,祝愿他们延年益寿。

魏晋南北朝,桂花被道家人士用于丹药炼制中。

道家讲求养生延年,热衷于探寻神方仙药。而桂花因其有“生津辟浊,散寒止痛,疏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也成为众多丹药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药。

唐朝时,桂花被风雅的文人们加入菜肴中。

“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之有丝毫损废 。”唐朝的文人们引种桂花十分普遍,除了将桂花入诗,还将桂花入菜,为饮食平添一缕清香。

宫廷贵族间流行一种祛口气“香茶木樨饼”。

木樨即桂花,将茶香与桂香结合,清新口气,醒脑提神。“口含祛臭爽神,妇女尤嗜之。”唐宫廷上下都常常口含此物,以达到吐气如兰的效果。

宋代,民间出现了用鲜桂花制作的广寒糕。

广寒糕即桂花糕,取“广寒高中”之意。每到科举考试开场之年,大家都会向应试举子赠送广寒糕,以此来表达“蟾宫折桂”的美好祝福。

宋人常饮用一种以桂花为材料配制的天香汤。

此汤为宋人酷爱的秋季养生汤,采用鲜桂花、甘草、盐梅等材料制成,可调理脾胃、温养五脏、补中益气,常服用,可使体散天香。

元朝人则爱喝桂花茶。

以花做茶大多寒凉,尤其是东方女性体质多偏阴寒,不宜多饮用。唯有桂花性温味辛,滋养肝血,制成花茶最适宜女性饮用。

明清时期,用桂花制作的饮食越发增多。

清代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调和类·桂花》中记载:“蒸露、浸酒、盐渍、糖收、造点、作馅,味皆香美悦口。”

明朝时,每到丹桂飘香的季节,江南地区的人们就会制作腌桂花。

《舌尖上的中国》里出现的吴江七都腌桂花就传自明朝。加盐或糖,将桂花的芬芳腌渍封存起来,煮在酒酿圆子里,或用来制桂花糖藕,沁人心脾。

清朝时,桂花露“木樨清露”备受宫廷贵族青睐。

木樨清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王夫人送他两瓶花露,其中一瓶为“木樨清露”。宝玉一尝,果然香妙非常。

此花露不仅可以调水服用,还可以做饭:取一盏花露,在饭刚刚熟的时候浇入其中,稍稍再焖片刻后拌匀,吃起来齿颊留芳。

江南的秋天,有一千种吃桂花的方式。桂花糕、桂花糖藕、桂花鸭、桂花饼,桂花酒、桂花茶……应有尽有。

秋天,切莫辜负了这美好的自然珍味。

最后,祝大家国庆快乐,家庭幸福,生活甜如桂花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13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