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网络传播的研究范式创新及路径

网络传播的研究范式创新及路径

研究范式指一种总体的概念框架,即为某个研究群体所共享的世界观。在概念框架之下,研究群体依据世界如何联系起来的一系列假设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以网络传播为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涉及政策网络、物流网络、社会网络等。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从网络认知的框架出发捕捉网络传播中的元素、结构、运动规律。网络传播的相关研究成为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的先锋代表,甚至有学者认为“网络传播学”是一种新的科学形态。尽管将“网络传播”认定为学科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网络传播所包含的复杂系统理论逻辑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建构知识网络

网络传播研究的新范式将网络看作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而不仅仅是作为实物和形态的网络,如互联网、社交网、物流网等。这就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知识边界和方法边界,而把这些分野看作知识网络之间的互联。作为研究范式创新的网络传播用知识链条弥合了代表现代性和专门化的学科研究的知识沟。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传播的知识网络”横亘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在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数学、技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中引发了研究热。其中不乏对于网络传播研究范式的反思性研究。这些挑战包括:第一,文本网络的定性分析遭遇算法失灵;第二,联结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遭遇规模陷阱;第三,网络空间的动态研究存在时间滞后缺陷。

网络传播的研究范式往往涉及对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对于研究方法的平衡又凸显了网络传播研究的不同层次和若干对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网络传播研究的“知识格局”,可将其概括为四个主要的研究视角:一是宏观的网络传播系统与微观的网络传播个体;二是宏观的网络传播效果与微观的网络传播功能;三是宏观的传播制度网络与微观的传播主体网络;四是宏观的网络传播结构与微观的传播网络演进。但不论研究视角为何,网络传播研究范式的瓶颈在于:探寻一种协调微观与宏观张力的网络传播研究新范式。这就使得网络传播的研究范式产生了进一步创新的需要。

推进学科、知识

和方法的创新

创新将演进看作是人们探索适应的过程,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竞争最终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网络传播研究范式的演进路径必须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网络传播功能与效果彼此牵制、网络中的个体与系统互相制衡的过程。网络传播研究范式的演进趋势取决于网络传播研究在学科、知识、方法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社会科学成为网络传播研究创新的新动力,促进了学科融合。其次,开发隐性知识成为网络传播研究创新的新路径,促成了知识融合。再次,描摹静态或动态的网络传播需要结合经验验证与理论建构,促成了数学模型和社会理论的研究方法融合。

通过考察网络传播的研究范式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的适用案例可以发现,网络传播的研究范式创新路径代表了知识的去专业化趋势。以创新网络(Innovation Network)的传播研究为例,该研究基于行动主体及其交互模式的行为理论将经济理论与网络传播联系起来,并将信息互惠、社群认同等网络传播的有关概念作为研究考察的主要变量,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对所谓主流经济学形成了重要的理论补充。首先,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主义原则表明,行动者不受群体或社会中其他行动者信息传播的影响。相比之下,网络传播则明确地考虑了行为—互动关系,还原了“活的”社会场景。其次,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行为几乎总是理性的,而理性在人际传播情境中是一个不确定值,从而避免了过于简单化的理论概括。再次,网络传播研究范式认为社会结构对若干个体的行为产生联动影响,为研究结果提供了可预测性。

总之,网络传播研究属于被称为复杂性理论的科学领域的一部分。传统的网络传播研究往往忽视或简化了网络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行为,需要更多关于“动态过程的本质”的知识。了解这些过程意味着我们必须超越对静态网络传播的分析。未来的网络传播研究需要理解催生社会网络的微观社会机制,探索动态视角下的传播网络变化规律,生成网络传播研究范式新的创新路径。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公共传播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研究”(19YJC860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 社科院网站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0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