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我国首部军事故事片,陈毅修改后问:我一个人能消灭60万敌人吗?

我国首部军事故事片,陈毅修改后问:我一个人能消灭60万敌人吗?

电影《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像"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等大量的经典段落和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影片以其恢弘的气势,生动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

电影《南征北战》电影剧照

电影剧本的创作得到了陈毅、粟裕等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的关心和关怀,尤其是"文武双全"的陈毅元帅,还亲自修改了一些措辞和几段对白。然而陈帅的修改意见,却是既让编剧犯难,又耐人寻味的……

仗不是我陈毅一个人打的!

电影《南征北战》剧照

1951年夏天,电影《南征北战》的编剧想请陈毅为剧本把把关。当时,陈毅既是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又是上海市的市长,工作非常繁忙,但他还是非常愉快地答应了。

电影剧本的创作,通常都要有故事主线和灵魂人物的支撑,为吸引观众眼球,同时也为表现主要将领在战役指挥中的指挥才能,编剧们往往会把人物介绍注意力聚焦在这些将领身上,习惯上会把一场战役的胜利归功于某个高级指挥员的英明指挥。

电影《南征北战》画面

听完编剧对剧本的介绍,陈毅除了指出了剧本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外,又着重强调说:"有些对话请你们务必要改,不要提我陈毅的名字,也不要提陈司令、陈军长,统统改成部队通用的首长称呼。仗不是我陈毅一个人打的,是第三野战军全体指战员打的。我陈毅一个人能消灭敌人60万人吗?显然不能够。胜利归功于毛主席伟大的军事思想,归功于大家。"

电影《南征北战》画面

看编剧们有所困惑,陈毅接着说:"个人在革命中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我陈毅不能贪天之功为己有,我的作用也就是那么一点子,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夸大个人作用就会脱离群众。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只承认马克思的存在决定意识,只承认时势造英雄的说法,而不赞成一个英雄能造就整个时势的说法……你们剧本中要好好写写那些冲锋陷阵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不仅《南征北战》,陈毅元帅像这样修改"剧本"的例子比比皆是。

《东进序曲》海报

1956年,南京军区的剧作家们创作了多幕话剧《东进序曲》。该剧在北京演出期间,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在北海附近的三座门招待所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并专门邀请陈毅来参加座谈。在这部话剧中,作者通过敌人的口,说出了"陈毅有大将风度"这样一句台词,这使陈毅感到很不安。

《东进序曲》海报

在座谈会上,他严肃而幽默地对肖望东说:"你这个肖主任啊,搞啥子呀,怎么能让剧本写出这样的话呢?你让我陈毅往哪里钻呀?我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叫我脸红呀!请你和作者商量一下,一定要把这句话改掉!"

会后,陈毅又特地找到肖望东说:"东进,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这你是知道的。要多歌颂党中央,歌颂毛主席,剧中自始至终都不要提陈毅的名字。"

《东进序曲》海报

剧作者听了陈毅的话,备受感动,他们说:"东进一仗的胜利,显示了陈老总的魄力和杰出的领导才能,他的确功不可没。可是,他却不愿意提到自己的名字,这种谦虚的品德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我从前也就是个捡煤球的娃!

在陈毅元帅的家乡四川乐至,有一座名为"劳动桥"的石桥,关于这座桥的命名,陈毅元帅也发表过"意见"。

陈毅元帅

1959年11月,陈毅回到阔别36年的家乡。当时,正值公社的一座石桥建成,家乡人民为了表达对陈毅关怀家乡的感激之情,有人建议把这座石桥取名为"将军桥""元帅桥"。

陈毅知道这件事以后,坚决不同意,马上找来乡领导,对他们说:"我陈毅算老几啊!从前也就是一个捡煤球、放牛的娃。我们共产党不兴这一套,党纪更不允许。取名为'劳动桥'吧!真正值得歌颂的是劳动人民,是劳动的双手创造了世界,我们还要用艰苦的劳动去建设共产主义哩!"

陈毅元帅

乡亲们听陈毅讲的道理,一致表示赞同,于是决定将石桥命名为"劳动桥"。

在陈毅的书桌上,有这样一句座右铭:"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陈毅的一生,完全实践了他的座右铭。他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从不炫耀自己,更不愿意别人宣传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