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重温话剧《天窗》与《卡萨布兰卡》后感言

重温话剧《天窗》与《卡萨布兰卡》后感言

前言:

最近重温了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让我不禁想到了2016年欣赏过的一部英国话剧《天窗》

两部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之下,但在剧本上所展现的功底与技巧却如出一辙。两部作品的巧妙的运用了网状结构和锁闭式叙述结构,堪称大师级水准。

《天窗》于1995年由英国编剧作家大为·海尔创作编写,该剧本曾经获得奥利弗最佳创新话剧奖。2015年时重新排版之后再次被搬上舞台,然后拿了下托尼最佳话剧奖。

《卡萨布兰卡》改编自一部舞台剧,于美国在1942年上映。在两年后的第16届奥斯卡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导演、剧本三项大奖。

到了2007年后,被评选为"101部伟大电影剧本"之一。

从上文描述上就能看出,两部作品都是公认的佳作。

虽然在故事内容与情景上,乃至时代背景上都天差地别,可如果看其结果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卡萨布兰卡》剧照

结构对于戏剧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戏剧作品的时间、空间、篇幅等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空里,要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尽可能丰富和深刻地展现生活内容,才能引发读者或者观众无限的思考。

锁闭式的叙事结构

在叙事结果上,《天窗》《卡萨布兰卡》无疑都采用了锁闭式结构。

前苏联的戏剧理论家霍洛道夫将剧本的结构分为两个类型,即锁闭式开放式。随着戏剧文化的发展,传统的锁闭式与开放式结构,有转变为"锁闭式结构、开放式结构、人像展览式结构"三结构模式。

既然《天窗》《卡萨布兰卡》采用的都是锁闭式结构,那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锁闭式"结构。

"锁闭式"结构,就是指只截取生活的某一点,并且将人物和故事都放在这个片段中。要求时间跨度短,情节集中紧凑,许多事件不能正面描述,而要通过人物的追叙、补充来交待。

每次叙述都能迅速推动剧情发展,也能把过去的剧情和现在的剧情发展联系在一起。能够让人产生集中强烈引人入胜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代入感"。

现在我就以"锁闭式"结构,来看看两部作品。

《天窗》

《天窗》剧情中的时间跨度为九年,剧中的女主角凯拉到伦敦后就遇到了男主角汤姆。她以第三者的身份和汤姆相爱六年,恋情被汤姆妻子得知后两人已经分别了三年。

话剧《天窗》海报

故事就发生在凯拉与汤姆分别九年后,并没有交代凯拉的离开,也没见交代她与汤姆的恋爱过程,这些都只是整个故事的前因。有所交代,但不需要一一道来。

当舞台幕布升起时,出现的是凯拉破旧的住所。以剧中人物性格来说,凯拉已经离开是不可能主动去找汤姆的。

所以她自然也不会知道汤姆的妻子其实早就已经病故。

在凯拉离开,妻子病故的双重打击下,使得汤姆意志消沉与爱德华之间的父子矛盾也迅速加剧。

由此也就引出了许多故事线索。

而因为《天窗》是话剧所以出场人物少,场景难以过多转换。所以《天窗》的情节只能靠台词和人物的行动来推进。

话剧之中对话是观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天窗》也不例外。以通过人物辩论式的对话去制造悬念,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观众自己去拼凑出事情原始的样子。

这就像一个毛线团,我们只是看到一个或者几个线头,要想将事情理顺,就需要我们顺着线头一点点解开线团。而解开《天窗》这个线团的重点,便在于人物的"对话"

在将近160分钟的故事中爱德华去找凯拉这一场就用去了20分钟,这将近10%的时间里,只不过起到了一个开头作用。

话剧《天窗》剧照

爱德华无疑就是整个毛线团中,那个最重要的线头。他作为一条线索,在母亲去世后,与父亲汤姆的矛盾之中想到了找到凯拉作为突破口,试着去让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这里采用了用层层铺垫的方式,交待了本剧的戏剧性前提即:凯拉和爱德华一家的关系。四个人物"明面上""私底下"的双重人物关系,也暗示了戏剧的"明线""暗线"

(1)以女主角凯拉作为中心人物,明面上,她是男主角汤姆店里的员工。她和汤姆的妻子爱丽丝是很好的朋友关系,爱丽丝对她非常欣赏。

她和汤姆一家关系好到一起居住,所以和汤姆的儿子爱德华关系也非常融洽。

这便是剧中女主角凯拉的"明线",这条线是她展示在世人之前的,不管是观众还是剧中人物所熟知的一面。

(2)私底下,凯拉和汤姆是情人,和爱丽丝是情敌,和爱德华是家庭破坏者与受害者的关系。

这便是故事的"暗线",暗线具有隐藏的特性。当然观众有着独特的视角,能够通过剧情了解到这条"暗线",但如果以剧中人物的视角来说,除了凯拉和汤姆,其他人是不知道这一条线的,所以说它是"暗线"。

因为除了凯拉和汤姆以外,它对剧中人物来说是隐藏的。

"明线""暗线"通常是故事中制造冲突的常用手法,而冲突意味着故事的发生。

所以,当恋情未曝光时,"明面上""私底下"的两重人物关系不会被打破,人物之间还能和谐相处。

(这里故事的"明、暗线"冲突便爆发了,如果要详细的说明需要耗费大量篇幅,这里只做稍微提及,不在赘述。)

爱丽丝去世是故事最大的悬念,因为爱丽丝已经死了,而汤姆又对凯拉难以忘怀,所以汤姆与凯拉是否能再续前缘,凯拉是否会真的为汤姆一家带来"光明"。便成了所有人都期待的悬念。

话剧《天窗》剧照

随着故故事的发展,细节如一张网慢慢张开在我们眼前。观众被一步步吸引,逐渐从获得线索在自己的脑海中去还原与拼凑整个事情的经过。

悬疑如同海浪层层递进,推动着人们对事件探寻,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天窗》隐喻

当凯拉与汤姆在见面之后,观众迎来的不是两人再见面的欣喜,也不是再续前缘的暧昧。迎接观众的,是一场"战争"!

两人每次交谈都如同一场辩论赛,有时更是争吵与相互指责。但伴随着双方的互相挑刺和嘲讽的,却是不断在争论中和激烈争吵中抛出的"线索"。

不断有以前的事件在争吵的对话中被引出,语言情感上的冲突也接二连三,矛盾不断的升级,戏剧也在矛盾冲突中被推向了高潮。

这就像做过山车,车子从低谷出发。然而伴随着"矛盾与冲突",车子不断爬升,而到达最高点的那一刻,也是即将从压抑到宣泄的快感到来之时。

剧中两人的对话部分相当精彩,到了高潮部分,凯拉拆穿了汤姆的谎言,而汤姆直面本心,承认了凯拉在心中的位置。

于是矛盾不在升级,两人的关系也暂时有所和解。可短暂温存之后,两人的关系又回到矛盾与争吵之中。

高潮部分,凯拉与汤姆为观众完整揭开了整件事情,此时二人的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巨大差异。用话剧中凯拉的话来说,那便是:"我与你,如同天地之间,能够相见却永远触碰不到一起。"

话剧《天窗》剧照

最终,凯拉与汤姆未能破镜重圆。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颇感意外,因为我以为他们会在一起,和我一样想法的观众很多。可当最后一幕,凯拉决定彻底告别过去,重新面对生活时,我明白了一切。

没有什么过去,会比明天更为美好!

有人说话剧《天窗》中隐喻了当时的英国政治,然而我不懂英国历史,也看不出编剧意图。

所以我更想用自己的观念去理解《天窗》

一般开在阁楼屋顶的窗户,就被称为天窗。阁楼通常都的清冷阴暗的,哪怕是最屋子的最高点,却无法迎接光明

凯拉便是生活在"阁楼"里的女人,她的过去便是阁楼中的黑暗。而天窗是她唯一的光明,凯拉虽然生活困苦,但却心向光明。在价值观的影响下,她不愿意在沉溺与过去,最后她也走出了最后一步,站在了天窗射下的阳光中。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同样采取锁闭式结构,因此故事没有从男女主角的爱情开始,也不是传统的从开始、结束、重逢、的顺序在叙述。

在地点方面也不是两人的故乡,或者他们初次相见的法国。

事件的发生地点,被安排在了相对和平的卡萨布兰卡,一个在二战中如桃花源般存在的咖啡馆里。

故事从主角里克得到两张通行证开始,而这两张薄薄的纸片决定着一对夫妇的生死。其中的伊尔莎正是与里克分别的昨日恋人。

《卡萨布兰卡》剧照

《天窗》有所不同,虽然都是"复线"结构,但《天窗》采用的是"明、暗线"模式,暗线的存在是为了与明线交汇时制造冲突,从而推动故事发展。

《卡萨布兰卡》采用的却是"双明线"模式,故事中的两条线索都属于明线,爱情线和反法西斯线索交织在一起,不分主次,互相推进。

因为《天窗》是话剧,受到了舞台和表现手法的制约,所以只能靠追叙来推动情节发展。但《卡萨布兰卡》却属于电影,其表现手法更加多种多样,电影用来推进剧情更多的采用制造困难和悬念的方式。

所以在《卡萨布兰卡》中,观众们将重点放在了里克与伊尔莎制造出的悬念和两人面临的困难之上。

比如:里克与伊尔莎的感情纠葛,三人遭遇的困局,法国面临的困境,在特殊时期中所作出的选择等。

困境带来了选择,而选择创造了悬念。

里克会河如何选择,伊尔莎和他的丈夫能否摆脱德军追捕,里克会不会帮助他们,等等一切都是未知的悬念。

话剧《卡萨布兰卡》剧照

在困境与悬念相互交织中,每一个困境都会带来悬念,每个悬念都将面临选择,选择过后又将带来新的困局。如此循环层层递进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等观众反应过来后才发现影片早已结束,而自己却一直沉迷其中。

总结:锁闭式结构能将人物、事件、冲突都集中在一个点,然后紧紧的围绕着事件核心来发展。能够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扩大在观众眼前。

虽然《天窗》《卡萨布兰卡》分别属于话剧和电影两个类别,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这种差别来源于话语和电影表现形式上的自身差异,与故事、情节是否吸引观众无关。

不过"锁闭式"处理不好的话,就会让剧情显得套路化、平庸化以及复杂化。

因此在运用"锁闭式"结果时一定要让让剧情更加符合现实逻辑,也要让情节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引人入胜。

只有这样,才能以此来完成对主题的追求和升华。

《天窗》靠人物对话来回顾事件,推动剧情发展。《卡萨布兰卡》靠镜头,能够运用电影的独特优势将演员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在镜头前。

世界那么大,可总有曾经分别的人再次相遇。

可是以表演艺术的角度上看的话,话剧对于表演性显然要求更高,仅仅只是完美的呈现一个面是不够的。

演员必须做到在整体上力求完美,这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演技,更充沛的情感,更有力的肢体语言。

所以话剧更考毋庸置疑更考验演员的功底,毕竟电影可以喊"咔"重来一次,表演话剧可不能暂停重来一遍。

此外,随着电影技术和表演艺术的发展,时代造成的审美的差异化,技术上的日新月异,也不断带来新的要求。

《天窗》现在还能给人带来了生活的贴切感,《卡萨布兰卡》现在看起来多少会有些距离感,这些便是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审美转变,都不是作品的自身问题。

在观看两部作品时,都应该考虑到剧中的时代背景,在能更好的融入其中,感受两部作品给人带来的感动与情感冲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