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说不尽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大量真实历史镜头让人愈发沉重

说不尽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大量真实历史镜头让人愈发沉重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变态导演”牟敦芾在拍完《黑太阳·731》这之后,接着就是《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了。

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黑太阳系列原计划三部电影,实际拍成两部,第三部传闻叫《黑太阳告别战争》,不知道有剧本了没有,总之没拍。网上找到的两部标称黑太阳731系列的《魔鬼部队》和《死亡列车》是由何志强导演的跟风之作。它们打的是《黑太阳731系列》。而牟敦芾的是《黑太阳》系列。

其中《魔鬼部队》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协拍,石井四郎也是由王刚老师扮演的,有一定的连续性,其中的版权纠葛不得而知。《死亡列车》更是直接在片名上打上了黑太阳731完结篇的字样。说明片方是把“黑太阳731”做为一个整体ip去操作的。

我们还是回头看牟敦芾的“黑太阳”系列。1995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二战胜利50周年。这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了。牟敦芾参考了大量资料,精心准备了这部传世制作。

我们先来谈谈,电影的质量。

作为声名鹊起的“变态重口味邪典导演”,《黑太阳南京大屠杀》的尺度其实并不高,和大部分人脑补的不同。与《黑太阳731》的风格差别也很大。《黑太阳731》有大段的静态尸~首展示和解剖镜头,但看时只要注意规避(比如闭眼或者快进),主体剧情还是正常的。影片大部分时候透露出的只是那种系统性的恐怖。而且对研究基地和各种实验的展示复刻,有那么点介绍科普的意思。731基地这个场景其实和故事一样做为主角在被介绍给观众,两者共同构成了对这个人间地狱的描绘。大段的尸~体展示和解剖镜头确实重口,却也是为展现731部队的残暴冷酷所必须的。

而到了《黑太阳南京大屠杀》。牟敦芾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降低了影片的重口程度,全片只有一个颇为血腥的镜头,就是刺刀挑婴儿,持续半秒左右。用的是惊悚片的表现形式,和《黑太阳731》的长时间定镜头静态展示的观感很不一样。各类强~暴戏份也和当时的大陆电影一样,表个意思就点到为止了。与《打蛇》中拍完全程还特别展示裸露有明显不同。

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牟敦芾导演在严肃的处理镜头,避免剥削女性身体,不让猥亵喧宾夺主,破坏整体的庄严肃穆。《黑太阳731》和《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两片的片头片尾都没有配乐,配以黑幕或者历史图像,在我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看到馆内那张“此地应庄严肃穆,避免喧哗”的告示,也就更能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心境了。

另外不同的地方在剧情,《黑太阳731》的剧本深度很好,感情戏份属于强链接,观众能够透过角色的成长进行感情升华。而《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则是群戏,没有固定主角,而且所有角色都是弱链接的,也没指望在它们身上能够挖掘到什么故事,可以说在电影的故事性是被刻意的放弃了。

实话说,这很难。因为如果角色的感情戏不能够成长,观众会对角色产生距离感,无法感同身受的沉浸。但牟敦芾还是做了。影片从一对屠刀下讨个活路的汉奸父子开场,揭开了沦陷后的南京这个地狱般的场景。每一个角色的故事性都很弱,做为汉奸父亲,全片也没见他做什么恶,每个人的表演也很克制内敛,除了结局小男孩一家灭门有那么点煽情元素以外,其他人物的情感都被压抑到了最低。一切只为了表现“活着”这一卑微的理念。

这是我看过的最强大的群戏之一,除了几个日本战犯以外,所有的角色似乎连姓名都没有,他们就像工具人一样推进着剧情,一切为了场景服务。

场景,也就是地狱般的南京,这个真正的人间地狱,才是影片最大的主角。所有的一切,都为了展示它而服务。牟敦芾似乎单单一个地狱场景已经足够震撼了,把它塑造好,展示好,就足以震撼观众,不需要再虚构一条人物的感情线,找一个苦难的故事去冲淡场景的震撼力。

影片穿插着大量真实历史镜头,都被细心的打上了“真实历史”的字幕。影片大量的场景,都是按照历史照片精心复刻的,这种复刻有静态的,比如在摆满头颅的石雕下合影(这也算是影片第二恐怖的镜头,但这是有历史照片做为依据的),也有通过照片和幸存者证词拍出整个前因后果的,比如比如寺院枪杀和尚的镜头,最后定格切入真实历史照片的蒙太奇相当震撼。

影片有非常震撼的大场面,如江岸屠杀后浇汽油烧尸的场景,宏大之余还饱含着思想性,我不知道是拍摄时动用了技术手段还是胶片后期调过色,汽油快速燃烧,火线在尸骸中快速推进的画面震撼,那火光却并不是预想中的橘色,而是透着一丝血红。影片的用镜也十分考究,尤其是结局,两个孩子在岔道中相遇,却迷茫的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残垣断壁下很值得人们思考。

总的来说,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在故事和场景之间的取舍,和《屠城血证》以及《南京1937》不同,刻意的放弃整大段的故事线,一切只为塑造地狱场景的做法非常具有先锋性,而且最终实现的效果很好。

在2009年《拉贝日记》上映的时候,国内曾经热炒过一个话题,说发现了南京大屠杀真正的凶手朝香宫鸠彦王,其实早在《黑太阳南京大屠杀》里,牟敦芾就已经展示了这个观点。《黑太阳南京大屠杀》的结构其实和陆川的《南京南京》更相似,但陆川还是用了几个完整的虚构故事去支起了一条感情线索,并且还没玩好。大家看完都会纳闷范伟为什么要被如此大张旗鼓的执行死刑而困惑。其实陆川想表达的是日本人的残暴,它们根本不在乎谁是革命党,随便抓个人结案处决就好了。但观众的困惑在于,看了那么多随便就打死人的戏码之后,对“随便抓个人走程序大张旗鼓处决”感觉到不适应。

与之相比,《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中那个只为讨个活路的汉奸之死,同样是体现“不在乎人命”这个主题,用少的多的片长实现了强几个数量级的效果,这其中,做减法的作用不言而喻,牟导甚至没有在剧情层面刻意安排汉奸的丑化戏份,而是把他们父子当作普通难民去刻画,戏份少的可怜,但也没有激起仇恨的矛盾,所以最后汉奸父亲的死就显得很纯粹,没有过多的其他复杂情绪的干扰,也不会产生什么“罪有应得”之类的唏嘘,日军的残暴嗜杀和不在乎人命的设定得以充分巩固。

这种众生之下,不管是难民也好,汉奸也罢,都是地狱中的受害者的刻画,使得片中所有的中国人不论阶级的归为了一体,共同为这个地狱的苦难增添注脚,而影片对日本人的刻画则有着分明的阶级属性,其中的左派革命思潮非常强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场戏,一场是一个日本浪人和日军指挥官中岛今朝吾的辩论,从一开始表面上一方支持屠杀,一方反对屠杀的表象,到辩论后期才发现双方都是血淋淋的侵略者的残酷事实,非常巧妙,类似还有日军总指挥松井石根对屠杀会上谴责,会有表态的转变,将日军上层机关的丑恶表露无遗。而对下层,通过士兵收到家信的戏份,一开始看到家乡残酷生活的悲愤,到之后强调战利品,进一步烧杀抢掠的暗示,处理的非常高明,这两场戏的信息量巨大,表述的内容多且深刻,是本片思想性体现的最大来源。

《黑太阳南京大屠杀》是我看过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中最深刻也是最独特的一部,当年并没有在大陆上映,据牟敦芾自己说是为了吴子牛的《南京大屠杀》让步,甚至还收到当局要求更改片名的说法。不过牟敦芾改没改名不知道,反正没上映,吴子牛的那部戏在港台地区倒是改成《南京1937》了。这部刘若英版当时集合了港台明星秦汉等,是妥妥的大制作,但我是小时候学校包场看的,二十多年过去印象已经模糊了,资源也没找到高清版,没法评论孰优孰劣了。

黑太阳系列就到此为止了,传说中的第三部不知道有没有剧本。回头看导演牟敦芾,他的爱国心是毋庸置疑的。我个人看法,实际上他之一《打蛇》这么一部剥削电影力作,《黑太阳》系列尤其是《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克制到了极致,剥削痕迹并不严重,把他们列入“变态系”完全是一群没看过影片的键盘侠的举动。实际上到此为止来算,他的“变态导演”的名号多数还是《黑太阳731》来的。

如果没有李华月找他拍《血恋》的话。当时这件事被报纸疯狂炒作,都说坐实了牟导“变态”的大名。

《血恋》其实应该另文谈,因为它从始至终都是李华月自己的项目。

两部《血恋》的豆瓣链接均已消失,在百度百科上我也没查到牟导到底参与的是哪一部?维基百科也没有词条。但我猜应该是第一部,因为从思想性的角度,第一部的剧情有那么点左派的味道。

好了,结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9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