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9岁女孩被训练独自回家走丢:被迫独立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9岁女孩被训练独自回家走丢:被迫独立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家长应该锻炼孩子独自回家吗#这个话题引发热议,上了热搜。

而导火索事件是,妈妈让9岁的女儿锻炼一下,自己坐车回家,结果没想到女儿竟真的走丢了!

新闻中的妈妈,一直都是亲自接送女儿上下学,因为当天有事,于是就想借机锻炼一下女儿,让她自己回家。

但没想到,女儿竟然坐错了车,找不到家,一直在车上哭。直到司机询问情况,才知道女孩是第一次自己坐车,赶紧替孩子联系了家长。

看完这条新闻,小言不禁为这个孩子和妈妈捏了把冷汗,假如孩子没有遇到好心的司机,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坏人盯上,就追悔莫及了。

有网友说,锻炼是可以,但前提得先教。像这种脱离实际的独立教育只是在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利。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中国父母普遍是焦虑的,他们总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快人一步,于是不少父母就“逼着”孩子去锻炼,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掌握独自生活的技能,比如:

孩子刚上幼儿园,父母就希望他能够学会更多技能,能够自己上厕所、穿衣服等等,却不想想,孩子才2岁,连离开父母都会让他觉得恐惧;

孩子刚小学,就希望他能够自律得如学霸一样,把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却不想想孩子连最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能养成;

孩子再大一点,干脆就送国外去,让他一个人摸爬滚打,却不想想孩子可能连自理能力都没有……

独立对孩子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但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保护自己的能力的情况下,就扳直他的腰背,强迫他独立,是非常不明智的。

这样,孩子就会像一颗还没有成熟的稻苗一样,强行被父母拔高了起来,现下看似一片形式大好,时间一长,就会发现断了营养的稻苗再也无法长高,直至枯萎。

心理学上,孩子的成长,一方面来自于物质体,即他的躯体所需要的营养,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他的心灵成长,他需要爱和陪伴。

在孩子没有准备好时,就一味地强调早点“独立”,强行把他推出去,这实际上是违背了孩子成长自然发展规律的,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并且脆弱而孤独。


最近看了一个母亲与儿子的对话,出自《不好说特想听》的第四期,看得让人特别心酸。

母亲是个强悍的女战士,时刻准备着和生活的一切困难作斗争。儿子正好和她相反:不成熟、被爷爷奶奶宠坏了。于是她从儿子小时候开始,就用各种方法逼儿子独立。

例如学滑冰,儿子第一次学,前前后后一共摔了13次跤,周围朋友都不忍心看了,但她还是狠心不去扶,看着他爬起来,再摔再爬,慢慢地学会了。

到了儿子18岁,她索性断了儿子的经济来源,放他独自一人在英国洗盘子生存,目的是让他能养得起自己。

她说:我没法陪你一辈子,但我得给你技能。你恨我我也认了。

这些初衷都是好的,但儿子的感受是错位的。

母亲认为自己的儿子是金子,他能够承受一切东西。但儿子的感受却是:没有人能帮我解决问题。在他看来,在爷爷奶奶去世那天,家就没了。

儿子渴望妈妈的陪伴和爱,但妈妈都没有给,只有不断的孤立和高要求。

面对母亲的独立教育,他的心像被扎了一样:

所有人外面受委屈,爸妈都护着。我虽然是北京人,却像个北漂一样,甚至北漂可以回家,我却连退路没有。

18岁一个人在英国,再想家也回不来。

而现在,为了迎合母亲的期望,在房价飙升的北京独立买房,他不得不开始不顾一切逼着自己赚钱。

曾经有一次客户在酒局上说,一杯白酒一万,这个项目多少钱,纯靠你喝多少。于是那晚他豁出去拼命喝,结果喝完后马上进了医院胃出血抢救洗胃,手里还牢牢攥着那份合同,助理在一边忍不住哭了。

他需要的是温暖的母爱,但他那口口声声说爱他的妈,却决然地把他一次次推了出去。

现在,儿子的确如母亲所期望的那样,练就了一身本领,可儿子却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的成就感,反而更多的是与母亲渐行渐远的疏离感。

锻炼独立性,原本能给孩子成长之路插上飞翔的翅膀,但“揠苗助长”式的独立却像是一双畸形的翅膀,孩子既飞不高,也飞不远,反而会让孩子委屈无比,身心俱疲。

日子一久,孩子只剩下的只有一颗很难理解父母的心,还有一段和父母之间破碎的关系。

父母逼迫孩子独立,给孩子留下的是一个任务式童年。任务完成,剩下的只是空虚和衰败。

鲁迅曾经说过:“教育必须根植于爱。”

锻炼孩子独立性的前提,是出于爱和用心。作为父母,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 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比如,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但在大人不断示范和指导下,愿意自己去摸索和探寻,那么,穿衣服这项技能,就是孩子最近发展区的潜能。

但如果孩子太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抬胳膊”,什么叫“伸胳膊”,那这项技能对于他来说,就还不到“最近”。

● 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在完全独立之前,必要的经验积累和准备,才是对孩子的最大保护。

其实,锻炼孩子独立,我们并不一定要马上离开孩子身边。

比如带孩子出去旅游时,就可以趁机让孩子自己看看,上飞机如何托运行李,入住酒店如何办理手续等等,这都是一种锻炼。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独立的小契机。

像让他们在小区里和小朋友一起玩,让他们去家附近的小超市买个冰淇淋等等。

在可以评估的安全范围内,让他们尽可能多去独立参与生活的各个环节。

锻炼孩子独立不需要着急,生活总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机会。

●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讲过他成长过程中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

他读的小学,每天有校车接送,但父母还是专门雇了一辆三轮车来接送他,目的是为了可以让他每天多睡一会儿。而且,每天放学,母亲一定会来接他,风雨无阻。

直至五十多岁时,李开复依然清楚地记得,放学出门就可以看到母亲的雀跃和安心。每次,他都高兴地飞奔过去,把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迫不及待地与母亲分享。

因为这份温馨,李开复十一岁去美国当小留学生,却从未感到孤独;在罹患淋巴癌的日子里,依然坚信:爱可以带来力量。

父母的职责,就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将来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不要强行抢夺孩子的“枕头”,而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枕头”。

人的基因里,潜藏着要独立的愿望,这是天性。当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他会更勇敢,更敢于探索,最终,势必会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实现者。

真正的独立,并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水到渠成。

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独立,是害!

只有在让孩子拥有成熟能力时放手,才是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9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