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美女与野兽》:美好爱情的背后,是这3种心理学效应在起作用

《美女与野兽》:美好爱情的背后,是这3种心理学效应在起作用

提起迪士尼童话,大家会想到什么?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王子吻醒,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还是被继母和后姐虐待的灰姑娘,穿上合脚的水晶鞋,和王子携手开启他们的幸福生活?

童话的结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因为这样,故事里的美好爱情仿佛是命中注定。但在看了迪士尼真人电影《美女和野兽》之后,我意识到,没有一段爱情会发生得理所当然,所有的有情人都是在感情里付出过许多努力才能执子之手。


《美女与野兽》曾获得 2017年MTV电影电视奖和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还曾提名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电影的华丽和精美让美女和野兽的爱情更具童话的浪漫。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为了救父亲自愿留在城堡的少女贝儿,和被诅咒变成野兽的王子,在日常相处中爱上了对方。真爱打败了魔法,野兽变回王子,两人在城堡里举行盛大的舞会,开启他们的甜蜜生活。

在美女和野兽的爱情背后,藏着的是亲密关系中的3种心理学效应。本文将从初见时的“首因效应”、日常相处中的“近因效应”和亲密关系中的“奖赏理论”3个方面,对美女和野兽的相识相爱进行剖析。

01充满误会的初次见面,没有制造“一见钟情”的“首因效应”,反而造成“相看两生厌”的尴尬局面

电影中,贝儿和野兽初次见面有许多不愉快:贝儿的父亲因为对贝儿的承诺,在野兽的城堡里摘了一朵玫瑰,想要带回家给贝儿,却被野兽认定是小偷,把他关在了自己的城堡里。前来城堡救父亲的贝儿被野兽看作“小偷的女儿”,野兽并没有给她什么好脸色。

而在孤身来到城堡的贝儿看来,不分青红皂白便把父亲关起来的野兽冷血又古怪。

因为这不愉快的初见,当野兽被家里的仆人们鼓励去邀请贝儿吃饭时,贝儿干脆地拒绝了野兽。野兽难得地鼓起勇气前来邀请,却被果断拒绝,他恼羞成怒,生气地离开。

而在这之后,贝儿因为好奇心,来到西钟楼,那里放着关系到野兽是否能变回王子的玫瑰花。当她靠近玻璃罩中的玫瑰花时,格外紧张玫瑰花的野兽正因为玫瑰花花瓣的掉落而愤怒,于是迁怒于贝儿,朝贝儿大吼,贝儿生气又害怕,连夜逃离了城堡。


在这个阶段,贝儿和野兽之间的对立状态与“首因效应”有很大关系。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而我们所说的“一见钟情”其实正是“首因效应”的作用,因为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第一次见面的双方对彼此产生了极高的认同感,从而萌生了爱情的火苗。

电影中,贝儿和野兽的爱情显然不仅没有得到“首因效应”的好处,反而被拉了后腿。因为初见时他们在对方的心里都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之后的相处中两个人对彼此也都没有好的态度。

“首因效应”虽然能制造“一见钟情”,但并不能决定感情的走向。影片中贝儿和野兽的感情之路是如此,社会中的闪婚闪离现象也是有力的证明。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才认识对方没多久,就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命中注定”,于是兴冲冲地与对方结成夫妻。但有大部分“闪婚”的夫妻,因为对对方不够了解,会在婚后发现许多难以协调的地方,对彼此的期待和爱慕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被消磨,“首因效应”带来的“第一印象”被生活中慢慢展示的真实面貌替代。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大呼发现了对方的“真实面目”,殊不知对方一直都是如此,只是第一次见面时“首因效应”以“一见钟情”为名,蒙住了人的眼睛。所以才会有人说:“一见钟情钟的不是情,而是脸。”

“首因效应”固然重要,但它无法决定一段关系的最终走向。没有一段关系可以完全靠“第一印象”支撑起来,同样,即使是像美女和野兽这样并不浪漫的初见,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第一印象”并不能完全地代表一个人真实的样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因为“第一印象”轻易地给一个人“贴标签”,不要由“首因效应”轻易地影响自己的判断,给对方更多时间去展现自己,也给自己更多时间去了解对方,这样才不会错过自己的公主或王子。

02简单平凡的日常相处,制造“日久生情”的“近因效应”,打破第一印象的偏见,让两人真正认识彼此

在贝儿离开城堡回家的路上,她遇见了狼群,危急时分,野兽来到了她的身边,为了赶走狼群,野兽受了重伤。因为这样,贝儿调转方向,用马驮着受伤的野兽回到了城堡。

照顾受伤的野兽时,贝儿从女管家的描述中知道了野兽不幸的童年,也了解到他冷漠性格的由来,她开始改变对野兽的“第一印象”。


当贝儿在野兽的床边读起莎士比亚戏剧里的台词,野兽自然地接出下一句。因为爱读书,在村子里显得格格不入的贝儿,第一次遇到了和她有共同爱好的人。而让她更加惊喜的,是野兽向她开放的藏书丰富的书房。

抵抗狼群的经历和共同的爱好打破了“首因效应”留给两人的“后遗症”,贝儿和野兽开始真正认识对方。

他们一起挑选要读的书、一起吃饭、一起赏雪。在这个过程中,野兽发现了贝儿的聪明和有趣,而贝儿也认识到野兽的才华和温柔。

虽然相遇的经历不够美好,但在相处过程中,“近因效应”让两个人在日常生活里了解到对方的优点,并重新认识了真实的对方。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同样由心理学家卢钦斯提出。

在1957年,卢钦斯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这意味着,当两个人在首次见面后还有日常相处的机会,后期展示的形象会盖过“第一印象”,在人的心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丰富的形象,从而给人留下更深刻的感受。

这在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也有所体现,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产生同样有“近因效应”的加持:

初次见面时,达西因为伊丽莎白母亲的浅薄,认定伊丽莎白同样肤浅而没有吸引力,放下豪言:“她很美丽,但还没有美丽到让我动心。”而伊丽莎白觉得这样的达西格外傲慢,一点也不讨人喜欢。但在后来的相处中,他们给彼此留下新的印象,重新认识了对方。

达西看到伊丽莎白的聪明独特,伊丽莎白注意到达西傲慢表象下的温柔绅士。时间给了他们相处的机会,而“近因效应”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真正的对方。



换句话说,“近因效应”就是“日久见人心”。因为长时间的相处,使两个人有机会看到更多关于对方的细节。初次见面可以被精心准备,也可能因为时机的不对出现各种误会,但日常相处可以展现更多的生活细节和真实的自己,也有利于自己看到真实的对方。

因此,当我们错过了“首因效应”的加分项,不如好好把握“近因效应”,去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同时,我们也警惕“首因效应”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暗示,即使遇到“第一印象”不太好的人,也给对方更多时间和机会,让“近因效应”得以发挥它的作用。

03爱情是双向奔赴和彼此满足的相互成全,亲密关系中的“奖赏理论”,让两人的爱情更加成熟坚定

《美女与野兽》很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属于传统的童话故事,没有安排王子救公主的情节,而是更符合现代爱情中的情感理念,让贝儿和野兽相互救赎、相互成全。


野兽和贝儿分享自己的藏书,让贝儿知道自己并非村里邻居们口中的“古怪书呆子”,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理解。野兽用女巫留给他的那本可以去到世界各地的书,带贝儿回到儿时的巴黎,弄清楚了母亲去世的缘由,更加懂得父亲对自己的爱和父母之间的爱情,解开了关于母亲的心结。

贝儿站在桥上为野兽读诗,让他领会到冰天雪地中的诗意,教他如何亲近自己的马,让他感受得到信任的满足感。在野兽因为喝汤弄脏自己的毛发时,贝儿没有嘲笑他,而是选择亲身示范喝汤的另一种姿势,让野兽感受到被尊重,不再因为自己的外形自暴自弃。

最重要的是,贝儿教会野兽去爱,而野兽也为了贝儿学会付出,所以即使知道贝儿离开会让整个城堡永远陷在诅咒之中,野兽依然愿意在贝儿父亲有难的时候,选择让贝儿离开,而贝儿也会在危险时刻只身回到城堡,和野兽在一起。



正是因为贝儿和野兽用自身的优点吸引彼此,也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的爱情才会在相互成就和彼此满足中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固。而这正是亲密关系中的“奖赏理论”。

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兰·罗勒,曾在他的著作《亲密关系》中提到:“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设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

而这种“奖赏”意味着在亲密关系中让我们感到愉悦、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当我们能在亲密关系中从对方身上得到“奖赏”,对方对于我们而言也会更具吸引力。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展现自己的价值,给予对方“奖赏”,我们对于对方也会更有吸引力。


亲密关系中的“奖赏理论”是一个“双向”的付出和满足。电影中的贝儿和野兽是如此,文学界中令人羡慕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也是如此。

钱钟书评价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在钱钟书决定写《围城》时,全力支持他。为了节省开支,当时因为剧作《称心如意》走红的杨绛辞去了家里的女佣,甘做“灶下婢”。他们彼此成全,相互认可。

妻子的才华和对家庭的付出对钱钟书而言是一种奖赏,也是两人亲密关系中的“吸引力”;他对妻子的欣赏和肯定对于杨绛来说同样是亲密关系中的“奖赏”,让杨绛在这段关系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想要有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奖赏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认识到“奖赏理论”增加了两性之间的吸引力,也需要更加重视“奖赏理论”在亲密关系中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实现“奖赏理论”,需要我们自身有值得被肯定的长处,能够在爱情里给予对方快乐,治愈对方的伤痛,主动去“奖赏”对方。也需要我们拥有发现对方优点的眼睛,看到对方的付出,认可对方的长处,肯定对方的“奖赏”价值。

04结语

美女与野兽的爱情虽然有迪士尼童话的浪漫和华丽,但没有绑定“爱情命中注定”的设定。它更像我们普通人的爱情,感情从无到有、从浅薄到深刻,慢慢升温,水到渠成。也因为这样,我们更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探索在爱情背后可以学习的“知识点”。

在这段历经坎坷、终成圆满的童话爱情背后,是“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亲密关系中的“奖赏理论”在起引导作用,而这也是我们在感情路上通常会遇到的心理效应。

希望我们都能从美女与野兽的爱情中得到关于爱情的启示,对于自己的感情之路有更清晰的认知,与自己的“王子”或“公主”一起写下独具个人风格的爱情童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