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朋友相交有三个禁忌,您若不知,刎颈之交与生死仇敌只一步之遥

朋友相交有三个禁忌,您若不知,刎颈之交与生死仇敌只一步之遥

朋友之间的交往,最忌讳的是生出三种不良心态:苛求之心、猜忌之心、攀比之心。

苛求之心,就是朋友之间要求对方,对自己死心塌地、舍命相助、生死与共。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去努力做到,却不能苛求对方也一样,否则只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猜忌之心,就是朋友之间遇有大事,对方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怀疑朋友的忠诚,怀疑朋友的帮己之心、助己之诚、尽力之程度。

攀比之心,看到朋友事业成就比自己大,生活过得比自己好,就不高兴不舒服,甚至心生妒忌和怨恨。朋友双方,因各自的条件不一样、发展环境不一样,机遇不同、选择发展的领域和方向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就事业的大小不一样,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朋友强于自己,坦然接受、衷心祝福;朋友不如自己,放下身段,平等待之,适时助之,如此,甚好。

张耳

张耳与陈余,曾经是秦末汉初最有名的一对朋友楷模。两人相识于苦难之际,互帮互助,生死相托,共渡艰难,但最终却发展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都欲致对方死地而后快。虽然有“共患难易、共富贵难”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上面所说的三个致命的错误。

张耳,陈余,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人,出生贫苦,但都爱好读书,很有志向,也很有才华。两人的人生经历很相似,都是娶了一位娘家很有钱势的老婆,也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张耳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从贫困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广招宾客,后来还做了魏国外黄的县令,名声日益显现。陈余,当地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资助他学习游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增长了见识才干。

陈余


一、缔结

相同的出生境况,相近的人生经历,相投的人生志向,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亡魏国后,因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张耳和陈余被朝廷悬赏捕拿。两人只好改名换姓,一块儿逃离家乡,来到了陈地,在陈地做村官,以维持生计。

陈涉在蕲州的大泽乡起义,老百姓快速响应,军队很快扩充到了几万人,部队打到了陈地。张耳、陈余连忙投奔起义军。由于张耳、陈余名声在外,陈涉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两人,并委以重任。

陈涉自立称王后,任命陈地人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人马,向北面夺取原来赵国的土地。

陈涉在蕲州的大泽乡起义

张耳和陈余跟从武臣来到赵国,战事非常顺利,一路行军作战、收编散兵,部队很快扩充到了几万人,攻克了赵国十余座城池。

之后,武臣用范阳人蒯通的计谋,不攻城,只劝降,原来城池的守将,一切照旧,还直接封侯。赵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城池都不战而降。

武臣等一行人很快就占领了赵国全境。张耳、陈余两人就借机劝说武臣,脱离陈涉的领导自立为王。武臣同意了他们的劝告,自立为赵王。两人因拥立有功,陈余被任命为大将军,张耳担任右丞相。从此,两人开始真正显贵。


二、芥蒂

赵王武臣的一个部将,因故反叛投降秦军,统率军队袭击赵国都城邯郸。由于毫不知情,邯郸方面没有任何准备,赵王武臣等人被叛军杀死。张耳、陈余,侥幸逃脱后,两人收拾武臣的残破军队,得到五万余人,又寻访到原来赵国的后代赵歇,拥立为赵王。

巨鹿之战形势图

后来,秦朝后期的名将章邯,领兵进攻赵国,打败了赵国的军队,张耳和赵王歇逃入巨鹿城,被秦将王离团团围住。陈余则逃往常山,收集了打散的残余部队几万人,在巨鹿城的北面驻扎。

章邯的部队,兵多粮足,急攻巨鹿。巨鹿城内粮食已尽,兵力很弱,张耳多次派人叫陈余前来救援。陈余考虑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秦军兵锋正盛,打不过秦军,不敢前往。

张耳在城中被围困了几个月,不见陈余的救兵,心中已生出了怨恨。一日趁机派部将张黡、陈泽突围来到陈余军中,传话责备说,“当初我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我被围困在城中即将城破身死,而您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曾经同生共死的誓言去了哪儿呢?”

陈余对两位使者说,“现在秦军强大,如果我贸然进攻,就如同肉入虎口,不光救不出赵王和张耳,还会全军覆没,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意义的事为什么还好去做呢?”

张黡、陈泽二坚持要去救援,陈余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尝试着进攻秦军,结果正如陈余所料,一个冲杀就全军覆没了。

此时张耳就是有苛求之心,一厢情愿地希望朋友陈余以死相博,同生同死。站在陈余的角度,他的分析和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无谓的牺牲没有价值,白白地损失力量。正因为这苛求之心,双方已生芥蒂,产生了不满。

后来,项羽的军队渡过黄河,打败了章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赵王歇、张耳才得以安全撤出重围。

巨鹿之战

三、决裂

张耳出城后见到陈余,追问陈余,他的部将张黡、陈泽哪里去了,陈余说,“张黡、陈泽在攻打秦军的战斗中死了,全军覆没,没有一人幸免。”

张耳不信,坚持认为是陈余不想救援,把他俩给杀了,之后又多次追问责备陈余。陈余大怒说,“我没想到您对我的误会和怨恨如此的深啊!”于是,解下将军统兵的印信,推给张耳,独自和他部下亲信几百人,来到黄河边的湖泽中打鱼捕猎去了。从此,陈余、张耳正式分手决裂。这就是张耳生出了猜忌之心,不愿相信对方的话。

四、仇敌

汉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彻底打败秦朝的军队,大封各路诸侯。张耳由于交游很广,很多人替他说好话,项羽平常也听说张耳有才能,于是封张耳为常山王。

陈余由于没有跟随项羽入关,仅仅被封为侯。陈余此时生出了攀比之心,认为自己与张耳功劳相等,张耳封王,自己只封侯,心里极度不平衡,非常恼怒。

于是找着机会,联合齐王田荣,调动全部军队,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逃,投靠了刘邦。陈余打败张耳以后,全部收复了赵国的土地,成了赵国实际的当权人物。

汉二年(前205),汉王向东进击楚国项羽,派使者通知赵国,要和赵国共同伐楚。陈余说:“只要汉王杀掉张耳,赵国就从命。”于是汉王找到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派人拿着人头送给陈余。陈余见到张耳的人头,才发兵助汉。到此时,张耳与陈余,已经成为了生死仇敌,都欲致对方死地而后快。

五、生死

汉三年,韩信渡过黄河,平定了魏地后,张耳和韩信领兵攻打赵国,在泜水河畔打败了赵军,杀死了陈余。张耳终于如愿,亲自杀死了曾经的刎颈之交,为这一段友谊画上了句号。

友谊如同鲜花,需要时时呵护。朋友相交需要遵循应有的原则。否则,刎颈之交与生死仇敌只有一步之遥,张耳与陈余就是很好例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8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