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最高境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外昏内明,光明无际

最高境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外昏内明,光明无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抛弃自己引以为做聪明--巧,抛弃自私自利贪图之心,自然不会有盗贼作奸犯科。是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说句严重话,春秋、战国时候诸侯,几乎都是盗跖。 乡下人经常说:我命苦。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观念,不需一大堆道理解释,只从实际生活体会。中国过去家庭,也只抓住一个观念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个人拥有这 种修养,一辈子便是最大幸福。见地观念纯洁、干净。人的思想观念要随时保持纯净无杂。佛家禅宗两句话: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两边皆不 沾,清明透彻。而抱朴,表面看粗糙不显眼,其实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我们心胸随时怀抱原始天然朴素以此态度待人接物,处理事务。如

思想纯洁无瑕不落主观偏见。平常做事老老实实,当笑即笑当哭即哭,儒道两家并没叫人绝对无欲,那简直不可能,只有佛家修行先要无欲,被儒家批评陈义太高难以企及。儒道二家认为少私寡欲是了不起之事。少私寡欲近乎道,尚未完全合于道。

老子主张绝仁弃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人,便是真修道。废除假仁假义,伤天害理的做法。人类喜欢耍自己聪明才智,自认高明。东西方宗教皆认为使巧用计耍手段是强盗心理不道德。

什么知识都不执着,人生只凭自然。佛学称成道大阿罗汉为无学位圣人,已到家不需再学。真正无学是至高无上境界。真理只有一个,东西方表达方式不同。佛学未进人中国,无学观念尚未在中国宏扬,老子就有绝学这个观念。后来佛家无学诠释老子绝学,颇有相得益彰之效。

绝学无忧,婴之未孩

修道成功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疑难都解决、看透,无忧无虑,没有牵挂。绝学无忧真做到是一种清明客观态度,深刻独到见解,服务利益社会。真理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不能随便将就别人,做顺水人情。一个读书人,不可在学问、思想、文化将就附和别人,为某种私利拐弯抹角不对,学习真诚不佞唯,避免虚伪造作阿。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使你到达绝对境界,仍要遵守世界种种规则,避免举止怪异,惊世骇俗。不可不畏乃发于内心认识选择,为利益众生而随顺众生,不受外在制约。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结之时。苍雪大师提诗一首: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传说中神仙也有执着,一个比一个高明之处。代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没定论。一个修道人该如何自处呢?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这个世上,每个人外表看来没怎样,平平安安活着,内心却有诸多痛苦,一生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莫名其妙地活下去,这真很快乐、很满足吗?人生也有快乐一面,但快乐一面暗藏隐忧,老子提醒修道者, 别于众人,应要如一潭清水,微波不兴澄澈到底。保持得像初生婴儿般纯洁天真。老子一再提到修道至相当程度返老还童,整个筋骨、肌肉、观念、态度恢复到奶娃状态。

外昏内明,清明洒脱,遗世独立

自己站在 那里,顶天立地,如一座高山,不可动遥,世上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什么都不要,遗世而独立,好像世界上人都忘我一样。这做起来真不易。人怕出名,猪怕肥,你躲到深山野地去,有许多人还是会千方百计找你出来,说你有道啊,要你干这干那绝不放过你。这是欲世相忘却大难。

外昏内明功夫不是随便装疯卖傻便是。修道有相当体悟的人可以不出差错做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猎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一般俗人都想高人一等。修道人反是平凡庸陋,毫无出奇之处。行为虽入世心境是出世,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给别人看成傻子。普通人对任何小事都很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修道人闷闷笨笨,外表和光同尘,混混饨饨,内心清明洒脱,遗世独立。

再者,一个修道人胸襟也要据兮其苦海,像大海一样,宽阔无际,容纳一切细流,容纳一切尘垢。儒道两家都一样,要人胸襟宽大,包容一切。这就得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修养,然后自己精神思想才能从种种拘限中超越出来。

俗人有俗人生活目,道人有道人生命情调。众人皆有求 ,或求升官发财,或求长命百 岁。而我独顽且鄙。以道家来讲人生没有目的,如佛家随缘而遇;儒家随遇而安。但是老子更进一步,随缘而遇还不够,还要顽且鄙。非常有个性坚持不变,言行举止非常给人看不起,糟糕透。如济公一样也是最解脱、最不受限制人。这一点一般凡夫难以理解。

后世禅宗说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来。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到生母怀抱--道境界中去。老子形容修道人入世而又出世处世态度,真要做到这样相当难。只有近似道家隐士、高士们介于出世入世之间在《高士传》里找出典型。宋代 大诗人陆放翁便说过: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自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平庸一生,名不见于乡里,终草木同腐,或者庶乎近焉!

陈抟,道号希夷。早被道家推为神仙祖师。都叫陈抟老祖。生唐末五代末世,一生高卧华山,似乎一点也不关心世事。 等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起皇帝来,他正好下山骑驴代步,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从驴背跌下来说,从此天下可以太平!他对赵宋创业立国,有这样好感,宋太宗还特别召见过他。在《神仙传》记载,宋太宗还特别派人送去几位宫女侍候他。结果他作一首诗,把宫女全数退回。冰肌为骨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陽台。希夷先生生当乱离时代,少年或壮年何尝无用世之心。只是得透彻,观周到终于高隐华山,以待其时以待其人而已。看他一首名诗便知究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缓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看剑载扶危主,闷听笠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惟道是从

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内涵只有一个--道。 惟道是从,二六时中,随时随地,每分每秒,都在要求自己合于道原则,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有稍微违反道业。澹兮其若海,永远包容一切,容纳细 流,会归于一,没有离谱走样情况出现。这是本章开头提出做人大原则,也是说明修道人出世态度,以及道是如何修法。

恍惚是指心性光明境界,单就字形,便可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字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如 果修道结果,像喝醉酒一样,迷迷糊糊,东倒西歪,需要好几个人扶着,才叫做恍兮惚兮,那还算修道吗?老子是说,道这个东西,它是惟恍惟惚。有一个不可思议光明洒脱境界。所谓惚兮恍兮,

一般来说,北方民风,温柔敦厚,朴实无华。方方正正,顶天立地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向南发展。而思想高明、空灵优雅文化,则诞生于南方之地。这几乎成一个定律。我常以此观念,研究欧 历史,美国历史也一样。欧美方面,北部出来人物,或文化思想,就南方不同,北部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

光明无际,灵活自在,若虚若实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活活泼泼一片光明境里就有这么一个境界。等于佛家所说: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空空洞洞里边又非真空空洞洞。这个其中有物 非唯心亦非唯物,而是心物一元。修道人可以到达这种莫可名状,光明无际,荒兮其未央哉灵活自在,若虚若实境界。只好简单地用象、物表达它。佛学中也常说不可思议,或不可说来结束,个中 况味,只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远远到达无穷高、无穷尽太空中去,还遗忘太空观念。一个人修养若达到这种程度,便可解确是其中有精。但是提到精,包含精灵、精华之意,不可测量、不可捉摸精神之精。后世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有这回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4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