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大鱼海棠》到《寻梦环游记》的死亡之旅,解读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大鱼海棠》到《寻梦环游记》的死亡之旅,解读东西方文化差异

2016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国产奇幻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由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以唯美的中国风画面上演了一场生死之旅,传递了传统道家哲学的死亡观。

无独有偶,同样以死亡之旅为主题,由迪士尼和皮克斯共同制作的《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为故事背景,从儿童视角出发,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亡灵世界,将梦想、家庭、亲情、爱和正义融合在一起,传递出不一样的死亡观。

两部影片都以动画为外衣,同样以死亡之旅为主题,却又以各自的民族文化为故事背景,在相似主题下透露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以两部影片内容为依据,从故事背景、人物塑造及影片主题三个方面对《大鱼海棠》《寻梦环游记》进行解读和剖析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第四部分,我会结合影片主题和自己的思考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及造成两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洪流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大鱼海棠》的故事题材取自先秦名著《庄子·逍遥游》,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无论是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在文学语言方面,庄子都对中国哲学和文学产生深刻、巨大的影响。因此《大鱼海棠》有深厚的文学根基,影片中处处透着道家哲思。

《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为背景,将墨西哥传统文化融合在故事里,一方面向观众展现特有的墨西哥民族文化,如浓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元素、代表吉祥的“卡特里娜骷髅头”、特有的墨西哥风情音乐等等。另一方面在丰富灵动的墨西哥文化元素下,从儿童视角出发讲述死亡,降低了观众对死亡的恐惧感,引发观众对亲情、梦想的共鸣。

两部影片都以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作为故事素材,将各自的特色文化元素都融合在故事里,设置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向观众展现东西方民族文化的魅力,引发观众对民俗文化的情感共鸣。

01,故事背景分别源自东方传统文学和西方传统节日,让影片的基调各具特色

《大鱼海棠》有着深厚的文学根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庄子的死亡观进行深刻解读,通过动画形式,讲解死亡的意义实则是生命形式的转变和自然和谐的规律,让影片透着浓浓的哲学气息。

影片中椿的奶奶生前掌管百鸟,死后化为凤凰陪伴在爷爷身边,而每天帮爷爷盘头发的小鸟也是奶奶的存在形式。椿的爷爷掌管百草,死后化作一颗海棠树。人类死亡之后,会变成灵魂,横跨大海来到其他人的世界,其中好人会变成小鱼游到如升楼,归灵婆掌管,坏人会变成老鼠由鼠婆掌管。

椿的爷爷说:“人都会死,这是自然规律,对于我们来说,死是永生之门。”更是起到点睛作用,既能回应影片中生命形式的转变又能引发观众对生死、自然规律的思考。总体来说,《大鱼海棠》是一部充满哲学基调的动画电影。

而《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作为故事背景。在墨西哥,亡灵节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人们会载歌载舞来庆祝,用糖骷髅、万寿菊和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来布置祭坛;夜幕来临的时候,人们会聚到到公墓里弹奏音乐。这是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

影片以一个12岁的男孩为主角,从儿童视角出发,加入亲情、梦想元素,讲述的不单是美轮美奂的亡灵世界之旅,还将一个孩子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融合在剧情中,烘托出亲情和爱的重要性,引发观众对梦想、家庭的思考和共鸣。总体来说,《寻梦环游记》是一部治愈基调的动画电影。

02,人物的塑造各具东西方文化特色,让人物个性鲜明、灵动,饱含丰富的民族色彩

对剧中人物的塑造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是影片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两部动画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不仅人物形象灵动、个性鲜明,还饱含了丰富的民族色彩。

《大鱼海棠》对人物的选取、造型和服饰设计都极具东方韵味,而人物的性格也具有中国人的内敛感。

主角椿、湫、鲲选自《逍遥游》中的名句:上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剧中的其他人物,如后土爷爷、嫘祖、灵婆、祝融等都能在经典神话中找到原型。这种人物选取方式,以浓厚传统文化为基础营造出古色古香的东方质感。

人物的服饰和造型都是根据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加以想象和包装,加入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让人物造型处处透着中国风。如祝融、嫘祖的衣服配有可以飘动的彩带,刻画出人物的神仙气质,又如灵婆的服饰有京剧老旦戏服的影子。

在人物的性格设置上,具有中国人内敛的特性。如湫对椿的感情,会因为内敛而不敢让椿知道;椿明明很在乎自己的母亲,却又不懂得如何表达情感。

在《寻梦环游记》中,人物的塑造可以从墨西哥名人中找到原型,而在人物服饰穿着上,会根据墨西哥传统节日的穿着而进行创作,让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影片中有部分人物是根据墨西哥名人所创作的,如米格的偶像德拉库斯,原型是传奇巨星Jorge Negrete和Pedro Infante Cruz,尤其是Negrete死后受人爱戴,还有雕像留世。又如影片中的舞台设计担当,原型为弗里达·卡罗,是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另外还有墨西哥摔跤手,Santo。墨西哥明星María Félix,Cantinflas,以及政治人物诸如Emiliano Zapata等等。

墨西哥人普遍重视在外的穿着打扮,在传统节日里,随处可见头戴草帽、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留着胡须的彬彬有礼的男士和身穿色泽艳丽、刺绣精美长裙、头戴鲜花的妩媚女士。在影片中,为了庆祝亡灵节,表演的人物都是头戴大草帽,身上背一个吉他,如果是乐队的,还配上其他乐器。

两部影片的人物各有特色,民族特色风俗,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03,同样死亡主题却抛开沉重的死亡气息,从轻松视角阐述死亡,蕴含着丰富的东西方文化智慧

无论是《大鱼海棠》还是《寻梦环游记》所讲述的死亡之旅,都抛开沉重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认为从本质上讲,天地万物通于一气。人的生死只不过是气在流通变过程中的离散聚合而已。生命形体是由“无”到“有”再回复到“无”的循环过程,都是“气”从一种形体转化为另一种形体。随着“气”的聚散,人的生死也在不断地交替。

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有深远意义。道家生死气化的思想,是利用自然物质的“气”来揭示人的生死本质,带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鲜明色彩,具有重大的思想解放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焦虑和恐惧。

《大鱼海棠》将死亡提升到哲学层面,生死并不神秘,它只是世界万物在自然界中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实则为气的聚合离散过程。世间万物从来都不会守着固定形态一成不变,相反,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在不同形态中相互转化,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永不停息,这是自然的一种和谐与均衡规律,也是影片展现的哲学观点。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这不但成为带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也表现了墨西哥人的价值与哲学观念。

墨西哥人从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学中,继承了对生命的看法,每年亡灵节,墨西哥人祭奠亡灵,用载歌载舞的方式,通宵达旦来欢度这个与死去亲人团聚的节日。没有悲伤,没有沉重,有的只是欢声笑语与美食。

《寻梦环游记》给观众带来的是美轮美奂的亡灵世界,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用轻松幽默的剧情,把观众带到遥远的他方,感受异域文化的魅力。通过主人公米格的亡灵世界寻梦之旅,向观众传递出亡魂被生者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的哲学思想。

04,东西方文化有各自的魅力和内涵,探讨差异的原因,找到互补之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虽然东西方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共性,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有各自的特色和内涵。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民族关系上。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战胜自然。其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注重个人的职责和义务,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最后在民族关系上,中国文化强调维护民族独立,不向外扩张,而西方文化中则讲究竞争、斗争。

究其产生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①东西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

特定的地理环境产生特定的生态文化和经济模式。中国尽管东部濒临海洋,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人们的生产和经历活动主要依附于土地,封闭的大陆型发展环境,让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空间意识比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形成好静,对新事物缺乏新奇的性格。

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在向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历会有明显的滞后性。

西方国家大多数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因此他们的渔业、造船业、海运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西方国家的经济多属于农牧混合型经济,这为西方国家的发展一方面提供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可变性。西方民族注重空间的拓展,这为他们的生产力发展打下基础。

生产力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前行。西方国家生产力不断提供,为其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能为西方民族的海洋探索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在不同经济生产环境下,中国人的内向思维让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内敛性,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但西方民族的社会发展有强大的外向性,其文化也具有外向特性,形成主张征服、斗争的文化特征。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决定了经济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起源的属性。

②东西方的价值观不同

传统的中国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形成了内向的文化和性格。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会遵循伦理道德观念,极度重视人的义务性、责任性。人们在调节个人心理和精神生活方面,主要是通过内道的道德观念来实行自我约束,以完善自我来维系社会。

这种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利益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增加了民族、国家、社会的凝聚性,让文化得到延续;另一方面,忽略了个人的差异性,消磨了个体的独立性,压抑个人的自我意识,长远来说,并不利于个人的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发展。

农业经济造就了农业文明,也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的处世价值观。

西方文明多属于海洋文明,这使得他们眼界开阔、喜欢征服。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西方人反对封建神权,主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重点在于恢复人性;主张人性解放和人格平等,突出个体对社会的价值。

这种突显个人价值观念,一方面将人的思想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以自我为价值的私欲过度膨胀,从而加剧西方文化中“争”的观念。“争”的观念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他们以独立、自由和平等作为处世价值观。

总的来说,传统观念对人的价值看法不同造成东西方人的民族价值观存在差距。

③在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中,找出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之处,推动东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工具。在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中,跨地区的文化交际现象日益增多,跨文化活动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

无可否认的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确存在差异,正因为这种差异,让东西方文化可以相互补充。在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如何吸收西方文化的优良之处,保持东方传统文化的活力,让优秀传统东方文化以全新姿态来传承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深深扎根中国文化的思维、思想和本性,对东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蹋。

中国文化的思维、思想和本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是宗教文化、节日文化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因当时的经济、社会、宗教信仰等原因,文化会呈现出多样性,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

想要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那就要深深扎根在中国文化里,深度挖掘优秀文化,将不好的部分剔除。例如,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用今天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的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护好生态平衡,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又例如传统的女德思想,是以贬低女性价值为前提,否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这样的思想是腐朽的,并不适合现代人的思维。对于类似的腐朽思想,我们应该剔除。

另外,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其保护的力度。毕竟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保护才能有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养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先进之处,既然东西方文化间可以互补,那我们可以大胆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寻梦环游记》以传统节日作为故事背景,然后将墨西哥的传统文化元素都融合到剧情里,无论是人物的设置、色彩的搭配,还是叙事场景,无不展现着特有的墨西哥风格。这种将传统元素融合在电影里,特别是儿童视觉的动画影片,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相反,它们可以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中国文化中,有众多神话故事、文学作品、传统节日等等,可以为相关的创作活动提供大量素材和源泉,现代动画可以融合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

从影视作品创作来说,受众比较广,男女老少都可以观看。将传统文化融合在电影中,特别是儿童视觉的电影,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解读,把其积极意义通过影视作品传达出来。当然儿童视觉电影并不一定只是小孩子才能看的电影,成人市场也应该考虑在内。

在影片作品制作方面,特别是动画电影,我们无论是技术还是剧情的编排上,和好莱坞、迪士尼等影视制作大头的确存在差距。有差距也证明我们还有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将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经验融合到文化传承上,我们任重道远!因此,在未来动画电影的发展上,要强化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有机转化,让传统文化实现现代性表达,让现代文化更好的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

最后,要将传统艺术魅力与现代审美观念的融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无论是《大鱼海棠》还是《寻梦环游记》成功的法宝都是将传统艺术魅力与现代审美观念融合起来,让剧中人物富有民族特色同时也有时代感;影片的叙事场景体现了民族文化意境与现实景点的融合,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新鲜感。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进行创新。事物是发展向前的,传统文化发展至今,面临着如多考验,如中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手艺失传”、“无人接班”的困窘。

出现这样的困窘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活力不够,吸引力不够;二是现代人的审美观与传统文化之间没有交集。要想解决这样的困窘,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我们可以立足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来源、工艺等等,用现代审美观念和创作思维融合到传统文化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实现传统文化的华丽转型。

写在最后: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近年来,我国的动画电影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确下足了功夫,像《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的塑造还是叙事场景,都体现了浓浓的中国风,观众们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对于如何创新传统文化,将优秀部分发扬光大,还需要我们积极去探索。

只有立足我们的传统文化,运用创新思维和技术,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在一起,中国动画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起到文化名片的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