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从准备、执行到商业价值思考,优酷老剧修复已形成第一轮闭环

从准备、执行到商业价值思考,优酷老剧修复已形成第一轮闭环



作者|罗昆

如今,老剧修复已成判定经典的试金石。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95神雕》《西游记》《亮剑》《上海滩》《大明王朝1566》……这些经典国产老剧,纷纷被视频网站加入修复版图。

这是一门好生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CTO兼优酷COO庄卓然提到,不少经典剧集的热播度,一直居高不下:

97版《天龙八部》、2001版《寻秦记》以及《封神榜》等剧,一直高居热播榜前20名内;

而《家有儿女》《爱情公寓》等“不太老的老剧”,至今仍在90后的记忆里,指引着他们的选择:根据用户画像,这两部剧的播放人群中,90后分别占比65%和67.7%。

但同时,这又是一场靠情怀保持热情的修行。

因为,它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与忠粉的共情。

如今,视频网站俨然老剧修复的主要力量,并在内容选择和方式上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爱奇艺专注内地国产老剧;优酷在内地老剧之外,也将港台经典做为重点修复对象;腾讯则主要在播出制式上做努力。

日前,优酷在美嘉国际影城三里屯店,举办了《士兵突击》高清修复看片会,吸引了大批媒体和剧粉。发布会后,笔者向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优酷媒体生产负责人江文斐,以及优酷“老片修复战役组”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了老剧修复从技术到输出要求,从受众属性到修复商业价值的方方面面,以下汇总成文。



准备:

修剧如裱画

地域有差别

我们先从今年的一个老剧翻红案例说起。

3月初,2019版《倚天屠龙记》刚开播不久,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被送上了热搜,原因便在于新版慢动作及选角争议影响了剧集口碑。




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基本上每一部口碑不错的剧集,出续集和翻拍版后,都会让原作再次被关注。

千万别忽视那些看老剧的人。

大夏天的,凉汽水冰西瓜,空调电视躺沙发。这个时候,老剧才是刚需。




剧集质量一清二楚,剧情爽点永远还在,比起看一部新剧“试毒”,安全多了。

看老剧,其实图的就是个舒服。

但当年的画质,放到今天的高清电视、手机、电脑屏幕上,多了一层马赛克的浓雾,想舒服,还得定睛往里瞧,多累。

为了让舒服更舒服,老剧修复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

江文斐,是这股修复浪潮里的名人。




当他拿到需要修复的老剧时,宛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位古画装裱大师受命修复珍宝,接过一看,是一团湿纸——先起死,而后回生。

电视剧拍摄技术,远没有电影“高端”,所以画质问题更多。

江文斐分享了自己的一套既定流程:

首先,老剧拿到手后,得先做“删”的工作,即擦除画面中的无效信息。

“其中有很多信息不是特别合理,比如字幕,或者台标,或者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是事后加进去的。”

这种情况下,要想把剧集返回原始的高清画质,难度比较大,所以得先把这些信息擦除重做。

接着,便要开始画质和色彩的修复,这一步需要分剧集地域进行。

一开始,优酷的“老片修复战役组”先在好莱坞老电影小试牛刀,之后提升难度,先从港剧下手,“港剧的风格非常典型,问题也很直接”,江文斐表示。

“因为以前是标清内容,所以很小,(由于)保存的原因,画面的边缘是锯齿状,多次的保存和转存之后,就没法修复回去了,这是我们主要修掉的。”

除了画质,还有色彩问题,“像我们做83版《射雕英雄传》,有严重的色偏,这个色偏并不是一致的,开始可能是往红色偏,后面往蓝色偏。”

这种情况,不是人工智能修复方式就能解决的,也需要工作人员盯着,根据不同的色偏随时调整。

而大陆电视剧难度更大,“可能是虚焦”,拍摄手段造成的先天问题,必须抱着“尽量多做”的心态解决,有些永久的缺憾,还是无法修复。

而我们常说的“马赛克画质”,是当年电视台播出造成的。

“早年电视台对频道的带宽有限制,上星台就是12M,各个地方台就这么多带宽,还要分给其他频道,可能把12M分成8M、6M,我们拿到这些片源,就已经有问题了。”

当优酷修复《士兵突击》时,就面临了以上的种种问题,电视台片源、版权方提供的数字版,并不能直接用,“好在我们拿到了原版胶片,先来一遍‘胶片转数字’,再从这一基础上开始修复。”




而真正的修复过程,实际上会交给技术,批量搞定,这也大大增加了修复的效率。



执行:

大批修复靠算法

舒适比高清重要

我们以往对“影像修复”的认知,往往集中在老电影,包括“胶片”“孤本”“黑白”“逐帧还原”“手艺活”等等。

当修复人员历时数十日,乃至数百日完成工作后,修复成片将会以电影节展映、影碟发行等形式面世,成为一场影迷狂欢的主角。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式,无法满足剧集修复的要求。

在2016年《微微一笑很倾城》大火之际,优酷曾考虑过修复一批台湾偶像剧,但起初的人工调色并不成功。

当时主导修复的郭丽娜表示,直到阿里云过来的江文斐加入,把算法带入影像修复,整个工程才开始“工业化、算法化、技术化”。

之后,优酷的“老片修复战役组”就诞生了,江文斐擅长算法,郭丽娜以前做媒资运营……各部门的人员齐聚一堂,集结成涉及范围广泛的特殊项目组。

江文斐表示,“对优酷来讲,我们想大规模地去修,只能用算法搞定这个事情。这牵扯到他们擅长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大数据引进来,怎么用CNN算法去做各种各样的修复,拿前人已经修好的那些数据,去推导其他的老片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大规模去做很重要的原因。”

提升分辨率、去除划痕噪点、增强色彩、智能填充缺失帧……画面抖动了,等于“时间扭曲”的快进快退,就把它“倒带”回来;上一帧有划痕,有隔行,就拿下一帧没有划痕的画面同位置信息填补;同时,优酷的“窄带高清”品牌技术,尽量让不同的播出端,都能显现同等高清画质……

他们自己早已记不清,到底用上了多少技术,只能是按照不同剧集的状况,调用不同的技术,对症下药,积少成多。



《士兵突击》修复效果图


“所有经典信号处理技术,教科书上有多少种,我们都用上了,不能说‘多少种’,这个很难定义”,优酷“老片修复战役组”成员刘盈嘉表示。

技术应用何等灵活,修复的基本原则,也并不刻板。

当记者问到修复应该“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时,江文斐回答了两个字:讨喜——修得太新了,人像成了磨皮网红脸,老观众不愿意;可要是修成当年的原貌呢?观众也未必买账。

“举一个例子来说,《士兵突击》(原版)左右两边颜色都不太一样,如果说修旧如旧的话,可能就是以前黄黄的”,江文斐表示,一开始修复人员想的可能是,“我的技术牛,就是牛在可以让它既能保持原来的样子,然后又让大家感觉更清晰。”

但后来发现,片源修复如初,技术人员是有满足感的,但用户未必爱看。

某种程度上,老剧修复说到底,还是个“TO C”的事儿。



思考:

老剧修复养成观众群

持续跟进技术一直爽

而因为这种TO C的属性,所以老剧修复从制作到宣发,都呈现出鲜明的粉丝向。

优酷举办的《士兵突击》高清修复看片会,邀请了媒体和大批剧迷,在大银幕上一天刷完17集高清修复版《士兵突击》。

这17集“名场面”由铁杆“突迷”们投票选出,来一场不间断的马拉松刷剧——这事儿本身就很粉丝向了。




甚至对修复人员来说,这也是件充满情怀的工作。

江文斐是80后,最爱83版《射雕英雄传》,于是先对自己的心头爱“下了手”。

去年冬天,金庸先生去世,优酷抓紧上线了大批老版金庸剧修复,应对数倍增长的观众需求。

经过高清修复后的老剧,在优酷的播放数据呈现了显著增长。

一方面,经典IP如金庸剧、《乡村爱情》系列的播放量明显上涨,《倚天屠龙记》日均播放量,要比之前高出三到四倍。

但同时大家也发现,“抗日神剧”和谍战剧修复版的数据最好看。

2010年的谍战剧《江南锄奸》(又名《虎穴锄奸》),在修复版上线后,播放量竟然暴增了10倍有余。

江文斐分析道,原因可能是这类剧观众群体比较固定,“大多是50岁、6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

而这批用户群,他们“养得起”:修复一部《教父》,观众叫好,可没有这一档次的修复内容持续产出,观众群是养不起来的。

抗日剧的海量库存摆在那儿,“一部一部持续下去,(用户)越涨越多。”



《亮剑》修复效果图

但促使剧集修复持续的动力,不仅是观众对剧集本身的热爱,“老片修复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到了明年、后年,当8K电视出来时,等新一代技术出现,我们会发现,这部片子还要持续地修复下去。”

随着HDR、4K乃至8K技术的普及,以及5G时代更强带宽的到来,人们对剧集音画质量的要求,必然不断上涨。

到那时,人们眼中的老剧也许已在不断的技术跟进中,脱胎换骨了。

——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6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