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金融课堂:平台生态,从蚂蚁金服来看科技金融应有的机构形态

金融课堂:平台生态,从蚂蚁金服来看科技金融应有的机构形态

在解释平台生态之前,先列举几个数据:蚂蚁金服估值1600亿美金,相当于两个高盛集团(852亿),覆盖了6.22亿用户,全年的支付交易金额是77万亿,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管理着2.2万亿元的财富。这2.2万亿元相当于多少呢?相当于中国前几大的资管公司,易方达、博时、建信、工银瑞信的总和。

说到这里,你发现了吗?蚂蚁金服虽然做的是最小微的金融服务,几毛钱的支付,几块钱的保险,几百块钱的贷款。但是,它的规模超级庞大,而且业务超级复杂。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才成立了4年,就算从支付宝出现算起,也不过十多年。和动辄这种百年的金融机构来说,这种扩张的速度就有点超乎想象了。而这种疾速型的扩张,和庞大复杂的业务网络正是一个平台生态所应该具有的基因。

很多人老喜欢用“平台生态”这种词语形容互联网企业,其实在我们的视野里面,能够称得上平台生态的极少。

那为什么蚂蚁金服是平台生态呢?对它在短时间内估值超过华尔街巨头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平台与生态

要理解平台生态,我们就得先理解什么叫平台。

平台要满足具有多边交互和网络效应这个特征。所谓多边,就是能够聚集很多的产品和服务,拥有多个交易方或者使用方。那么蚂蚁金服上有数亿的用户,有各种服务提供商,比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用评级、水卫煤电等公用服务,所以,蚂蚁金服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边”,而这些多边的各方会自发地进行交互、交流,或者交易匹配,因为产品、技术、服务的聚集和交互,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扩大,自我加强的反馈机制。这就是网络效应。

而这个反馈机制又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产品、技术、服务的提供方和使用方,就使得规模急速地扩张,组织快速地复杂化。

换句话说,真正的平台会因为多边的复杂交互,形成一种自我演化的能力,甚至可以从细胞裂变,演进成生态。

好了,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们来看蚂蚁金服的演化过程。这个生态是怎么开始的呢?是从你最熟悉的支付宝开始的,而支付宝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是一个金融产品,是淘宝电商的辅助工具。它要解决什么呢?要解决当时电商缺乏信用的问题。

但是这个产品做大以后,就自然地脱离了阿里电商这个母体,成为了整个电商系统的基础设施,然后就自然地把商业场景和金融支付场景给联系了起来。这个时候,支付宝的平台就获得了很多数据信息,它就开始给卖家提供融资服务,阿里小贷、蚂蚁小贷等产品。除了融资服务以外,它还提供保险服务,比如运费险、退货险等等,同时又开始给买家提供消费信贷,你熟悉的花呗、借呗都是这样子的。

那这些金融服务的特征是什么呢?道先这些金融服务是数据驱动的。然后,因为服务全部是在线提供,所以所有的数据被及时地反映、记录,形成闭环,支持决策,新数据又一次一次地回到蚂蚁的平台上,推动着蚂蚁可以服务的场景不断地扩大,从原来的电商领域扩展到水卫煤电缴费、公交出租、看病、点餐。换句话说,蚂蚁的服务场景从商业扩张到了生活场景。而这些场景的扩大,又使平台使用者在平台上的数字画像更加地立体和多维了,然后这又催生了新的业务模式,芝麻信用。

用多维度的数据,刻画一个人的信用度,让个人信用可以转化成个人资本。比如说芝麻信用分高,可以抵房租、押金、升舱、酒店免押金,甚至提高你的小微贷款的信用评估分等等。

那再接下来,从个人账户到财富管理就变得非常地顺理成章了,余额宝就是个开端,接着就是蚂蚁旗下的基金超市。

更重要的是,这些业务都不是像传统的商业形态里的银货两讫的交易,而是我昨天说的,都是循环滚动的数据闭环中的一环。数据量越来越大,维度越来越多,那可以触及的服务业态也越来越多。

这就有点像一颗种子长出了一棵树,慢慢地,树的周围又长了草,引来了鸟和蜜蜂,鸟和蜜蜂又叼来了别处的种子,种子又长成了其它类型的树、灌木,然后再吸引其它的飞禽走兽在这里筑窝、打洞、定居。所以,如果气候适宜,环境适宜,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了。

你发现了吗?这个生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演化出来的。在演化的过程中,它随着生态的扩张,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态自己会不时地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那么,蚂蚁金服这个企业本身在干什么呢?你不妨将它看作护林人,它就是不断地想办法去引进新的动植物品种,使得这个生态能够更快地长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生态的管理者,都可以说是护林人,不是造物者。生态是演进,而不创造出来的。所以,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生态平衡,促使生态繁荣,而不是当上帝。

二、不断演化的平台生态

平台生态这个概念已经解释得差不多了,也能理解为什么蚂蚁金服是一个数据驱动的金融平台生态,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这种疾速型的扩张和如此复杂的业务形态。

所以,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很难给蚂蚁金服下定义。作为金融服务的平台生态,它是数据驱动的,而这个数据是活的,生态是动态演化的,具有极大的延展性,你没有办法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框架里定义它,它不是银行,不是投行,不是保险公司,更不是你所理解的任何一种金融机构的形态。但是,这些业务又都在这个平台上,而且它还不断地在迭代、演化。正因为此,这个企业没有边界,也不可能有边界。

就像一个自然生态不会有边界一样,我们没有办法用一个企业的边界去定义平台生态。数据的扩张和结构化是新业务、新模式的生命力所在。我想,这就是科技金融业态的迷人之处。

当然了,对于监管层来讲,也是它的风险所在,你没有办法预测一个生态的演进,当然也就不可能对生态做出控制和防御的措施了。所以,对于这么一个仍然在不断演进变化的庞然大物来说,从监管或者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说,只能边走边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13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