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历史那些事》:爱讲段子的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爱讲段子的纪录片

2020年,纪录片早已经不是弗拉哈迪和格里尔逊们的天下。


弗拉哈迪:美国电影导演,纪录片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世界“纪录电影之父”。

格里尔逊:英国电影制片人、导演、理论家,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被尊称为“纪录电影教父”。


当然了,不是说这两位纪录片界的“父亲级”人物失去了往日的华彩和尊崇的地位,而是纪录片的定义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乡音虽然无改,鬓毛却已斑白。

想来二老若能见到当代的纪录片们,那心情应该和这部纪录片第一集里穿越到现代吃东坡肉的苏轼一样,带点儿疑惑,又带点儿“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感慨。


……是的,在这部纪录片里,主角是可以搞穿越的。


此外,它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地……爱讲段子……比如第二集里面对溥仪和庄士敦的关系的描述......

“确认了眼神,溥仪,遇上了对的人。”


有时还会突如其来的中二,明明你知道现在讲着很辛酸的事情,却偏偏又觉得很好笑。


兴致来了,就表演一段rap,上演大宋新说唱,简直比抖音还抖音。

(重点是,不光词写得很溜,唱得也真的蛮好的......)


但皮归皮,该正经的时候,也还是很正经的。总监制金铁木的名号一摆,那就是质量的保证。


金铁木: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和《玄奘》编导,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大明宫》导演。


画面上延续了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大气,色调古雅舒适,随手一截,就是壁纸一张。


叙述上不脱离历史本身,主线故事清晰知识点密集,插播的“历史小剧场”在独立叙事的同时又与主线呼应,再辅以各种年轻人熟悉的段子,诙谐幽默,可食用性极强

比如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这里的庄士敦小剧场:


看过《夏洛克神探》的同学们当场沦陷。

再比如第三集《请回答,604》的扬州小剧场:


深爱王家卫的文艺青年们也立刻心情愉悦。

吃饭的时候,看着苏轼做东坡肉羊蝎子下饭,一口气吃上三大碗,恍然不觉。

笑着笑着,还能轻松愉快地get到不少知识点


有些是名词解释:


有些是经典名句:


有些干脆是菜谱:


而它总能让你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时候“”然而止,回到苏轼写下“黄州惠州儋州”的荒凉一刻,回到溥仪为了留学梦变卖文物的屈辱时光,回到公元604年杨广残杀兄长杨勇满门夺位的血腥岁月。


看过笑过感伤过,都是属于历史的无可奈何。

苏轼身后是千古美誉。

溥仪辗转漂泊,最终病逝于北京。

2013年一位叫做杨勇的房地产商在扬州挖到了一座古墓,经证实,该墓正是隋炀帝杨广和夫人萧后的合葬陵寝。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许多时候,历史也没有答案


也有网友质疑,这,能算纪录片吗


其实,回望自纪录片的定义诞生以来短暂不足百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正是纪录片的定义不断被修正和更改的历程。

百度的定义是这样子的: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可要说追求真实,早在1922年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中就出现了搬演(搬演是一种介于现场纪录和虚构之间的电影方法,是一种干预性很强的纪录片制作手段,由于人们常常将它和虚构联系在一起而受到非议)。

要说追求客观,就连直接电影学派也不敢说自己完全做到了客观。

而那些过去的“实验”,都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在新纪录电影的时代,就算是导演主观介入到影片中去也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我们对于纪录片的期待,也早就不该局限于“老老实实地讲事情”。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做给年轻人看的纪录片。

它巧妙地化用了观众所熟悉的剧目和段子,拉近了观众和影片的距离。但也就像网友说的那样,真正喜爱历史的人,不会只看这个。


唯一确认的是,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历史故事,都像东坡肉一样——不管开始是怎样的清淡,到后来都慢慢混杂五味,发展成全新的面貌。

我们也是一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