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老酒馆》高开低走烂尾剧频繁出现?电影《决胜时刻》国庆前上映

《老酒馆》高开低走烂尾剧频繁出现?电影《决胜时刻》国庆前上映

《老酒馆》剧照。

9月19日晚,《老酒馆》播出了最后一集。这部由黄金编剧联手国民导演,并有一众国剧台柱加持的大剧,在开播后不久就在豆瓣上取得了8.4分的高分,但随着剧情推进,网上评分一路下滑,到曲终人散之际,已经跌至7.8分。这让《老酒馆》的导演刘江也坐不住了,前两天他发微博称这部剧被黑了,出品方已就此报警。客观来看,《老酒馆》7.8分仍是高分剧,但口碑高开低走也难掩部分观众的失望之情。

□邱伟

《老酒馆》的构架与日剧《深夜食堂》有相似之处,通过一个开门营业的老板视角,去展现时代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但《老酒馆》故事的特点在于,所有的人物、细节和故事,都是用来突出主角——也就是酒馆老板陈怀海的气节大义和足智多谋。铁打的酒馆,流水的人物,这样的结构导致很多人物演着演着就没有下文了。比如牛犇饰演的老二两很传神,一出场就吊足观众的胃口,但后面的剧情中,人物脉络并没有展开,角色在完成了“守规矩”的道德言说就落幕了。这样既无返场,、也不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让观众看得不过瘾,也会觉得期待落空。剧中一些人物的行事做派在前后情节中缺少合理的解释和铺垫,难免让人觉得人物逻辑线欠佳,故事存在“看不懂”的地方,而主角光环又显得过重。

《老酒馆》的台词精雕细刻,下了很大功夫,很多台词都可以总结出意味深长的道理来。但另一方面,带有说教意味的台词在剧中反复出现,而且稍显直白,一开始观众听着会觉得有启迪、有道理,听多了就会觉得堆砌、刻意。

此外,节奏拖沓引起观众的不满。台词的精良讲究、展示演员刻画人物的细节等等,都不是一部作品节奏缓慢的理由。缺乏强烈与合理的戏剧与情节冲突,尤其在后半部剧集中,并未出现观众期待的剧情提速,是《老酒馆》让不少观众感觉缺少“味道”的主要原因。

与《老酒馆》类似,今年播出的年代剧《芝麻胡同》,乃至热播剧《破冰行动》也都有着超强的阵容,同样也有过“高开低走”甚至“烂尾”的争议。“开篇了了,久未必佳”已经成为不少热门剧的播出现象,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如今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越是投资大、篇幅长、制作班底强大的剧作,作品的缺点也就越容易被放大。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首集弃剧率”是硬指标,甚至有“谁掌握了开篇5分钟谁就可能掌握了叙事的先机”的说法,所以每部戏在开篇上都花了大功夫。但电视剧播出档期长,品相好、阵容强的作品维持口碑不坠,并非易事。这就要求长篇巨制在后期制作上,要尽量减少“注水”,将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情节和表演方面,尽可能让前期出现的各个场景,都在后期有所呼应——下功夫把一个故事讲圆,这样的作品,口碑都不会太差。

平心而论,现在很多制作精良的热门剧集,如果能砍掉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彩程度将会大为改观。如此看来,前一阵被舆论热议的电视剧“限集令”,限的不仅是电视剧的集数本身,更是要将电视剧限回到叙事和人物本身。

电影《决胜时刻》西安上映

银幕首现彩色开国大典

解密1949年党中央在香山那段风云历史,展现革命领袖的人民情怀——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昨日在西安上映,影片题材内容有新开掘,艺术手法多有创新,突破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程式。

据悉,电影《决胜时刻》作为黄建新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推出的第四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延续了他希望将主旋律拍得更具观赏性的创作理念,通过有血有肉的细节将历史人物从书本上引到生活里。影片取名“决胜时刻”,一改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事件铺陈展现的传统,将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此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现更生动的历史细节。谈判桌上精彩的辩驳、人物的心路历程,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重新书写。

在影片中,演员唐国强虽然多次饰演毛泽东,但他仍然表示演绎这样的伟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饰演毛人凤的张涵予、饰演李宗仁的濮存昕等老戏骨的隔空飙戏,更是精彩。黄景瑜、王丽坤等年轻演员的加入也产生了特别的“化学反应”,他们所饰演的警卫员、播音员是历史里的小人物,但也恰恰是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更加动人。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彩蛋”,那就是经过修复的彩色版开国大典真实历史影像,这也是观众们第一次在国内大银幕上见证这一盛典的彩色影像。

观影结束后,观众评价说,电影《决胜时刻》丰富的内容刷新了他们对主旋律影片的印象,令人惊喜,“燃点、笑点、泪点兼具,看完心里很温暖”。有年轻观众表示,这是一部适合全年龄段人群观看的合家欢电影,“很少能有和爸妈没有代沟的电影,这部电影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年轻人可以了解一段历史,父母辈可以重温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本报记者 王娇莉

让熟悉的历史生动起来

《决胜时刻》终极海报。

王丽坤在《决胜时刻》中饰演播音员。

电影《决胜时刻》展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秉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伟大目标的过程。让人惊喜的是,这样一个宏大题材的作品,不仅让人看到了“高燃起来”的历史,也看到了“生动起来”的伟人,那些我们之前在课本上看到的自以为熟悉的历史,在《决胜时刻》中生动而新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倪自放

细节

让历史“高燃起来”

《决胜时刻》是黄建新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推出的第四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黄建新导演之前表示,作为影片的《决胜时刻》有艺术创作,但大的故事脉络是严格遵循史实的。不过,《决胜时刻》并没有成为对历史课本内容的复制,而是高燃而生动,这在于对历史细节的展现与艺术化处理。

影片取名“决胜”“时刻”,一改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事件铺陈展现的传统,将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此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现更生动的历史细节。谈判桌上精彩的辩驳、国民党方面人物的心路历程,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重新书写。国共谈判与北平“秘密行动”一明一暗,一静一动,显示出这段历史不为人知的紧张一面。

影片以渡江战役切入,毛泽东“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接受与国民党进行和谈,展现了一代领袖非凡的大局观。而另一边,为了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国民党一边派代表赴北平和谈,一边又派遣特务在北平城里搞破坏。与此同时,英美两国蠢蠢欲动,英舰“紫石英号”在长江江面肆意横行,企图干预中国内政。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用一句“那就让他们试试”的宣言隔空应战,点燃了这场决胜的终极之战。

文戏也细节生动。剧情中毛主席执意要看梅兰芳的京剧。在剧院后台,梅兰芳见到了毛主席,表示自己早就想见主席。但毛主席却说:“你的名气比我大。”之后毛主席观看了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其实这句话是在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会见了梅兰芳之后说的,“北平人对梅兰芳的欢迎程度不亚于欢迎解放军进北平,你的名气比我大”。

电影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彩蛋”,那就是经过修复的彩色版开国大典真实历史影像,这也是观众们第一次在国内大银幕上见证这一盛典的彩色影像。开国大典的彩色影像因为意外大火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以前看到的画面都是当时仅存的一些黑白画面,这次修复影像弥补了这一遗憾。真实影像与电影创作影像相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明显,在这一部分,任何演员的表演都达不到这种感染力。

合家欢故事

新鲜而生动

如果说细节让历史“高燃起来”,《决胜时刻》还让观众看到了“生动起来”的领袖。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没有见过”的毛主席的形象,他有着有趣的一面,爱听戏竟然也“追星”,还给警卫员支招追女孩儿,说起英语来不比年轻人含糊;他平易近人,像看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一样,安慰思乡的少年,为他准备好一趟特别的回乡之旅;当然他更有雄才伟略的一面,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面对侵略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领袖们的故事,也有诗情,影片中,任弼时把一曲小提琴曲送给最亲密的战友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如此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演员的表演令人钦佩,黄建新本来找张涵予来演李宗仁,他却自荐演绎毛人凤,而被张涵予推荐来演李宗仁的濮存昕,还为了角色特意去医院装了牙托,演技派们戏里戏外都是满满真诚。

此次黄景瑜、王丽坤等年轻演员的加入也产生了特别的效果,他们所饰演的警卫员、播音员是历史里的小人物,但也恰恰是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更加动人。这段警卫员与播音员的爱情,充满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黄景瑜饰演的谈恋爱略显“笨拙”的警卫员,甚至需要毛主席亲自来牵线搭桥。这样的革命爱情还挺甜!

从某种意义上说,《决胜时刻》可以称为一部合家欢电影,对于年轻人和父辈来说,影片都是重温一段熟悉而新鲜的历史,年轻人还可以看高颜值演员谈恋爱,父母辈可以重温专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1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