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余生,切莫让自己的精神岛屿一片荒芜!

余生,切莫让自己的精神岛屿一片荒芜!

长期以高度文明自居的人类,大概,早已忘记了从猿到人进化的关键,而在追逐物质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也总是会用忙碌去填补生活,甚至,让时间成为了计算生活成本的唯一标准。

于是,在为生活创造巨大物质便利的同时,原本属于长久支撑的精神却日渐萎靡。在群体争取利益和陷于忙碌的无意识裹挟下,个体终究随波逐流地忘记了独立思考以及丧失了创新活力

有人会把《荒岛余生》这部电影,看作是一部励志片。因为,滞留荒岛上的察克,一个人在四年多的坚持中,终于,他凭借个人意志回到了熟悉的现代生活。

这种类似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荒岛求生过程,首先让观众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主人公勇于开拓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可我想,《荒岛余生》大概是属于另类的。

创作者们并非是刻意模仿盛行已久的“荒岛求生”系列的故事套路,而是在尝试撕开现代社会表象的同时,深挖着褪去所谓文明伪装后的人类,未来的路究竟该去向何处?

影片《荒岛余生》是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和演员汤姆·汉克斯继《阿甘正传》后的又一次合作。从对于美国精神探讨的阿甘,到对于人类文明剖析的察克,罗伯特·泽米吉斯和汤姆·汉克斯这对组合,似乎很热衷于由外到内的故事主题挖掘。

站在人类发展的新起点,倒追着人类进步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给身处在物欲横流利益漩涡中且急于求成的人类提个醒,另一方面又希望人类能够真正明白文明二字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这座荒岛就相当于人类的精神孤岛,而达尔文所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指的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厮杀,他很有可能说的是,同一物种在自我约束与规划中不断思考与创新。

我想,直立行走和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的第一步,而拥有精神内核和学会思考创新,则是人类进入文明的关键。

1

在《荒岛余生》的电影开始,导演巧妙地采用了一个快递的主观镜头,它跟随着人类运输的步伐,从发货人手中送到了收货人手中。这份快递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已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导演从这里想要引出的,是关于现代大都市中,时间就是金钱和时间就是效率的这样一个概念。

快节奏的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围绕利益最大化展开,而获取利益的衡量标准就是时间上的精打细算,于是,人如机器的机械重复。

察克作为一家快递公司的系统工程师,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运送快递时间的缩短,这是体现这家公司专业精神的标准。而因为他长期的忙碌,察克与家人的关系日渐淡薄,甚至与自己女友凯利的团聚,都得在笔记本查阅日程安排。这种试图创造物质享受的工作热情与原本属于精神放松的生活渐渐产生潜在的冲突矛盾,甚至被慢慢撕裂着。

在忙碌中忘记自我的行为,形成机械般的肢体重复,追逐效率的同时已然忘记生活的初心。此刻的察克,等同于流浪在荒岛的冷血动物,没有思考,没有创新,甚至没有情感的包裹。这种所谓城市精英形式的生存方式,反向地消磨着对于自我价值的思考。所以,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人类在原始中的进化,而是人类在文明中的退化。

电影里,创作者们特意安排了一场空难,然后,将现代城市生活的察克,放置到了一个远离大陆,并被大海包围的孤岛上。而电影故事从这里开始,就已然慢慢呈现着一个没有城市,没有工业,没有科技,没有人烟的封闭空间

我倒是觉得,导演这是想要重新模拟人类进化的过程,只是,这种模拟的前提是,察克是一个现代人,他已经知道了人类进化的全部过程和基本原理。

所以,这部电影的重点,其实是直接剥离现代物质束缚之后,展现着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然后,让荧幕外被物质利益紧紧捆绑的观众,在荧幕内察克返璞归真的生存绝境中,重新好好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是现代化的文明?什么是人类继续进化的核心?

在电影里,支撑察克生存下去的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嵌着女友凯利照片的怀表,一样是用鲜血画着人脸的排球,察克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威尔逊。照片代表着情感的寄托,而那个叫做威尔逊的排球,则一直是察克用来证明自己还是人类这一事实的工具,因为荒岛上没有交流的对象,自然,排球威尔逊就成为了察克某种精神的寄托。

当所有物质的享受统统消失后,察克能做的,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所需要的一切物品。

他开始制作工具,开始钻木取火,开始捕捞鱼虾,如果,这些都是来源于动物生存本能的话,那么,他坚持四年多的时间,且没有丧失掉对于现代生活的向往,并最终鼓起勇气利用简易木筏奔向文明,则完全来源于人类勇于探索且不断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动力。

人类文明垮塌之前的征兆,就是个体和群体精神的同时沦丧,而人类文明建立后的标志,则是物质富裕的同时能够让精神也得到充实。

所以,察克表面上是在荒岛上求生存,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是察克对于自我存在价值和文明社会中自我精神的一次梳理。

电影也在利用察克这个现代人在原始环境的生存过程,窥探着所谓的文明生活,然后冷静地告诉荧幕外的观众,如果继续沉迷于物质享受和利益诱惑而不能自已时,说不定,整个社会将会重新倒退回原始。

2

每个人都无法知晓明天的命运,可每个人都不能放弃探索明天的机会和勇气,因为,只有不断地思考和创新,人类才能够在探索的道路上,建立起正常的生活秩序,最终,摆脱了饮毛茹血的原始,进入到了情感交织的文明。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察克一个人的荒岛求生,倒不如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荒岛求生。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本就是一座荒岛,我们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荒岛上长出文明的果实。我这里说的文明,不仅仅指的物质,同样指的是精神。

试想一下,倘若人类精神一片荒芜,那么,文明社会又有何意义?

察克最终回到了现代社会,虽然,他失去了四年多的光阴,失去了挚爱的女友,甚至失去了工作的晋升,但是,他却在荒岛求生过程中,得到了一次重新进化的机会。

这种返璞归真后的精神重生,比任何说教都来的那么深刻。察克大概明白了,之前自己过分沉迷工作的愚蠢,物质只是生存的条件,而自己却不能成为物质的附庸。

电影最后,察克站在了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此时,镜头从察克的面部特写慢慢拉成了十字路口的全景。

有人认为,创作者是想表达察克重新回归现代后的不知所措,但我认为,这一次的察克是头脑清楚的,他不再只是冲动地做着选择,就像当初抛下女友匆忙坐上飞机那样。他在思考,也在规划,手边的地图有着明确的方向,心中的地图也充满着人生的自信。

所以,与其说把这部电影叫做“荒岛余生”,倒不如叫做“荒岛重生”。经历过原始洗礼后的回归,才能更加明白现代文明生活背后的深意。

察克说:你的房子真漂亮,凯利说:我这办理的分期,还得还贷款。

察克说:你的女儿真漂亮,凯利说:她是非常调皮的。

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察克现在是满足于生活带来的幸福感,而凯利却只是看到生活背后的残酷性

反观当下,我们何尝不是现在的凯利和过去的察克呢?机械般的重复着生活的烦恼,只看重忙碌工作产生的效率,却在物质过度追求中慢慢停滞了思考和创新的机会,而安逸带来的麻木感,大概就是不敢打破规则和不敢勇于探索。

所以,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荒岛的恶劣环境,而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了一座“荒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5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