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阿甘正传》:看了这么多年的这部励志片,其实是部讽刺片?

《阿甘正传》:看了这么多年的这部励志片,其实是部讽刺片?

《阿甘正传》,影史上大名鼎鼎,狂揽1995年奥斯卡6项大奖,上映二十几年来,感动无数人。

初看《阿甘正传》,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被感动得涕泪横流,边擦哈喇子还边想,这老美就是牛啊,一个励志电影能拍成这样,阿甘都能走上人生巅峰,我辈只要有这样的坚持和毅力,何事不成?

感动之余,并没对影片多加推测,加之泽米吉斯导演功力深厚,汉克斯演技出色,特效又滴水不漏,细节都看上去那么自然。



此后也偶尔重刷,随着年龄稍长,对美国历史与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再想到《阿甘正传》,越想感觉越不对,这哪是什么励志片,明明是部讽刺片好不好。

阿甘的故事当然是虚构,根据影片表现,他经历了猫王、越战、访华、总统接见、登月、水门这么多著名事件,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却还只是人到中年,在他身上岁月的蚀刻仿佛停止一般。

片子的特别之处也在这里,它巧妙把阿甘捏合到诸多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之事件中,澎湃的历史感汹涌而来,不落痕迹的特效又没有丝毫违和感,感觉事情就是这么一件连着一件发生的。

一定要把《阿甘正传》当成励志片来看,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傻子阿甘逆袭的故事确实相当励志,尤其还有珍妮这条线索,很容易击中人们心底柔软的地方,大赚眼泪。

《阿甘正传》在1994年上映,当时大多数人对美国历史了解也就是局限于课本上的一些知识。

不注意到美国历史,也就这样看过去了。

但毕竟,片子的推进都依靠历史事件来引发人共鸣,结合这些来看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如果结合起美国历史来看,这部片子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你会发现,看了几十年的这部励志片,其实是部讽刺片。



说它讽刺,首先来自阿甘的人设。

阿甘的人设在开头就交待得很清楚:智商75。

IQ在70-84之间被称为边缘智力,这类智力的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在复杂情况下难以适应,需要帮助。

他们有一定学习能力,可读完小学,甚至可进初中,在升学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难以进入更高级的学校。可从事半技术或比较简单的技术性工作。

阿甘在片中的表现,无处不映射他的智力。

从小到大,阿甘智力是肉眼可见的原地踏步,从智商到情商看不出有什么蜕变的痕迹,如果成年后再去测一测,一定还是边缘智力属性。



我就直说了吧,阿甘就是个傻子。

对他最有效的一个词,就是个简单的“Run”,从头到尾,Run贯穿始终。从求学时躲避熊孩子欺负到横穿美国连跑数年成为信众心中的教主,没有Run就没有阿甘的成功。

最夸张是在越南,面对越军突袭战友们死伤惨重。泰勒上尉已下令撤退,同伴纷纷后撤,阿甘却不知所措,而耳中听到那个具有魔力的“Run”后,逃跑速度之快又令人咋舌。

也是凭借奔跑能力,阿甘几进几出救出同伴立下大功。

傻子何其多,阿甘只有一个。泽米吉斯一定是受了“傻人有傻福”这句话的启发,他导出的阿甘人生不是开个挂这么简单,而是全程开挂且永不封号。



如果阿甘能如此受到神的眷顾,那我也宁愿做个傻子。正常人人生必不可少的拼搏、焦虑、失败、抗争,种种过程和情绪对阿甘来说如同浮云。

对阿甘来说,只有坚持。

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就能得到所有,包括珍妮。

这对所有人不啻于一记暴击,努力坚持就能得到,那我还想这么多干嘛,一条道跑下去就完了。

讽刺吗?不讽刺,因为这就是美国梦。

阿甘的人生可以解释为艺术的夸张,不跟他太过较真。


真正讽刺的是片子里表现出的政治思想。

《阿甘正传》,上映以来美国国内对它的评价就是一部政治讽刺片。

1995年,美国《国家评论》把《阿甘正传》列为100大保守派电影之一;2009年,它又华丽升级,成为了25部最佳保守派电影排行榜的第四位。排名第一的是德国的《窃听风暴》,这是一部公认的惊悚政治片。

《阿甘正传》在1994年上映,当时适逢著名的“金里奇革命”。金里奇是共和党人,他率领共和党在1994年的期中选举中,取代民主党成为美国国会的多数党。

在此之前,共和党已经40年没能在众议院获得多数席位了。

金里奇革命开始了共和党长达12年主导国会的时代,他也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最具权势的众议院议长之一,还获时代杂志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金里奇为什么能成功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南方白人保守派把票投给了共和党。大批保守党议员加入了共和党,许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也改换门庭,投入共和党门下。

这就是当时美国的政治形势,大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甘正传》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由保守派搞出来的,反映的也是保守派的政治思想。


最明显的就是阿甘和珍妮两个人。

阿甘代表的是美国保守派也就是右派的价值观,宣扬的是个人奋斗。

他有信仰,听妈妈的话,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对女人情感专一,为朋友两肋插刀,发财不忘老战友,近乎完人。

珍妮则是左派也就是自由派的代表,她放浪形骸,愤世嫉俗,浪迹天涯,吸毒滥交,最后染上艾滋病。

珍妮有自己的音乐梦想,为此她不惜四处奔波流浪,甚至为吸引眼球裸体弹唱。然而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珍妮到处碰壁,数次想要自杀,最后终于得了艾滋而死。

阿甘的智商当然无法和珍妮相比,两人的境遇却大相径庭,阿甘一帆风顺珍妮却混得越来越惨,最终只能选择回到阿甘身边。

这就是保守派对自由派的讽刺,别看你尽闹腾,越闹腾过得越不好。阿甘虽然傻,但他真诚、善良,所以好人有好报。



阿甘服兵役那段也是这样,对应真实的历史事件。

越战受到自由派抵制,不少年轻人逃避兵役。阿甘这样的边缘智力原本是不可能被派上战场的,为了解决兵源问题,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推行“10万人计划”,征兵范围扩大到智力残疾人士,阿甘代表的就是这个群体。

虽然这个群体在战场上伤亡率很高,甚至被媒体称为“麦克纳马拉的傻子”。电影里显然不这么看,无条件服从的阿甘被塑造为模范军人,不仅在残酷的战场上生存下来,还几进几出炮火救出战友,得到总统嘉奖。

模范军人阿甘讽刺的是丹中尉。

丹中尉就是自由派的代表,他因伤致残后沉迷酒色,自暴自弃,对政府意见很大,过得浑浑噩噩,几乎就是个翻版的珍妮。

直到阿甘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神奇开始了,丹中尉人生从此转运,上了捕虾船挣了大钱,投资苹果公司更是神来之笔,后半生从此无虞,精神也得到寄托。

凭什么,就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执念,跟着阿甘混了,也就接受了保守派的思想和价值观,所以他成了第二个阿甘。



从珍妮到丹中尉,传递给观众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一样的。

你如果不服从安排,出去搞左翼运动。

那么你最终就会把自己逼上天台或死于酒色。

如果你悔过,那么去找阿甘吧,你会重新寻回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与灵魂安宁。

回过头去看,阿甘角色的政治设定,在影片开头就已经很明确了,他的家乡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镇,那里正是美国保守派势力的大本营。

阿甘的名字Forrest来自美国3K党的创始人Nathan Bedford Forrest,这是影片明白告诉你的。3k党以政治上的保守著称,历来与自由党为敌,他们以爱国主义和宗教为外衣,宣扬的是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

阿甘不是3k党,但影片特意交待一下他名字的来历,事实上也告诉了大家当地的政治倾向。



类似的讽刺,在片中处处可见。

猫王在美国摇滚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他也代表摇滚乐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是年青一代反抗精神的寄托。而在电影里,猫王标志性的扭胯动作,竟然来自模仿戴着行走矫正器的少儿麻痹症受害者阿甘,这也是种讽刺。

黑豹党是当时活跃的黑人左翼政党,影片中更类似于欺男霸女的恶棍形象,这是对黑豹党的讽刺。

约翰列侬是左派反战艺人,片子里他的形象是不懂礼貌,抢话接茬。

还有个细节,荣誉军人阿甘莫名其妙被拉到了左翼运动的集会上,成为了反战代表。导演安排了诸多巧合,不光反战演讲被他搅黄,又来一出失散多年的珍妮与阿甘相认,伏笔也是珍妮最后的回归。



几乎每段情节,细看之下都能看到保守党对自由党讽刺的元素,讽刺在全片无处不在。

因此,《阿甘正传》就是一部保守派的鸡汤片,阿甘就是保守派理想中的美国人化身——虔诚、纯粹、坚定、热爱家庭。

珍妮、丹中尉这些角色就是典型美国左派的形象:放浪形骸,愤世嫉俗,却又找不到真正的目标与方向。

传递给观众的价值就是纯良无知的保守派生活胜过自诩智慧但痛苦的自由派。

这也就是“美国梦”的价值体现——你只要在安排好的道路上拼命向前跑,哪怕像阿甘这样边缘智商的人也能获得成功。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阿甘正传》确实是部好电影,但如果站在美国历史角度去看,它就确实是部政治讽刺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