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优秀的人有什么共通点?我从众多成功人士中,总结出这些特质

优秀的人有什么共通点?我从众多成功人士中,总结出这些特质

怎么去定义,一个人是什么样才能够称之为优秀呢?

优秀的人各种各样,但让他们变得优秀的背后,肯定有一些相通的特征。

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总结出,优秀的人具备的八条特征。

第一条,一个优秀的人对生命会无比热爱;

第二条,有一份喜欢并且愿意专注投入的工作;

第三条,对于得失并不是很在乎;

第四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一定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

第五条,努力地追求成就感和荣誉感;

第六条,真诚、坦率、阳光的性格;

第七条,不管有多大的能耐,不管多么优秀,请千万不要把自己太当人看;

第八条,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保持每天阅读时事类资讯。

这八条特征,是立足于内在思想的个性描绘,算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体现。具备这些素质,可以让我们朝着正确的道路行走。

当然,对于让自己变得优秀而言,这些特质顶多算是战略上的修炼。我们看了之后,也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优秀起来。

换言之,这些特质还不够具体得可以指导我们行动。

如果说,在具体行为习惯上,优秀的人和普通的人有什么区别,那么以下这些特质,至少就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由于工作关系,我采访了很多在工作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总结他们身上的共同特质,说不定,这些特质,对我们普通人更有启发。

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曾经说过:“时间、毅力,还有长时间的努力,最终让你看起来好像是一夜成名那样。”

所以,想要把这些特质发挥出来应有的效用,比兹·斯通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助燃剂。



第一,愿意用行动去改变

任何人都知道,想要变得优秀,行动是最好的方式。而优秀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他们愿意用行动,去改变现状。

这样看,两者的差别也不是很大而已,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一句正确的废话。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结果。优秀的人,知道现状不够好,也知道行动才可以将其改变,但他们比普通人更优越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决定去“做些什么”。

就是这个“做些什么”,从而让他们有了行动的目标,然后继续前行。

有了“做些什么”的思想,接着定制出一个行动目标,下一步自然就是行动了。

这也是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想好了,就去做,目标导向型的行动者。这样的人,愿意接受改变,而不会满足于现状;就算不满足于现状,也懂得做些什么去改变它。

正正愿意行动,所以他们对于自己会非常自律。而自律,也是优秀人士其中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会半途而废,反而每天都保持自律的朝着目标进发。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先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行动,最后自律地坚持,而不是把时间放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面。



第二,保持学习的好奇心

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很多青年创业家。他们年龄不大,都是80后、90后,当然70后的就更多。

我发现这些青年创业家,都有一种“我不能被时代淘汰”的思想,所以他们会在所在的行业里,一直保持学习的激情。

其中一个做水果连锁店的老板说:所谓的不懂,其实就是懒。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就算不懂,花时间去学习肯定能学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迪威克指出,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两种原始的心理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所谓固定型心理模式,就是他们相信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都是一成不变的,要么有,要么没有。他们觉得,所有人的能力早就决定好,无论怎么努力学习,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种心理模式的缺点,就是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天性能力的体现。

好比我不会说话,生来如此,怎么改都改不了;我不会写作,生来如此,怎么学习也学习不了。尽管做这些事情,天赋同样重要,然而并不代表,我们无法通过学习,让自己掌握它们。

所以固定型心理模式的人,一旦失败了,就会对自己全盘否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废物,一事无成。严重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相反,那些因为勤奋而不是靠天赋而经常被人嘉奖取得成绩的人,就是属于成长型心理模式,或者叫学习型心理模式。这样的人,不会沉溺于固有成果,而是懂得根据环境的变动,而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

在兴趣的引导下,并计划学习的人,会远远领先于不学习的人,不管他们分别从什么时候起步。

我们采访的这些青年企业家,都是跟随兴趣迈出第一步,然后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习提高能力,更新自己的思维认知力,最后逐渐形成不断增值的职业生涯,为自己带来高度的个人满足感和收入,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

有了行动的意愿后,培养自己成为学习型心理模式的人,敢于去尝试学习,会让你更接近优秀。



第三,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擅长什么,能够做什么,强项又是什么呢?

你不知道,但优秀的人,统统都知道,因为他们都愿意去培养自己拥有这样子的核心优势。

当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投入时间去学习,不论是透过一万小时的定律,还是跳跃式的进步,你这个兴趣最终都会变成你的核心优势。

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不管你身处哪种环境,你都很容易被注意到。

例如现在很多自媒体的大V,就算有些文章你不认同他们输出的价值,也不能否定,他们透过自己的核心优势,吸引了不少受众,断定自己的地位。

那什么才是自己的核心优势或者强项呢?

很简单,就是你是否每天都会用到它。如果不能,那做什么,对于你来说更加得心应手?

找到它,然后再每天运用它。

这个优势最好综合你多种能力,让你获得更好的竞争机会。例如写作厉害的人,假如他的口才也同样了得,那么他获得进阶的机会就会更多。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优势,汤姆·瑞斯的《优势识别2.0》或许能够帮到你。大量研究表明,做自己优势的事,会让你进步的更快。

所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自然被人注意到你的存在,这就是优秀的体现。



第四,面对困难的自信

有一句话:要么努力改变,要么呆在家里抱怨。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优秀的人,是如何直面困难的态度。既然选择了努力改变,那就不要浪费时间呆在家里抱怨。

一个优秀的人,从来都不害怕困难和挑战,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去解决他们。就算这一刻他们被现实压倒,下一刻,他们依然可以爬起来重新再来一次。

这个流程相当于玩游戏,只要一天还没有关掉电源,退出游戏,那无论在游戏中失败多少次,死掉多少命,一样都可以重新再来,继续挑战。

这也是优秀的人远远强于一般人的地方。

一般人也许还没开始就觉得自己做不来,做不好;真的去尝试了,一次失败就没有了继续的勇气。而真正的强者,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你个人的兴趣,生活经历和对事情的积极性,结合在一起就会决定我们把什么做得更好。当你遇到困难,一定要汲取经验教训,然后调整策略。

我一个朋友当初创业做手机店的失败,但这个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而是让他知道怎么经营生意。这个起点,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以致后来创业其他项目时,即便遇到的很多困难,也能够积极去化解。

所以说,有些人能够获得某些成就,确实有他的道理。

优秀的人,不会轻易被困难击倒,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第五,主动调整的能力

遇到困难,除了打鸡血的自我激励,还有什么更实用的方式呢?自然就是你的调整能力。

有问题,然后思考应对策略,选取最优方案,最后把问题解决,这一连串的行为,都是优秀人士共同具备的行动模式。

大家都有听过和喝过“喜茶”了。这个品牌的发源地,就是我当前工作的城市。

喜茶在其他城市开第一家分店遭到冷遇,作为老板,聂云宸并没有对此灰心丧气,他却思考问题所在。

当时他从我们这座城市突然跳到其他城市开分店,其他城市对这个品牌的口碑并没有任何积累,传播度低,自然没有什么生意。

于是聂云宸找到当中的原因,发现开分店应该是一个顺势的迁移效应,不能是跳跃方式,就是分店最好从隔壁城市开起。

因为临近的两座城市,人员来往密集,很多时候都相互穿梭吃饭游玩,这样的人群流动,就能够把A城市积累起来的口碑,迁移到隔壁的B城市。否则,遥远的C城市,对这个品牌没有认识度,没有口碑的积累,自然很难做起来。

按照这个思路,聂云宸的分店从创始地,一直把分店迁移开到广州,深圳这些周边城市,有了这些城市的口碑积累,他又把分店开到上海。因为大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这样的跳跃开店就变得非常合理。这种口碑传播,导致了排队买饮料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是主动调整的能力,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落实到行动上面。

怎么培养呢?

首先你要懂得积累资源,然后整合资源,最后才能够透过主动思考运用这些资源。

优秀的人,都善于从外部获取信息,这是积累资源,有了积累,然后将它们整合成可以给自己利用的资源。为什么厉害的人都是喜欢阅读,喜欢旅游,喜欢结交朋友呢?

因为从中得到的信息,说不定可以启发他们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每天呆在家,哪里也不去,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很难从外部获取信息,也很难积累到相关资源的,更不用说如何将其整合成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

当你积累多了,一旦遇到问题,你自然就可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己所用。好比你口才不好,至少你也懂得哪里才可以看到我的文章锻炼起来吧!

这种主动式的自我调整思考,往往比起那些被动接受结果的人,更容易变得优秀起来。 、


第六,其他特质

除了上面这些特质,优秀的人,当然还有其他共同的特质,诸如懂得掌控时间,高情商的沟通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不过,这些能力都多多少少包含在上面那些特质之中。毕竟,优秀的人在前进的途中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懂得学习,自我调整,更新自身的认知局限。

想一想,你能够做到这些特质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3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