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如丧》:高晓松,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

《如丧》:高晓松,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

《如丧》:高晓松,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


之所以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它的副标题: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这句话让人看到了一种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所应有的生活态度,一个平静、练达、温和的高晓松。少年们可以颓废,任性,向世界撒各种过分的娇而不计代价不顾后果,而人到中年,就再没有了这种资格。他必须认真地坐下来一次,沉淀、思索,直到露出会心的微笑。


通过高晓松的自供状,人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活得越来越明白的人,一个基本上实现了自我的人。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会写情歌的文艺青年,而是一个有着完整世界观的自觉者。他知道自己不深刻,但他按自己的方向走向了开阔。他知道自己抹不掉优越感,所以他把头埋得越来越低。他活得很率性,很充实,也很开放,所以,他很幸福。


第一部分的两篇小说,是他对自己青春的一个了结。文学性就不说了,我更乐意谈谈这个货的成长所带来的启示。为了更远的目标,必须承受必然的误解,包括与家人的分裂以及给他们带去的短时的痛苦。另外,一招鲜,吃遍天,但你要保证你这招的鲜度。另,刘震云的广告词“大胆、真实、残酷、糜烂”,真是撰得巧妙,它像所有的好广告一样,既能调动人的消费欲望,又掺入了不至于让人大动肝火的夸张。


当然,最好的故事还是在生命线上与作者更接近的,它们是《林徽因》、《侠客行》、《唐》。《林徽因》,清华大学的家世与母亲在梁思成影响下成为古建专家的家庭背景,以及对女人的敏感,让高晓松成为了写林徽因的极合适的人选。在故事中,高晓松将爱情、建筑、战乱时世三条线索处理得有条不紊,在布局上也把握了很好的平衡。


看高晓松写的故事,令人欣慰的,还在于他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态度。无论是对于历史、民族,还是党派、战争,高晓松都没有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不像某些公知那样,带着高声诅咒去肢解历史,而是努力地保持了它的完整与丰富。他的判断和情感,都是复杂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成熟的高晓松。他爱国,情感诚挚而饱满,他反省,姿态疏离而清醒。


书中其它部分就不说了,说段题外话。我觉得《大武生》没人骂得那么差,人物节省,故事集中,这种关门打狗或说把狗放到死胡同里乱咬式的电影,如一枚旋转的陀螺,占地面积不大,但纠缠与速度让人着迷。只是火候稍欠,所以不够熨帖。另,高晓松的歌是越写越差了,但在狱中冒出的一首《如梦令》,冲撞敲打,伤不能抑,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如丧》不是一本深刻的书,但也不是一本浅薄的书,它处在中层状态,保持了很好的弹性。如果要求深刻,不要读它,但人不仅有深刻的一面,这就是它的意义和市场所在。像校园民谣一样,校园民谣并不深刻,但它很美很纯,所以就够了,不是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3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