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AI企业融合应用之困:成长期居多,深入城市应用障碍与风险加大

AI企业融合应用之困:成长期居多,深入城市应用障碍与风险加大

今年9月,科技部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再次明确城市应用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南都科创随即推出“探访湾区智城”系列报道,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与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

作为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力量,而创新企业的培育成长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为了解目前湾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南都科创记者以湾区人工智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湾区AI企业基础现状和共同面临的风险挑战,并以此提出政策建议。

数据观察:

主营AI企业成长期较多

政策培育支持很重要

为了解目前湾区人工智能企业情况,南都科创记者以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综合筛选出位于广东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企业共50家,再依据各企业发布的2018年年报中“公司主要业务”部分对企业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关联度进行划分。

整体来看,目前湾区AI概念上市企业中以间接关联居多,例如主营业务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环节上,但未直接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或是本来有传统业务,转型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包括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业务探索,但转型阶段主要仍以探索为主,尚未纳入企业主营业务板块。经统计,50家AI概念股企业中有12家与人工智能领域关联度较高。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划分标准为2018年主要业务板块直接包括智慧城市等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结合上述样本,记者调研了解到,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技术新领域,还有许多行业知名头部企业尚处于未上市阶段。这意味着,对政府部门来说,培育支持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很重要。如广东加大及精准发布相关政策,下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BAT或将在广东产生。

实际上,广东也有此基础。目前,广东已经涌现了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并初步形成了以腾讯、华为等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众多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格局。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企业数超300家,广州、深圳是广东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拥有大疆、柔宇科技、碳云智能、优必选、魅族等未上市头部新经济企业。广东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融资频率均居全国第二,平均单笔融资额超千万美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应用落地推进,广东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应用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今年8月,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闵华清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时介绍,大湾区“9+2”城市群中,广东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最主要的市场,基本上可以代表大湾区的市场规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则凭借其国际化和基础研究优势,有望为广东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撑。

共性问题与痛点:

城市场景应用开放面临技术特点矛盾

融合发展仍面临多方面问题

记者通过对广东AI关联度较高的A股上市企业2018年年报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2018年度广东人工智能类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整体市场挑战大于市场机遇,对企业业务和资金情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变化较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战略选择和经营策略与其年度业绩呈现出相关性: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企业业务方向、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中抓住机遇的关键,而要使调整能够从容可行,前期较为充裕的资金储备,以及持续投入保持领先的技术储备必不可少。

而在研究12家与人工智能应用关联紧密的广东AI上市企业时,南都科创记者发现,人工智能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成熟的技术特性,给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大矛盾,且在城市应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城市应用场景往往由政府部门管理,企业想要发展新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落地,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场景开放,但对于城市应用来说,成熟度不足的技术应用风险不小,再加上政府项目的一些机制限制,相比起工业领域和消费领域,城市应用场景开放对于企业来说障碍和风险都要更多。

在实际调研中南都科创记者也发现,目前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智慧城市方面的落地应用主要是与政府合作进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则在相关企业年报的业务情况或风险提示中有所呈现。调研统计显示,12家企业样本中,共有7家企业业务直接涉及政府项目,其中6家提示了相关风险因素。

从6家企业对政府项目相关风险因素的表述来看,企业当前对于政府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担忧:一是项目回款周期长带来的财务风险,有企业指出,“由于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地方政府和行业用户,上述客户合同执行期及结算周期较长,特别是公司现阶段积极参与城市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类项目,此类项目回款周期一般为1~3年,这些都增加了公司资金链压力,且过高的应收账款计提也会影响公司当期利润。”

二是对政策变更和政府支付能力下降的担忧,有企业指出,“对于与政府相关的项目,公司对智慧城市 PPP 等建设模式持有谨慎态度……但是仍然存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变更或者调整或政府支付能力下降,支付期限延迟等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导致项目周期被延长、资金收回延后甚至无法回收的风险。”从应对举措来看,多数涉及政府项目的企业倾向于未来对于该类项目保持谨慎,还有企业明确表示下一年度不再增加政府项目

记者调研过程中,一家有政府投资背景的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城市应用的产业环节包括技术方案商、整合集成商和政府相关部门,其中技术方案商多为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为主的创新创业企业,向集成商提供城市应用解决方案,而集成商则以综合性、上市企业居多,直接对接政府项目。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项目确实会给人工智能企业尤其是集成商带来应收账款增加的情况,从而造成财务成本上升、现金流紧张等财务问题,但由于许多城市功能都由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人工智能企业要进行人工智能城市应用,就十分需要政府开放应用场景。对于技术方案商、资金压力不大的企业来说,政府开放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大于带来的财务问题,因此会更倾向于加码城市应用,但对于整合集成商环节,包括不少对财务问题较为敏感的上市公司来说,会面临城市应用必要性与财务压力冲突的矛盾局面,当市场环境出现波动、企业出现现金流压力时,对企业发展人工智能城市应用的影响将很明显。

此外调研和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广东人工智能也存在融合不平衡、融合路径和方向不明晰、有效融合方案缺乏等问题。如人工智能在工业中的应用不如服务业,与生产领域融合不如消费领域,在传统企业运用不如互联网企业,部分领域出现扎堆过热现象;通过需求牵引技术关注不够,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实质性融合存在困难;人工智能地区、行业、企业差异较大,许多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状态,面对行业共性问题和企业个性问题,难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等。

企业政策建议:

积极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

探索场景开放机制创新

作为一个创新技术领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引导方向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为此,南都科创在第二届广东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期间研究发布了《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吸引力报告》,探究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政策特点,以及对于企业吸引力的提升空间。研究发现,对于企业最为关心的场景应用方面,在广东省政策中详细列出了15个示范应用场景。对比其他省市,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点较全面,与制造业紧密相关,同时注重人工智能赋能城市产业及民生生活。

此外,在广东省系列政策中十分重视龙头企业的平台建设。在广东省政策中提出,广东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深度学习计算服务平台、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等。在2018年举办的首届广东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有5家省级人工智能企业平台获得授牌,而在今年第二届论坛上,又有10家省级平台获得授牌,企业平台建设进程加快。

通过调研研究,《报告》也针对目前广东AI企业反映的实际共性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南都科创记者分析对比其他省相关文件了解,国内头部企业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及孵化平台。如安徽重点以科大讯飞作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企业平台。浙江提出了人工智能企业培育“三大工程”。江苏则在规划中提到建立重点企业领导联系制度,实现“直通车”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更加直接的沟通联系渠道等。

为此《报告》建议,广东未来发布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政策时,可充分调动大湾区内的头部企业积极性,尤其是引导一批优质的头部科技或有转型需求的企业打造成重要平台,以“大鱼养小鱼,活跃鱼池”的联动效应,孵化及推动更多人工智能技术落地。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在城市场景应用中面临的痛点问题,《报告》建议,政府管理的城市应用场景可以有序加大开放程度,通过政策支持、机制创新,为大中小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便利,从而营造良好的智慧城市发展生态。

《报告》认为,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但企业能否存活也要经得起市场考验。企业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来说属于市场行为,政府无需成为企业“大保姆”,来为企业所有的风险问题提供政策支持。不过,对于企业经营中一些市场难以调节,或者仅通过市场行为会产生难以解决矛盾的部分,政府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政策调节营造更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而这也将成为地方政策对于人工智能企业的吸引力所在。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统筹:南都记者 任先博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实习生 黄艳欣 纪苏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18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