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AI时代 真正宝贵的仍然是人类的思考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AI时代 真正宝贵的仍然是人类的思考



图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如果说科学世界里有两条河流,一条是计算机,一条是生物学。我就是两河交汇之处的受益者。” 今天上午,世界上最早开展DNA和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人员之一,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走进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之“未来大猜想——顶尖科学家公开课”,为中国年轻人上了十分珍贵的“诺奖第一课”。

“我是四国公民,有三国护照;我在英国剑桥大学、以色列接受过教育;我在威斯敏斯特,斯坦福大学工作生活过,甚至还在中国呆过几个月;我一个人,就像一家跨国公司一样。”莱维特轻松幽默地开始了一位生物化学家的“AI之旅”。这段旅程的开端是半个世纪前,20岁的他用比电视台演播室还庞大的计算机,开始探寻人体6000多个形状的蛋白质蕴藏着怎样的结构之谜。

如今,计算机变得更加强大,生物学也已实现几何级数的进步。“这让我现在从事的AI研究,更充满想象力和冒险性。”他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各个学科建模变得更容易。人们的生活日益依靠各种模型数据,尽管人们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模型。例如自动驾驶,我们不知道它如何工作,但它看上去一直在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利用大数据生成模型可以让人类不需要思考,“毫无疑问,有了大数据我们就可以生成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处理令人惊叹的事情,也可以节约电脑生成模型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真的不需要思考。”莱维特反复强调,这些技术很难告诉科研人员“为什么”。

“也许你会说,这还不够好吗?可是,我认为我们需要理解模型背后的物理和数学。”人工智能是不是能证明在某一类桥或者阴雨天,自动驾驶车辆会发生事故?显然很难。莱维特说,人工智能更多做的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它就和语言、纸笔、手机、电脑等工具一样,真正宝贵的仍然是人类的思考。”

未来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在莱维特看来,这种担忧来自于人们无法预知,AI会否成形成自主意识、自有意志。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随机发生的,有时偶然性就是决定性。“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计算机买了一张彩票中奖了,或者给出一串数字暗合了未来,很多人就深信不疑计算机的无所不能。“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随机数字,计算机碰巧给出了这个数字。我们人类需要去做的是,理解计算机所呈现事物背后的意义。”

在迈克尔·莱维特心中,掌控未来的密码,在于保持旺盛的活跃思维和多元的交流纬度。在中国生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对于科学的热诚让他很受鼓舞。他观察到中国的敬老传统,表示“在科学世界里不需要推崇”。年轻的科学家有很好的想法,在科学中,好想法往往是崭新的。

他坦言自己获得诺奖的科学工作,是20岁时所作的,那时他已在实验室开展独立研究。当时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在一起工作,写了许许多多具有创新性的论文。在论文署名时,没有年长的研究人员会把名字加到十分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之前。“老年人擅长旧事物,但不擅长新事物。中国年轻科学家需要更加自信,勇于提问,挑战权威。”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17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