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与瓶颈你是否看懂?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与瓶颈你是否看懂?

拼多多做为新电商的代表,一直以团购模式吸引消费者,它的定位是明确的:一是团购,二是定位在三四线城市,所以从电商角度大家觉得在拼多多上赚到了实惠!但是拼多多在电商领域并不完全占有优势。它只是将电商玩法细分化了。立足拼团与物美价廉。



你或许到处都看到了拼多多的广告及地推,还有强有力的电视台综艺节目,“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一个互联网平台压倒式的占据各大卫视。其背后说明了什么?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简单理解就是拉人头做实惠。你或许经常遇到,朋友A邀请朋友B,朋友B又邀请朋友C,这是怎么了?就因为想拼一个产品,就因为想获得平台奖励,但平台永远给你的只是一个数字。幸运之星并不会砸在每个人的头上,但是模式是可圈可点的。

从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与任务制模式成功以后,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效仿,以任务驱动,消耗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从而增加用户黏度。以“游戏”激励式的模式刺激用户行为。这是现代网络平台的“套路”!相当成功。

为什么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火不起来?

话说回来,虽然我国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往往较高,消费升级现象也更为明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要面对三线以下城市几乎无需考虑的难题——高企的房价。特别是那些三四线城市出身、在一二线城市奋斗的年轻人,他们刚参加工作不久,不少人只有几千元的月薪,却要承受动辄每平米两三万元的房价,咬牙买了房就需要承受巨额的负债。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报告描述,从负债率这个变量来看,三线以下城市的中产负债率最低;二线城市的中产负债率其次,但负债率在较快地上升;一线城市的中产发生了显著的分化,资产差距迅速拉开,一方面是富裕和非常富裕阶层的出现,另一方面是“高负债中产”阶层的出现。



而不同的负债率导致了不同的可支配收入,这也让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出现了“两极化”的特点:不仅有消费升级,还有消费降级。

既然一二线城市也有消费降级,为什么拼多多没有在一二线城市火起来呢?

究其原因,相比于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三四五线居民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根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智联招聘推出的《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31~40小时是三线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间占比最高的时间长度(占比35%),低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在工作时间大于41 小时的区间,三线以下城市同样低于一二线城市;相反,三线以下城市居民工作时间在21~30小时的占比,高于一二线城市。

如此一来,相比一二线城市,大多数三线以下城市居民有充足的时间去砍价,当然也有足够的时间为了几块钱的差价而周旋。而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恰恰是在时间维度上迎合了这部分人群的特点。

拼多多城市地推广告打了很多,电视广告也打了很多,甚至平台本身也各种活动各种实惠,其背后也是因为想拥有更多新用户,立足用户黏度、活跃度与持续效应。并且目前已经进行了新一轮融资,而且腾讯老大哥也是其背后金主。腾讯即有京东又不嫌弃拼多多,司马昭之心可谓“实实在在”的凸显。

拼多多做为后起之秀,干不掉任务一个电商品牌,包括某宝、某猫、某东,但是它目前还活着,并能“病毒性”营销。一是有钱,二是不要脸。只想获取用户,绑架用户体验。这一点是其商业模式的一种突出表现。

真正的互联网模式是两难的,一是不能做用户不喜欢的事,二是能形成闭环与生态。拼多多放弃了“正统”的用户体验,让其名声即Online又Offline,根本目的是成功的!的确裂变式的获取了用户信息与数据。并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根本诉求。

重回到以前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每个人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远超过手机上装的其它APP。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用户的根本需求还是在极时通讯上。这种又不花钱又刚性需求的APP是受到用户欢迎的。

人们的消费观还是按需消费的,每个人不会天天在拼多多上因为实惠而去下单,买来一个没有用的东西。这没有可比性,拼多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什么发优惠券,满减,秒杀,限时红包等等套路也层出不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新用户更多,让用户活跃起来,那怕让你看看广告,这也是成功的!



这是一把双刃剑,即吸粉又伤神!拼多多如果不玩“套路”,它还能活多久?需要多少刀乐,才能扶起这个品牌!这是值得拼多多思考的问题。“要拼团的玩法嘛,毕竟需要人”!模式决定了项目方向,失去一定的用户体验也是情理之中了~

欢迎关注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20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