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我抵押房产200万投资电影,血本无归”:不要低估产业的壁垒

“我抵押房产200万投资电影,血本无归”:不要低估产业的壁垒

关注头条号啡小沫,专注职场,和你一起成长。


01

前些天,去一个全息电影的拍摄现场观摩,和导演姐姐聊了聊。

之前引发全民热议的《流浪地球》里,有一些数字化特效。因为他们公司核心团队成员,也常年在好莱坞为大片提供后期服务,所以我们聊起来这部电影。

导演姐姐充满惋惜地说:“因为没有料到这部电影会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所以在后期的衍生品开发、二次体验、营销等环节,他们都没做充分准备,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及时推向市场。这在好莱坞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好莱坞,所有的宣发、院线上映、衍生品开发等环节,都是在电影开拍前就预设好的,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是啊,中国的电影还是导演中心制,还称不上电影产业,没有整个产业体系的支撑。”我附和道。

导演姐姐的感叹,让我想到前一阵罗胖在得到讲过一个吴宇森导演当年在好莱坞拍二战题材的电影《风语者》的例子:

当年,影片开拍后遇到暴雨,大场面战争戏被迫停工两星期。制片人告诉吴宇森导演,必须从剧本中删掉两星期的戏,赶回进度。

乍一听,我们可能觉得无厘头。天要下雨,与导演何干?凭空删掉两星期的戏,怎么可能?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

美国的电影产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形成了一整套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后台,以“明星中心制(简称明星制)”为前台的制片体系。

场地、服装、道具、器材、剧组人员、宣发、上映,每一个环节都是工业化流程中的一环,牵一发动全身。而制片人,就是要保证这台巨大的产业机器,严格按生产流程执行。

倘若拍摄延期两周,资方将面临巨大的损失,还有可能错过电影推向观众的最佳时机。

那提前拍完,给资方省点钱如何?

不不不,制片人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资方的利益。

在另一个案例中,导演刘伟强,当年拍摄《强捕犯》,就提前结束了拍摄。这时候,制片人又不答应了。所有的演员、场记等,都是按电影拍摄计划来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您这提前结束了,不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么?

我们看到的一部部完美电影,并不是艺术家才华感人就能一手创造的,也并不是请几位流量明星或者装进去个大IP就能一夜爆红的。

它们的背后,是整个产业的巨大网络下,无数人的如螺丝钉一般严丝合缝的努力。而明星和电影,是制片人推向观众的有质量保证的一系列标准化商品。

02

除了电影,还有很多表面看上去仿佛个人英雄主义般的成功,其实都是背后的一整套工业化流程在为前台的高光时刻助力。

比如我以前读建筑设计。

一栋建筑建起来,有了名气,大家会记住建筑师的名字。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很崇拜建筑大师。我们建筑系学生旅行的时候,首当其冲的目的地,一定是打卡当地的建筑大师作品,我们称之为朝圣。

那时候,我们以为创意最大,我们的关注点也只会局限在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哲学思想,他们对空间的思考及理想的表达。

而直到工作后,我们才渐渐明白,建筑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被人安稳使用,创意固然重要,但创意只是整个产业流程中的一环,必然要懂得妥协。

产业是要通过其严密的流程,保证产品合格交付,保证产业中所有人获得应有的权利。

再比如日本大名鼎鼎的导演、当了几十年日本演艺圈“大哥”的北野武,今年宣布离婚、从之前的工作室独立出来后,也遭到了部分业界人士的排挤。

“很多人愿意开拍北野武的作品,是因为有北野武工作室的前社长森昌行这样的有才能的制作人。而北野武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现在就是‘孤立的国王’。”业内人士如是说。

创意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个人单点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的。商业理性制约下的艺术感性,才能动人得恰到好处。

03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1. 首先,学会借力。

产业编织的巨大网络,会让混迹其间的所有人,日日夜夜被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金融人才都往上海跑,搞制造业你要去广东,做电商你最好待在浙江,弄新媒体的公司都在往北京迁。这就是产业聚集的力量。

珠三角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在转型用机器人智造的新打法了,生产酱油的车间洁净度可能超过药品厂。身处产业聚变的核心,你就更有可能先人一步。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过年的时候,一个朋友拿来一款棋类玩具,跟我们聊好不好生产,成本如何。我和率哥都不太摸得准。我们就把这玩具的样品,拿给率哥妈妈看。他妈妈马上就能知道这需要开几个模,需要多少成本,销售多大量才划算。

为啥我婆婆知道?因为她生活在浙江慈溪,自己做着小生意,身边又都是办厂的人,产业聚集地的知识网络在不断为她赋能。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放到系统中去,借力跟上大势。

2. 其次,不盲目进入陌生领域。

近几年,国产电影不断刷新票房记录,整体票房增长喜人。因保底发行的对赌而赚得盆满钵满的发行方,也在媒体的宣传下进入大众视野。

很多中产跃跃欲试,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于是,就有一些公司在电影后期推广环节中,低成本获取电影的部分权益,然后拿着云里雾里的项目合同书,以极高的溢价找到这些急于赚快钱的外行冤大头转嫁风险,并在合同中设下各种“陷阱”,比如超高的溢价还不包含宣发费用等。

有人甚至合同关系都没看懂,就迫不及待抵押房产一两百万砸进电影投资的套路中,结果合同里不含宣发估值近2亿的电影,可能上映后票房1000万,再到片方分账更是惨不忍睹。

电影是个非常复杂的产业。您这只看见了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保底发行亏得血本无归的比比皆是,一部电影搞垮一个公司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俗语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要低估专业的力量。

近些年,一些人在万众创业的大潮中,热血沸腾,知道了点关于创业的皮毛,就举起大旗要颠覆某某传统行业。盲目杀进去的时候,甚至还没搞明白人家行业的赚钱逻辑。

结果当然是白搭进去金钱精力,铩羽而归。

不管什么领域,如果咱还在看热闹的阶段,千万管住手沉住气,不要低估产业的壁垒。搞明白背后逻辑了,再上桌摸牌。

作者:啡小沫,985硕士

前互联网平台联合创始人,首席市场官,

多个财经/职场平台特邀作者,定居北京。

关注头条号啡小沫,专注职场,和你一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8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