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大都会》:默片时代的经典绝唱,现实打破最后的乌托邦

《大都会》:默片时代的经典绝唱,现实打破最后的乌托邦

每个人对于未来都会有憧憬,有时会想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对于未来世界的展示也一直都是科幻电影所喜欢表现得题材。

2019年的今天,我们已经看惯了许许多多的科幻电影,在影片中的未来世界无不是充满了高科技技术的,如果把时间向前推进一百年当时的人们所现象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电影《大都会》会告诉我们答案。

影片上映于1927年,讲述的是当时人们认知中73年后的未来世界2000年。这时候人类被分成为两个阶级:工人和资本家,这两个阶级的人泾渭分明。

工人生活在昏暗的地下世界,他们的唯一价值就生产,每天的任务就是生产生产再生产,他们像机器上的零件一样时刻不歇。

资本家则住在美丽的地上世界,这里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有高耸的建筑,有美丽的花园,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天,一个名叫玛利亚的女工带着一帮孩子误闯了地上世界的花园,资本家的儿子弗雷德对这个美丽的女人一见钟情,自此相思成疾寝食难安。于是就偷偷地跑到了地下世界去寻找玛利亚以解相思。

在底下世界中他被爆炸吓出了幻觉,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父亲弗雷德森。弗雷德森发现玛利亚是一名工人的意见领袖,于是抓来了玛利亚让发明家把她的样子复制在机器人上。

弗雷德森让假的玛利亚到地下蛊惑工人们造反,从而借机镇压。工人们听信了假玛利亚的煽动发起反抗,最后工人和资本家达成了和解。

《大都会》是由德国弗里茨·朗所导演,影片被人们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献遗产。他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影片。

乌托邦,英文为Utopia,意思指的是“没有的地方”,最初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在15世纪里面,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借用了这个词。

在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中认为,乌托邦社会是实行财产共有的,这里的人经济、政治权力等方面都是平等的,运行的是按需分配的原则。

同时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应该被消灭,这里的人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没有堕落,没有压迫,没有罪恶。

后来者也对理想世界进行探索如欧文,傅利叶,但是所有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乌托邦的世界在现实中不会存在,因而就出现了反乌托邦(Anti-Utopia)。

出现了众多的反乌托邦文学,著名的有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以及托米亚金的《我们》。

反乌托邦就是知道美好世界是不会存在的,那不如从甜美的幻想中早点醒来认清现实的残酷

有反乌托邦题材的文学作品就会有反乌托邦的电影,而《大都会》无疑是反对乌托邦电影的代表。它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却蕴含着巨大的危机。

资本家费雷德森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象征着耶和华,玛利亚作为工人的意见领袖代表着先知,费雷德则象征着基督耶稣,发明家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

这是一个宗教的乌托邦,所有的事情都能在《圣经》中找到故事的原型,魔鬼撒旦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在导演认为暴力的反抗就会像大洪水一样成为扫荡一切的灾难,工人们反抗引发了洪水则提现了诺亚方舟的故事。

《大都会》为什么会被称之为经典中的经典呢?因为它鲜明的表现手法,以及高超的技术揭示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境界,具有超前的意识。它对后世的电影意向巨大,无数的影片都能在其中找到它的影子。

影片的表现手法最让人所称赞,如在表现工人换班的镜头,两队工人秩序井然,但是他们都面无表情,像是一个个机器人一般。在大工业的时代里,人不再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的唯一价值就是生产,而生产中人只要像机器一样保持运转,不需要任何的思考。这很好的折射了当时的工业时代的背景,表现手法对于现在来说一点也不会过时。

同样对于工人的表现上还出现在弗雷德到地下工厂的镜头中,气温过高导致机器爆炸,弗雷德被爆炸吓得出现了幻觉,他的眼前变成了远古的祭祀仪式,机器变成了一座神庙,工人变成了一个个祭祀品,他们用绳子捆绑着身体,被迫丢入神庙之中,这时候的神庙俨然成为了吃人的魔鬼。

《大都会》是无声电影的代表,人物没有声音,所以影片借助的是人物强烈的肢体语言和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表现影片的主旨。在为期18个月的拍摄中,导演弗里茨•朗耗资500万马克,请了三万七千名群众演员,耗费200万英尺胶卷摄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1927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大都会》成为了无声电影的绝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5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