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故事主线、文化冲击及意义解构《老狗》的独特价值

从故事主线、文化冲击及意义解构《老狗》的独特价值

《老狗》是由万玛才旦执导,洛杰、卓玛加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该片于2011年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儿子打算把家里的老藏獒卖给乡上的狗贩子,父亲坚持留住这只老狗,儿子为了要回藏獒与狗贩子发生冲突,最后被警察拘留。年迈的父亲无奈中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的故事。

一只年老的藏獒,将老人,儿子与卖狗人联结在一起. 儿子要卖了它,老人坚决要留住这牧人的朋友,卖狗人要将它卖去做宠物。由羊群,白云,牧人组成的藏区风景上,或许是最后纯种的藏獒该何去何从?既是老人的苦恼,也是对藏族文化传承的迫切叩问。

《老狗》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却蕴藏了无限深意的故事,一个关于家庭、孤独、文化的渐渐消亡的故事。今天,我将从“故事主线、文化冲击、现实意义”来解读该影片的价值和魅力。

01、故事主线:贡布与父亲的情感矛盾,买卖老狗的循环往复,对家族命运最终的走向做了完美诠释

影片中贡布与父亲的矛盾,懂事与叛逆的相互交织,是故事的重要情节。而城里人对老狗的觊觎已久,以及老人一直拒绝老狗的买卖,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最终道出了一代家族以及一个地区的最终宿命。

第一,父与子的冷淡相处,懂事与叛逆的交织,道出了亲情关系的复杂性

影片中贡布私自把父亲心爱的老狗卖掉,父亲回家见狗不在了,从儿子口中了解到儿子把狗卖了,卖狗是因为偷狗的人太多,与其让狗被偷走,不如拿去卖点好价钱。父亲认为狗是牧人的朋友,不是买卖的商品,他养这只狗已经13年,与狗的分离使他痛苦万分。

从儿子私自卖狗不顾及父亲感受可以看出父子关系的淡漠,贡布明知道父亲是不同意卖狗的,但是他做出卖狗的决定也不跟父亲商量,可知贡布行为的叛逆以及两人相处并不友好。

而父亲经常在家抱怨贡布的不争气、没出息,整天无所事事,只会给自己找麻烦与丢脸。贡布也只是听着,几乎不理会父亲,自己抽烟解闷,除了父亲主动找儿子说话以外,贡布与父亲的交流几乎为零,这样的父子关系,让人感到很压抑。

一次,父亲叫来贡布谈话,说三年了他与仁措也没个孩子,要贡布带媳妇去医院检查。贡布一口没钱来应付,父亲愿意拿钱,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大方,在这里渐渐升温,而贡布也只是冷冷地回应一声知道了,没有表露对父亲的感谢,可以看出贡布那时候仍然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内在很叛逆,不想被管束,但是又时刻需要父亲来管理自己的事。

直到父亲把狗放生,而狗又被别人捉去,儿子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对老狗的爱,他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懂事以及对父亲的爱,那就是救回老狗。为了拿回老狗,他与汉商起了争执,甚至打伤了别人,自己被拘留。

父亲看到了儿子的理解与懂事,以及自己对老狗的不舍,他也学会了理解儿子,探望儿子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儿子烟,两人静静地待在一起,享受着这沉默的父子之情。

在我看来,贡布从叛逆到乖巧,从自我到对父亲的理解,是一次成长。儿子对父亲的爱,由厌恶到愿意为其付出,原本冷淡的父子关系,现在以沉默的爱呈现出来。父亲一直爱着孩子,这样的爱,是对儿子不争气的埋怨,希望儿子向上攀爬;也是对儿子的理解与关怀,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子之间的情感矛盾,贯穿整个情节,孩子的懂事与叛逆都是爱的表露,懂事中包含着叛逆,叛逆中蕴含着懂事。正是因为爱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亲情关系才会体现出复杂性。

第二,老狗的买卖交易与贡布父亲的坚定反抗,暗示了一代家族的最终宿命

影片开端镜头就向我们展示了贡布去卖狗的场景。贡布骑摩托车进城,带着一条拴在铁链上的毛发蓬松的老狗,一个当地汉商出三千买下来贡布的狗,父亲又费尽周折将狗赎回,把狗当做知心朋友,而不是交易的商品,体现出他对狗的感情之深。

贡布父亲引述西藏的传统,该传统禁止将狗作为商品或坐视狗被买卖。他的侄子对劝他卖狗,内地人愿意出两万,这样一只老狗,值这么高的价钱,贡布父亲毫不动心,宁愿过穷苦日子,也不卖狗。

藏獒是牧民用来看守帐篷和牲畜,它们在中国内地是人们心所向往的对象、庸俗的炫富手段。藏獒热刺激了社会力量与边缘牧民群体的首次接触;这利润可观的贩狗生意,以及偷盗和诱拐,已经迫使藏人家庭作出抉择,要么在自己的狗被偷走以前把它卖掉,要么把狗留着,尽管知道它迟早还是可能被偷走。

在我看来,城里人对藏獒的觊觎已久,想把其当做宠物养,改变了西藏人与藏獒的关系。藏獒是牧人的朋友,不是商品,不是随便拿来玩的宠物,而贡布父亲固守的观念终将逝去。内地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西藏,使其观念也渐渐转变,一味地守着一番净地,不肯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不肯改变,那么,一代家族固守的观念终将覆灭,也暗含了一代家族的最终宿命。

02、文化冲击: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差异,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旧传统面临新时代的层层冲击

《老狗》这部电影探讨中国的经济转型对西藏文化的侵蚀及其产生的不稳定影响。电影从当代历史中取材,故事背景是中国新富突然对西藏牧民养的藏獒表现出的狂热兴趣。

影片中老人代表善良、过去的力量,他对新事物发展一无所知,城里经济欣欣向荣,西藏依然贫穷落后,要被迫改造,这都是文化以及经济的差异所致。

从一开始,刺耳的摩托车声、大货车倾轧声、电钻机声、工地的敲打声都能体现出西藏的落后以及要被改造的事实。影片中藏獒作为牧民的朋友,如今买卖频繁,纯种藏獒渐渐稀少,内地人将其作为宠物养,西藏人视其为家人,反映了西藏与内地观念的格格不入。

影片中,小镇大楼前的两次广播更反映了内地文化的冲击。第一次贡布将老狗卖给汉商后,大楼前广播里传出带有西方风格的诗歌朗诵,诗歌里反复出现了“癫狂”、“疯狂”等字眼,这与后面贡布一家人在电视前观看虚假的电视购物广告形成明显照应。“质量比黄金更好,价格只要499”……这些建立在醒目价格和洗脑式宣传基础之上的话语,恰恰是商业文明最赤裸的表现形式。

而与西藏追求平和以及乡村生活的农耕、游牧文明相比,商业文明是简单粗暴而快速的,它使人们拜倒在金钱和变幻莫测的价格数字面前,忘乎所以,追求那些不纯粹的虚假的物质和生活。

正是在这样的商业文明侵蚀下,影片的主角老狗,从牧人友好的朋友和家人,变成了一种极具身份和富贵象征意义的商品化的宠物。在内地疯狂的市场需求下,游牧英雄的后代变成了卖狗为生的商人,所以在贡布眼里,自家养了十三年的藏獒也没有三千块更有价值。

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差异,商业化的不断发展,使旧传统面临新时代的层层冲击。影片中老人就是旧时代的象征,而老狗的价值便是在文化冲击下的改造,时代就是在发展中,一边淘汰旧事物、改造旧观念,一边生长新事物以及新观念。

03、现实意义:基于影片中人物经历,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①开拓眼界,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落后

西藏地区经济落后,人们受教育水平低下,与内地的发展速度相比比较滞后。这与西藏民族眼界的狭隘是分不开的,随着内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也渐渐被带动,很多藏民依然固守着传统,不肯改变,不肯接受新事物,观念的落后也束缚了他们,使其不能顺应时代。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使眼界更加开拓,谋求自身发展,不一味地守旧,不固步自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地向前奔走,不落后于社会,不落后于世界。

②妥善处理亲情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父与子的关系看上去很淡漠,父子之间对话很冷漠,父亲对儿子是恨铁不成钢,儿子也不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心爱老狗,儿子为了一个好价钱而卖掉了狗,父与子的观念也有明显冲突,俩人不能心平气和地好好交谈,好好看待这一段关系。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妥善处理亲情关系,不仅仅是我们与父母之间,还有其他亲人。亲人的心里总是想着我们的,为我们的未来着想,担心着我们的当下,他们可以不关心自己,也时刻关心着我们,妥善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家庭才能更加和睦。

③爱护动物,视动物为朋友,而不是玩物

影片中城里人对藏獒的需求极大,纯种藏獒已经非常少了,他们买不到就采取偷的手段,表现了藏獒的价值之高。而他们是真的爱藏獒么?不过是买来当宠物,炫富罢了,这样的爱不是真爱,藏族人民视它们为不离不弃的朋友,那才是爱护动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买宠物养着,看似很爱惜它们,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宠物不过是他们的玩物而已。所以,我们应该爱惜动物,把动物当做真正的朋友,给它们自由,它们属于大自然,不是笼中鸟,不是人们的玩物。爱护动物,也是爱护我们自己,这是双赢的选择。

总结一下:

本片主要反映在外来文化深入,金钱至上的经济环境下,藏文化所受到的冲击。面对文化冲击,总有一些旧事物以及旧观念要渐渐消亡,这是时代的驱动,我们的选择要么顺势而为,要么固守从前。

本文从“故事主线、文化冲击、现实意义”三个角度对影片进行了解读,我对西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西藏文化受到的冲击有了更多的情感。影片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很真实,给人了留下更多的思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