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大明风华》:明代的皇后用唐代的古琴,演绎着民国的琴曲

《大明风华》:明代的皇后用唐代的古琴,演绎着民国的琴曲

最近的热播剧《大明风华》,因其考究的服化道,紧凑的剧情,再加上众多老戏骨的加持,令观众大呼过瘾。只是在最近的剧集中,出现了一个关公战秦琼式的历史错误。

只见皇太孙朱瞻基抱着一张琴来到了孙若微的房中,说是“大圣遗音”,虽然不是“大圣遗音”同款,但是好歹是一张古琴,琴没有跟古筝混用,洛水琴客非常欣慰。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都一点错误都没有,细节很到位,甚至给的弹琴手势的特写也完完全全就是弹琴的手势,到这里还觉得剧组真的是很用心了。但是随着孙皇后开始弹琴,出来的琴曲竟然是《泣颜回》。

《泣颜回》这首琴曲的作者是近现代的浙派琴家——徐元白先生,一首近现代的琴曲,中间差了四五百年,怎么能够出现在明代呢?看到这里,洛水琴客顿感古琴普及之路,仍道阻且长。

徐元白先生创作的这首琴曲,其实是根据他的父亲弹奏的琵琶曲创作的,《今虞琴刊》中记载:

先厳月秋公雅擅琵琶,熟繙此操。当更深人静,慢捻轻拢,韵永音悲,闻者太息。元白少时,夜读既毕,伏枕欲寐,闻此则魂梦俱清,故其节奏,耳聆最熟。及学操缦,乃为繙谱入琴,抚弄多年,始得韵味。嗣因同好聆音不乏求授,不敢自秘爰创斯谱。

意思就是说徐元白先生从小听父亲用琵琶演奏此曲,等到自己学琴之后,将这首曲子的意境重新用古琴演绎出来。

徐元白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徐元白先生的儿子——徐匡华先生。张艺谋在拍摄电影《英雄》的时候,有一场需要古琴演奏的场景,当时国内弹古琴的人还是比较少的,知道古琴的人也不多,想找一个能弹古琴,且能够弹得非常好的其实并不容易。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浙派琴家徐匡华先生,先生当时已是耄耋之年,但还是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一场景。因为电影当时的年代设定是战国晚期,所以我们看到的电影中用到的琴,也是完全按照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古琴的形制制作的。剧组在细节上的考究与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徐匡华剧照


如果剧组能够稍微用一点心,其实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小错误的出现,明朝是古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流派的区分开始变得非常明显,不同的流派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带着地域色彩特征的流派相继出现,并且都有自己流派的作品,不仅延续了以前的音乐风格,琴派自身的发展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如:浙派、江派、虞山派、绍兴派等。

明中期以前,活跃在琴坛的主要是江派和浙派,《风宣玄品》中记载:

世传操有二,曰:浙操徐门,江操刘门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开设文化堂,姚广孝说天下善弹琴的只有三个人四明徐和仲、松江刘鸿、姑苏张用轸。但是因为江派琴曲的内容过于轻浮,用指繁琐,并且江派的琴曲作品,并不易于配词歌唱,这个特点和当时琴歌盛行的风气不符,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浙派则由此慢慢走向盛兴。

神奇秘谱

虞山派则是创立于明万历年间,其根源其实是浙派,与浙派同出一门。以严天池为代表,虞山派以江苏常熟地区一个并不出名的山丘得名。虞山之下有一条河叫琴川,因此严天池在创立的时候,琴社就用了“琴川社”这个名字,其“清微淡远”的琴曲风格,深受文人士子的喜爱。

除了民间琴学的兴盛,明朝皇家的琴学也是非常繁荣的。由明太祖之子宁王朱权主持编纂的《神奇秘谱》,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琴曲专集。以皇家的人力物力,遍集天下曲谱,最重要的便是《广陵散》一曲,现今沉寂了千年的《广陵散》一曲能够奏响,也得益于此。同时皇家也广罗海内斫琴师,制作了一大批优良的古琴。

这一时期弹琴的群体也在扩大,不仅仅局限在文人和职业琴师之间,各行各业的琴家都有。如明孝宗时期的太监黄献,字梧冈,他11岁便入宫当太监,后来跟随当时的司礼太监,浙派琴家戴义学琴,最后成为一代名家,主持编纂的《梧冈琴谱》内容非常详备。虞山派宗师严天池曾经也跟着一个樵夫学过琴,因为樵夫没有名字,所以严天池称他为——徐亦仙。

琴学理论在这个阶段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太古正音补亡篇》,徐上瀛的《溪山琴况》等,至今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虽然《大明风华》制作组在琴曲的选择上有些许失误,但是大体来说还是不差的,能够让古琴通过影视剧走向大众,得到更多的普及,也是很令人欣慰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8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