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方方们与罗翔们

方方们与罗翔们

2020年的网络,

火了两个人。

一个是65岁的作家方方,

一个是政法大学的教授罗翔。

这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

一个生活在满眼掀不开的黑暗与忧伤中。



一个生活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满眼全是欢乐与调皮。


然而这两个人同生活在当下的中国,

这个刚刚走过一路泥泞的群体,

似乎可以这在两个人身上,

寻找到不同的未来。

泥泞与绝境

“2014年至2019年6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628.3万件,判处罪犯709.9万人。出台刑事司法解释33件,发布刑事指导性案例22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法律工作者能接触到多少社会的阴暗面?

这似乎大家是有共识的。

一个普通人只要稍微打开过CCTV-12,

或者定时收听《今日说法》,

恐怕都能管中窥豹。

甚至,

10年来,有大量的恶性案件,争议案件

在政法系统中被逐级通报,

被拿到各种媒体上讨论。

这些案件中,

有的远比“一个朋友“所叙述的情况更骇人听闻。


孙小果案


顺风车司机杀人案


湖南操场埋尸案

回忆这些案件,

哪一个不是令人揪心,气氛,

放眼望去你说这世界阴不阴暗?

然而罗翔这名律师,或者说法律工作者,

已经在这一领域工作了近30年。

这期间有多少社会大众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刑事案件?

有多少心碎和冤屈,

我们不得而知。

只有从他一个又一个脱口而出的例子里,

看到这个男人的深思熟虑和刻苦铭心。

“时代的一粒尘土,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武汉的疫情,

让所有中国人牵心挂肚。

最开始的缓慢反应,

实际情况的错综复杂,

让所有人想要一探究竟。

惊慌、恐惧、失望,

在疫情初期不停冲击着大众脆弱的神经。

方方,

通过自己独特的信息获得手段,

给公众们叙述亲朋好友的遭遇,

点评收到的各种信息。

为大家记录了或忧或怒,或悲或喜的每日情绪。

不得不说,

对于很多看腻了主流媒体的人来说,

方方的日记,

是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

这本日记,

确乎是他们那个的时期的主要记忆。

避风塘

“张三”

罗翔口中的关键词有很多,

一个不得不提起的群体,

“张三”

时而作奸犯科,时而无辜受害,

不断地挑衅法律的权威,

不断地逃脱法网,

又不断的受到伤害。

罗翔把所有这世界上,

充满眼泪,委屈和恐惧的事,

不承担任何风险的,

归结到了“张三”这个俏皮的名字上。

当然,

包括张三的老婆,表弟,朋友。

拿掉这个代号,

张三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一个被法律保护,

又被法律威慑的群体。

“极左”与“一个朋友”

“一个朋友”

方方的日记除了种种批判,

其实也有温情和抗疫的努力。

方方把所有的良心、善意和不幸,

都归类给了,

“一个朋友,表弟,邻居”。

他们或让人钦佩,或让人怜悯。

方方心底里愿意把所有的好归功给这些具体的人。

仿佛方方与他们亲切的握手,

并且告诉他们,

我站在你们这边。

“极左”

反对的声音,

方方愿意把他们称之为,

“极左”。

不愿意相信方方提供的信息的人,

不愿意沉浸种种负面情绪中的人,

从网上对方方的悲观很失望的人,

他们的不断的质疑,

让方方这个年过耳顺的女人愈发气愤。

方方把反对的声音,

一股脑的划入了“极左势力”和无知青年的范围,

批判“极左”是如此的正确,

以至于从特殊时代走过的方方,

情绪上获得了莫大的慰藉和勇气,

仿佛风雨里的小船找到了避风港。

怀疑与相信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从怀疑开始的。”

罗翔对有过很多质疑,

尤其是对刑法这把惩治罪恶的利剑。

无论是对口供问题,

还是对寻衅滋事罪的存废,

罗翔不仅清晰的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振臂高呼。

相比之下,

方方的怀疑有时候有些指代不明。

除了怀疑“有人”对疫情数据隐瞒,

“有人”照本宣科先检查肺炎,再治疗脑中卒,

“还有人”意图攻击方方本人。

这些不明的指向性怀疑,

迎合了很多人的需求。

因为绝大多数人,

既不可能像罗翔说的那样极端,

去怀疑南极洲存不存在,

又不敢去怀疑自己领域里最权威的解释。

唯有夜深人静的时候,

停下来思考,

今天“有人”是不是骗了我,

明天是不是“还有人”欺骗我。

我们都怀疑这世界上有恶,

可是你相信这世界上也有公平和正义吗?

今天没有的话,明天会有吗?

罗翔们说,

有的。

勇气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爱比克泰德

你我一样,

方方和罗翔也一样。

人生和我们开过很多玩笑,

之后他也会给我们开很多玩笑。

有些时候,

我们谁都无法做到笑着说一句,

“多大点事儿啊“。

可是人生终归会走向归途,

从这一路上倘是只看见黑暗,只听见悲伤,

或许太乏味了些。

阴霾散去,

是否应该鼓起勇气仰起头,

再往前看看。

“看得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要去相信。”

——《我们与恶的距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7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