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他尘封两年的秘密,是为50具遗骨辟开回家的路

他尘封两年的秘密,是为50具遗骨辟开回家的路

作者:李斐 徐奥萍

“宣恒,你的信,中央电视台寄来的!”

2017年6月,在同事们惊讶“吃瓜”的目光里,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宣恒意外揭开了自己隐藏已久的另一重“身份”:寻人志愿者。

这是一封来自央视《等着我》栏目组的邀请函,特邀宣恒进京参与节目录制,以感谢他利用专业技能和业余时间,持续参与寻人寻亲公益活动——

4年多来,宣恒志愿提供了500余条有价值的寻人线索,助力66个失散家庭破镜重圆。

为50具遗骨辟开回家的路

2018年6月20日,一则主题为《帮助离队的大雁——50位中国军人遗骨回家》的协查申请表,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1942年秋,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

眼见山河家园被侵略者的炮火凌虐,千余名怀揣报国之志的中国青年投笔从戎,赴美学习战斗机驾驶,只待学成,为国效力。

不幸的是,极高的因战牺牲率,致使空军学员们未及如期归国,便已埋骨他乡。

战乱岁月,连一封“阵亡通知书”都很难顺利寄到故土。英雄们从此失去了与祖国的联系。

当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重回大众视野,宣恒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务:为长眠在德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的50名中国军人寻找亲属。

“除了飞沙走石和枯萎的灌木丛,陪伴他们的只有绢花。他们矗立在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地方,就如同出发时一般,等着祖国的召唤。”

协查表上的这段文字,瞬间将宣恒的心带到了大洋彼岸,而昔日空军地勤的军旅生涯,更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前辈们找到回家的路,弥补他们与亲人离散的遗憾!

跨越75载,手头资料除了姓名几乎为零,寻找该从何处下手?宣恒逐一试用自己惯常的搜索方法,却始终一无所获。

时间一天天流逝,当最后一套办法用尽,几个月来累积的挫败感溃涌而出,宣恒大脑一片空白,怔坐许久,不想动弹。

难道就这样放弃?任由英雄身后落寞,无人垂悼?

“不,不能。”宣恒告诉自己,一定要帮他们找到家人!

幸运的是,一次办案时的灵光一现,让他找到了突破口。

“解放前取名大多遵守辈分、排行,而姓氏与辈分的结合极有可能体现着地域特色。通过籍贯,加上姓氏与辈分的关联,就能缩小地域范围。”

说做就做!

宣恒立刻用这个“原始”的方式,对照协查表上50个军人的姓名,逐一分析、寻找可能隐藏的地域线索。

之后一周,他挤出所有的私人时间,和志愿者们接力检索、筛选、比对。一次次失败、一遍遍重来,再一步步缩小范围、一点点接近真相,最终,他从网上找到了一条疑似中国军人刘万才亲人的线索。

考虑到其弟已年过九旬,为避免老人过度激动,宣恒选择向其侄子求证。

“请问,您认识刘万才老人吗?”

“……认识,他是我叔叔……”

电话接通,良久的沉默后,宣恒终于得到了那个心里盼了千百遍的答案。

“这么多年,我们每个人心里想呐,盼呐,可都不敢说出来,都怕触了彼此的伤心事。如今,终于找到了叔叔了,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回家。”电话那头的哽咽让宣恒这个铁血硬汉也湿了眼眶。

一端是终于找到亲人的感怀,一端是不辱使命的满足。70多年来,“失踪”的刘万才一直是刘家人的一块心病,现在,在宣恒的帮助下,他们终于知道了真相,“找回”了故人。

用3天奔波,换3天团圆

2019年6月15日,宣恒接到了一个紧急的寻人委托。

辖区一位中年男子许远(化名)慕名而来,想替母亲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哥哥。

原来,40多年前,许母迫于生计,将大儿子送给了浙江杭平镇一户人家,之后便再无联系。时至今日,罹患肺癌晚期的老人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想在临终前再见儿子一面。

“这是她最后一个愿望,也是唯一的愿望。”许远说。

和死神赛跑,宣恒选择迎难而上。

(宣恒在寻人工作中)

根据许远提供的线索,老人的大儿子今年43岁,小名叫强子,抱走他的人给他取名叫胡某强。

有姓名、有年纪,按理来说很快能找到。可是几经检索,宣恒却始终找不到目标。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不愿老人抱憾而终,宣恒焦灼万分。“以名字为起点筛查受阻,极有可能是转述时存在口音误差。”于是,他果断扩大了搜索范围,将同音字、同韵字都纳入备选项,终于“定位”到了一个叫胡某详的人,籍贯正是宁国市!

宣恒立马抓起电话向家属确认。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胡某详”,正是40年前被送走的“强子”!

知道孩子被找回后,已经病到阶段性意识模糊的许母,一到清醒便嘟囔着要见儿子,还始终将儿子的乳名——“强子”挂在嘴边。

躺在病床上时,老人的头总是定定地朝着门的方向,眼睛直勾勾看着,仿佛在等待门被推开的那一瞬间。

“吱”——当房门打开时,老人浑浊的双眼,一下子被点亮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两步并成一步,奔到床前,一把跪下。

“妈,强子回来了!”

老人颤巍巍抬起皱如树皮的右手,摩挲着孩子的头发,眼里噙满了泪水。

18号寻亲成功,25号回家相认,28号,老人便去世了。

“用我3天的时间,换母子3天的团圆,非常值得。”

他的“真实”身份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助人寻亲”的种种,都是宣恒利用午休或下班后的时间完成的;而情报侦查,则是他的本职岗位,是他深耕的主战场。

2017年9月27日清晨,宁国市公安局突然接到浙江海宁警方的协作请求,称昨晚有两个持刀嫌疑人在海宁抢劫杀人之后,坐“黑的”往安徽方向来了,希望帮忙查看车辆轨迹,确定嫌疑人行踪。

接到任务后,宣恒很快发现:“嫌疑车辆在进入安徽境内后,一直朝宣城方向行驶,在新田镇附近才掉头。”

根据这一线索,宣恒和同事们预判,嫌疑人极有可能是在此处下车。

“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下车?”

“下车之后他们去了哪里?”

“是投店还是投亲?”

……

无数个疑问挂在宣恒心头。

以新田镇为中心,他检索了附近旅馆登记信息,没有收获;查询手机信号,也没有收获……

屡屡碰壁后,他干脆不设检索信息,以最大范围进行搜寻,却意外发现女嫌疑人2013年曾在宣城某地暂住过,住址登记是个集体户籍。

继续查询发现,这个集体户口登记过的同户人员大多原籍贵州,而户主是个砖瓦厂老板。

“这么多贵州人都登记在这个砖瓦厂户下,很有可能是在这里工作,大家都是老乡。”联想到2014年因环保问题,本地多家小型污染企业被关停,这家砖瓦厂很可能也在其列。“厂关停了,女嫌疑人也离开了,因此她的暂住信息半年后就注销了。”

有了头绪后,宣恒立即锁定砖瓦厂老板进行反查,发现这人果然在宣城市新田镇开了一家新型节能建材厂,而该厂集体户口中,正好有几个人和女嫌疑人户籍地一致!

基于现有信息,宣恒和同事们大胆推断——女嫌疑人一行是来投奔老乡了,两人的藏身地点极有可能就在建材厂!

宣恒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新田派出所的民警:“嫌疑人身犯恶性案件,前往抓捕要注意安全!”新田派出所也抽出大量警力,在嫌疑人逃跑的必经之道上预设了卡点。

做好万全准备后,民警以“暂住登记”为由,前往建材厂,顺利抓获了女嫌疑人。而男嫌疑人原本在厂区窑洞内躲避,发现警察找上门后,慌不择路,抢了一辆电瓶三轮车就打算逃离,没想到竟被路上设卡的民警抓了个正着。

就这样,半天不到,两名嫌疑人先后落网,一起持刀抢劫杀人案成功告破。

自2014年起,宣恒被调入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主要负责大要案情报研判、治安形势分析及全市侵财类案件视频侦查工作。

5年来,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并获评“安徽省杰出人民警察”“安徽好人”。

上班是警察,专门找“坏人”;下班是寻人志愿者,帮忙找“亲人”。这两重“身份”在宣恒眼中,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有意义的事”。

他有一本厚厚的寻人笔记。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标注下的重点。

“其实并不容易,大部分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地名或人名,甚至只是乳名、绰号,就要凭借这些,找离散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亲人。”

大多数时候,寻人都“好像大海捞针一样,一场空。”特别是一些被拐儿童,没有照片、没有电话、甚至没有记忆。有时候,用尽了所有的寻人办法,宣恒都没什么收获。

然而,“挫败感”只是暂时的。再多的困难,都抵不过“已有线索”四个字带给宣恒的激动。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宣恒说。即便每一个“已找到”,都意味着下一个“接着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9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