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陕西慈善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陕西慈善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大宣传格局 开辟慈善公益新路径、新业态、新动能

——陕西慈善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 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 赵浩义


传统慈善是以少数企业、人士爱心为行善主体的精英慈善。如何焕发全社会的慈善热情与活力,推动大众慈善发展,这是新时代慈善组织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陕西慈善协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践行《慈善法》,不断丰富慈善宣传的内涵,探索新时代慈善宣传的路径与方式,构建大宣传格局,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开发大众慈善新动能。

一、确立大慈善理念,构建大宣传格局

党的十九大和慈善法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体系,开辟了慈善事业的新时代。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是行善内容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物质救助向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转变;二是慈善募集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线下募集向线下募集与网上众筹相结合转变;三是行善主体的变化,从过去的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

围绕这三大变化,我会确立大慈善理念,开创大宣传格局。首先,我会顶层设计,出台了《加强慈善宣传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阐述了宣传是慈善事业发动机、生产力的观点;作出了构建大宣传格局,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开发大众慈善新动能的部署;构建了募集宣传、项目宣传、网络宣传、全员宣传的工作格局,向全省慈善组织和工作人员提出了工作要求,倡导全省宣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人每天点击一次慈善网站、发布一条慈善信息、转发一条慈善微信、发展一个慈善粉丝。并建起了募集、项目、众筹、志愿服务等十个微信群。

其次,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慈善宣传工作联动机制:我会设立宣传部、网络信息部,市、县单设宣信部,乡镇设立慈善宣传信息员;省慈善协会官网升级改版,市、县新建网站;要求市慈善会每周、县(区)慈善会每月向我会上送一篇稿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慈善宣传工作量化标准、积分考核,每年评选表彰慈善宣传先进单位、个人和突出贡献媒体;每年举办宣传信息员培训班;每年评选优秀稿件予以表彰奖励。

三是构建融媒体宣传矩阵。我会自办《善天下》杂志、《陕慈快讯》和协会官网。《善天下》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陕慈快讯》(内刊)发至党政机关和慈善组织,官网发布信息、推广经验、指导工作;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办慈善栏目、周刊、专版;与新媒体腾讯大秦网、新浪陕西频道、陕西传媒网、华商网、各界网、西部网合作开办慈善频道;运用新媒体微专题、微视频、微活动、微访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慈善公益。

二、实施八大工程,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

传播慈善文化是建设社会慈善环境,培育全民慈善意识的奠基工程。为此,我会创新慈善文化传播路径,实施八大工程编织现代慈善教育网络:

中小学慈善教育工程:陕西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从2012年开始,我会联合省教育厅响应中华慈善总会的号召,募集2600万元在中小学校实施慈善教育工程。这一教育历经9年,从十校试点到千校推广,目前已实现了全省覆盖,有8000多所学校、420万中小学生每月上一节慈善课、举办一次慈善主题班会、写一篇善行作文,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慈善征文,一次日行一善演讲竞赛,一次慈善文艺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将慈善教育纳入德育考核,学校将《慈善读本》列入教学计划。这一教育活动,以“善行伴我成长”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日行一善”为载体,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善”培养学生的行为。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方式树德育人,成为中小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大实践。被誉为慈善的种子项目、基因工程,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项目奖”。

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我会联合省高教工委在全省实施“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在高校开办慈善文化大讲堂,举办慈善论坛、慈善沙龙,开展慈善书画、摄影、项目创意大赛。并每年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贫困山区扶贫支教,有效地实施了数十个产业、教育、健康、文化扶贫项目,开展了科技、环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此项目荣获省政府“慈善项目奖”。

慈善文化传播社会工程:我会成立了慈善文化促进会、慈善书画研究会。以书法、绘画、摄影、诗文、阅读、朗诵等多种形式传播慈善文化。一是组织全省700余名书画家,每年举办书画大赛及慈善捐赠,开展慈善书画下乡活动,累计捐赠书画作品数千幅,作品义卖及书画家慈善捐赠2100万元。二是每年与省摄影家协会、诗词学会联合开展慈善摄影、诗文创作大赛和朗诵活动。三是在社会实施共享图书“爱为读”项目,我会筹资100万元,募集图书数十万册建设公益性共享阅读平台,创建全民阅读模式,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并设立700万公民道德建设慈善基金,奖励“道德模范”。

慈善文艺宣传工程:我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传播慈善文化。一是成立了慈善艺术总团,下设编创、音乐、舞蹈、戏曲、朗诵五个分团,常年深入市县巡回演出;二是组织慈善志愿者文艺团队进社区、村庄为群众演出,年终对文艺团队评选奉献奖、演唱奖;三是每年组织慈善文艺汇演,展示慈善成就,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

慈善文化养老工程:为了破解慈善养老课题,我会面向社区群众利用公共场所开办慈善老年大学。首批开办的153所学校开设了时政、国学、音乐、绘画、书法、养生等课程,统一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专业人士授课,学员免费入学。我会为每所学校捐助12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施、活动器材和支付师资费用。慈善老年大学以文化养老为内涵,为老年人搭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善的平台,是草根慈善的创新,是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

慈善文化理论研究:我会与西北大学联合组建了“慈善研究院”。八年来,研究院秉承“会校合作、学用结合,创新研究,开放服务”的方针,建设了“慈善文化研究文库”;举办了60期“慈善文化大讲堂”;出版了28部研究专著;发表了近百篇慈善研究论文;每年开设十个科研项目对慈善公益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研究院还积极推动慈善人才队伍建设,编写教材,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组织宣讲团深入市、县宣讲《慈善法》。并承担了全省慈善老年大学的教学教务工作。研究院已成为省慈善协会的智库、人才培训基地、理论研究高地,支撑了陕西慈善创新发展。

举办慈善高峰论坛:我会每年举办国内或国际慈善高峰论坛,为慈善实务寻求理论指导。“一带一路国际慈善高峰论坛”邀请了丝路沿线300多名国内外慈善公益机构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参加,主论坛商讨重大课题,分论坛荟萃发展成果,高端对话互动交流转型探索。论坛规模大、层次高,是一场慈善思想的盛宴,国内外30多家媒体发布论坛消息,点评文章近百篇。盛赞论坛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慈善公益的活力。

开展慈善周主题活动: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每年9月我会举办 “陕西省慈善周主题活动”,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推介项目、募集善款、开展各类慈善服务活动。每年活动学者讲解慈善法,医生为群众慈善义诊,书画家现场挥毫,近千名群众参加,与会者排列长队参加慈善捐赠。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2017年这一活动现场被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直播。同时,我会连续四年在“中华慈善日”举办“助力脱贫,慈善之光”大型电视晚会,表彰“三秦善星”,展示慈善成就,推介扶贫项目,近千家爱心企业举牌捐赠款物累计达到19.5亿元。

三、以互联网为驱动,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互联网、区块链以链接一切的优势将慈善需求与社会爱心互联互通,开辟了网上小额大众慈善募集的新渠道,改变了单纯线下募集的传统方式,开辟了慈善募集新业态。为此,我会在招聘8名大学生充实宣传部之后,又从社会招聘了13名专业人才组建了网络信息部,旨在通过互联网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小额捐赠,以互联网为驱动,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推广运行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建设的社会力量扶贫网络。其推广运行工作在全国启动后,我会主动请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这一网络在全省的推广运行工作。在网络运营中我们抓住需求端与供给侧两个端口,依托驻村扶贫干部组建了27751名信息员队伍,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登陆发布需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注册帮扶。以网络覆盖为基础、参与活跃度为主线,创立五级联动运行机制扩大网络覆盖;组建五大联盟对接贫困需求;实施五个创新拓展网络功能。目前,我省在“社扶网”注册的用户已达480万人,入网注册用户占全省总人口13%,其中贫困人口注册120万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注册爱心帮扶志愿者360万;贫困户发布需求51.5万件,有效对接需求48万件,帮扶对接成功率达到93%,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们以扶贫网发布的需求为导向,多网联动众筹善款7961万元,救助贫困人口127.6万人次。国务院扶贫办推广了陕西经验,我会荣获中国社会扶贫网最佳突破奖。

发动社会各界献爱心网上众筹善款。从2016年开始,我会先后入驻腾讯、轻松筹、水滴筹、支付宝、美团公益等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策划公众乐于参与的精准扶贫众筹项目。每年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我会顶层设计,制定方案,策划项目,发布扶贫网络众筹倡议书,深入市、县巡回宣讲培训,联合全省慈善组织和扶贫部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共同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今年9·9公益日,全省500万爱心网民参与捐赠,三天网上筹款11921万元,全年网上筹款17328万元。四年来,我会通过在网上发布贫困需求、推介慈善项目、实施网络众筹途径,动员了1200万人次参与了陕西慈善捐赠,累计筹款2.65亿元。荣获国家、省网信办“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奖”。

四、创建慈善社、村,开发大众慈善新动能

为了普及慈善文化,提高全民慈善意识,推动慈善进村庄、进社区。从2016年开始,我会实施创建慈善社区(村)项目。我会建设了覆盖全省的慈善社区(村)网络平台,市、县慈善会动员具备条件的社区(村)以公众微信平台为入口,通过互联网线上认领创建。慈善社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宗旨,以传播慈善文化为主线,以实施文化养老为重点。其创建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慈善组织向基层延伸,设立社区(村)慈善工作站;二是以乡情为纽带,线下网上筹集慈善基金扶贫济困;三是开展社区(村)群众文化活动,传播慈善文化;四是建立村民慈善公约,推进社区(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是成立社区(村)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慈善义工服务。从而打造了一个居民参与、社会帮扶、文明自治、互帮互助的新时代幸福家园。目前,首批创建的156个慈善社区、村已投入运行,线下、线上募筹社村慈善基金逾千万元。这一创建活动将慈善的根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改变了以往农村、社区单纯依靠政府救助和外界捐赠的扶贫模式,激发了民众自助的活力,是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是倡导互爱互助,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是互联网+慈善的创新之举。

五、围绕募集策划宣传战役,提升宣传质量

慈善宣传不能被动地宣传报道,要紧紧围绕慈善募集和协会中心工作抓重点报道工程,实施重大宣传战役。近年来,我会每年集中开展了“爱心企业”“三秦善星”“9·5募集”“9·9众筹”“慈善扶贫”“品牌项目”“亮点工作”等七大宣传战役。组织自办媒体和合作媒体深度采访,在慈善栏目、专版、频道刊发系列报道或长篇通讯,不断地激发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为慈善募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前来我会捐赠的企业和个人络绎不绝,慈善募集连年增长。2018年我会款物募集总额达到6.97亿元,五年慈善募集款物总额29.27亿元。

总之,由于建立了大宣传格局,我省慈善宣传容量、质量大幅提升。省电视台《慈善扶贫在行动》栏目在黄金时段播出;各界导报慈善专版每周一刊;我会官网和微信群每天发播信息稿件10条以上。今年总会《慈善公益报》和《慈善》杂志刊发了陕西141篇有分量的稿件,《现代慈善的陕西探索》等10余篇稿件在头版头条或被作为重要推荐发表,并被数十家媒体和大型网站转发,使陕西慈善走向全国。我会被省民政厅考评为AAAAA级社会组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会的要求,学习兄弟省市经验,找差距,补短板,以慈善宣传为驱动,开发慈善公益新动能,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0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