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产业观察 | 筑牢安全“防火墙”促外卖产业品质化发展

产业观察 | 筑牢安全“防火墙”促外卖产业品质化发展

摘要:外卖行业向品质、放心、环保、科技方向发展的同时,产业弊端也伴随着快速发展逐渐展露。“食安封签”既是保护消费者也能保护骑手,能厘清责任,降低风险。那么“食安封签”这么好,为何不强制性规定所有外卖必须使用呢?

本报记者 丁琦报道

一到用餐高峰时间,马路上身穿黄色与蓝色衣服的外卖骑手就如同闪电一般,在马路上飞快奔驰。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热腾腾的美食就送到家门口,这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之一了。

事实上,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对于外卖产业而言,更应该注重高品质,严把质量关,外卖产业才能真正的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近年来,外卖产业规模持续上涨,据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美团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中国外卖产业上半年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约为2623亿元。

外卖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产业弊端也伴随着快速发展逐渐展露。今年上半年,外卖“吐口水”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广大消费者对外卖食品安全的不断担忧。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卖产业向品质、放心、环保、科技方向发展。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并未对外卖“食安封签”进行立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障外卖的食品安全,而外卖的食品安全更多的责任在于外卖送餐人员的工作责任,只有将“食安封签”入法,或建立相关标准,才能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年轻化撑起半壁江山

在今年10月1日的国庆盛典上,群众游行中的“当家作主”方阵出现了一群特殊的身影,外卖骑手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新时代新职业的代表之一,入选群众游行方阵无疑让外卖小哥心里的干劲儿更足了!

据悉,今年5月,美团点评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显示,美团外卖的日完成订单量最高已突破2500万单,而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测算,美团外卖每单能为消费者节约约48分钟,在餐厅往返间的路途时间和到店后的等餐时间都可节约大半,但仍有可提升空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配送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经历用户下单,商家接单、准备,骑手接单、取餐、送餐等环节,各个环节的耽误都会影响最终的送餐效率。而技术则是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高效的系统响应、智能的派单、合理的配送方式都离不开技术的加持。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机构易观日前发布的《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数字化分析》估算,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餐饮外卖市场的整体交易规模达1952.9亿元,同比增长35%。换算一下,中国一天的外卖规模就超过了20亿。

而针对外卖订单方面,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4岁以下人群是外卖订单的主体,其中24岁及以下用户在饿了么平台占比高达65.27%,美团外卖上则占比52.59%。“95后”“00后”实实在在地撑起了外卖订餐的“半壁江山”,成为外卖经济的主力。

如此大的规模产值,也带动了无数就业岗位,仅美团外卖一家,2018年就带动劳动就业机会1960万,其中包括270万配送就业机会,并带动商户就业机会1600多万个,相较于2017年220多万人的骑手数量,这一数字增加了50万。

事实上,不仅年轻消费群体是外卖的消费主力,骑手年轻化也逐渐成为了趋势。方便了大家的同时,外卖骑手的安全却没有得到保障。外卖骑手是一种高危职业,每天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交通事故频发,没有人身安全保障。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超时罚款、用户促单等原因更是对骑手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

陈礼腾表示,保障骑手的生命安全,首先,应当加强对骑手的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和交通安全教育。另外,订餐平台应当设计科学合理的送餐薪酬制度,不能牺牲送餐员安全换取服务效率。消费者也应该给予送餐员更多的理解与信任,谨慎差评。

强制“食安封签”是否可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外卖行业在实现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店铺仍存在着食材制作过程中“脏、乱、差”等问题。

骑手已经成为进城务工青年非常青睐的职业。近年来,主流送餐平台对骑手进行的全体系培训不断加强,并且各种规章制度加以管理。每天早晨的晨会时时刻刻提醒着骑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目的是竭尽全力将人为因素问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其实,早在2017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外卖食品安全曾正式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五个明确”的具体要求。

然而近期一条视频让很多人直呼“再也不敢点外卖”,原因是一名外卖小哥向外卖里连吐四次口水,虽然涉事骑手被永久封号。但是外卖食品安全该如何保障,引发公众思考。

据了解,此次事件的原因是因为骑手与消费者关于是否送餐上楼引发的一些争执。骑手是否有法律义务将外卖送到消费者手中?对此,亿达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外卖应当送到消费者手中,外卖应当送到楼上还是楼下也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这种更像是双方默认达成了一种不成文的约定。

目前,上海首批23个商圈试点“食安封签”。实际上,上海从2018年起就逐步试点外卖“食安封签”,到今年下半年起更是进入了推广的加速期。值此当口,却又爆出疑似违规事件,消费者或许都想知道,为什么“食安封签”尚未被强制使用?

“食安封签”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保障外卖的食品安全,给外卖包装进行密封处理的一道标签,而标签需要贴附在指定区域,而一旦破损或者打开就无法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运输途中二次污染或人为污染,也有助于明确商户和外卖骑手之间的责任划分。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食安封签”既是保护消费者也能保护骑手,能厘清责任,降低风险。那么“食安封签”这么好,为何不强制性规定所有外卖必须使用呢?

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介绍,目前,尚无一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或标准,提及“食安封签”的问题。一定要将“食安封签”入法,或建立相关标准。另一个问题,则是“食安封签”的费用由谁承担。在先期的试点实践中,由行政部门牵头承担了费用,但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必须要明确“食安封签”的成本分担规则。

而董毅智律师则表示,“食安封签”是可以进行实施的,但是要考虑到相关的成本问题,需要平台与监管部门去研究与探讨,但终究还是要依靠行业的自律,包括平台、外卖骑手的管理等问题。

与此同时,近年来,多省市不断开展整治网络订餐的专项行动,以保障食品安全。近一年来,“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以来,针对网络餐饮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配送餐品保管不善等问题,一年来共有59956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被下线。

对每一个外卖用户来说,只有餐饮服务的卫生条件得到了充分保障和切实监管,才能筑牢这道安全“防火墙”,护卫“舌尖上的生命健康”。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cien2015@163.com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6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