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刚刚,中国两大世界级电网创新工程正式投运

刚刚,中国两大世界级电网创新工程正式投运

9月26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准东-皖南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下称“苏通综合管廊工程”)正式投运。

登顶世界之最 实现技术突破

为了解决我国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消纳掉西部、北部地区的富余电力,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西电东送”成为方案之一。


工程起点新疆古泉变电站。来源:国家电网


准东-皖南工程总投资407亿元,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历时3年多时间,在2019年9月26日正式投运。其全长3324千米,大约12根这样的电线可以绕赤道一周,可承担跨国输电、跨大洲输电重任;其±1100千伏电压是普通居民用电电压220伏的5000倍;可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可供我国华东地区5000万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驱动1200列高铁列车全速运行。

据了解,准东—皖南工程起于新疆昌吉州昌吉换流站,止于安徽宣城市古泉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个省区,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

在技术方面,准东-皖南工程的特高压的起点和落点间的距离超过3000千米,更多次跨越高铁、高速公路,1000千伏、75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等电压等级电力线路,施工技术难度前所未有。为了建设该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国内外50余家科研、高校、设计单位和设备厂家,在±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技术研发和工程成功应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工作,在关键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制中均已取得重大突破,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苏通综合管廊工程。来源:国家电网

苏通综合管廊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工程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两回(6相)1000千伏GIL,GIL管线总长近35公里,相当于20个特高压变电站GIS母线总长。该工程于2016年7月核准,2018年8月隧道全线贯通,2019年8月完成全部GIL设备安装。工程在苏通大桥上游1公里处穿越长江,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止于南岸(苏州)引接站,隧道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是目前国内埋深最大、水压最高的大型水下隧道。

苏通综合管廊工程在技术方面,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实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跨越。

可以说,特高压输电是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输电技术,是中国电力的“金色名片”,准东-皖南工程、苏通综合管廊工程的投运,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更重要的是,其实现了西部地区的清洁电力将源源不断输送到华东地区,对于促进新疆能源基地开发、保障华东地区电力可靠供应、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准东-皖南工程采用的±1100千伏的直流电压等级,相对于±800千伏的直流电压等级,线路每千公里损耗降低50%,单位公里千瓦投资降低约15%,输送容量从640万千瓦提高至1200万千瓦,进一步提高输电效率,节约宝贵的土地和走廊资源。其具备年送电600亿-850亿千瓦时的能力,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环境保护价值巨大。可使华东地区每年减少燃煤约3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0万吨、二氧化硫70万吨。其还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可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020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带动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苏通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环网之后,华东地区将更加有效地接纳包括准东-皖南工程在内的特高压、超高压直流通道,受电能力达到698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1.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1亿吨、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可有效改善华东地区环境质量,使天更蓝,水更清。

来源:电网头条、中国能源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3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