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我并不脆弱,我只是病了”

“我并不脆弱,我只是病了”

日常中,不少人会把“抑郁”挂在嘴边。考试失利了闷闷不乐,恋人分手了痛彻心扉,工作不顺了愁眉不展……这样的感受确实让人烦恼。然而,人的情绪就像海浪一样潮起潮落,痛苦、倦怠、忧郁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这些生活中的挫折、生命里的起伏,以及由此产生的短期情绪波动,不一定会构成病症。但是,作为一种疾病的“抑郁”,却与此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在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正因如此,抑郁症甚至被诊断为21世纪的时代病。从“天妒英才”的陨落,到更多普通人的崩溃,无数悲剧都在说明,抑郁症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困顿,而是难以克服的精神疾患。

有人认为,抑郁不过是一场“心灵的感冒”,这样的判断稍显轻易。比起生理上的不适,心理上的折磨并不是打个喷嚏那么简单。一位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思维如同粘稠的泥浆,越流越慢,最后干脆停止在那里,日复一日”。抑郁不是一种情绪,而是情感的丧失,枯竭的不止是思维的创造力,摧毁的还有生命的活力。“无趣、无助、无能、无力、无用、无望”,勾勒出一段失去色彩的苍白人生。

抑郁往往突如其来,却并不总是无迹可寻。或许,孤独是一种诱因,压力是一种引信,焦虑是一种缘由。不少人在日复一日的精神困顿中,就会产生“深感存在困扰、找不到生命价值、活不出真实自己”的“生命无意义感”。疲惫的心灵和燃尽的灵魂一道,降低了生命的丰富性,钝化了人生的层次感,成为一种精神上的疾病。

从致郁到治愈,相互理解、彼此懂得可能比“想当然的安慰”更难能可贵。在一些地方,抑郁症被视为不能轻易提及的精神隐患;对一些患者,抑郁被当做自卑、懦弱、胆小、矫情的表现。这种长期存在的“污名化”和“病耻感”,不仅阻绝了沟通的可能,而且丧失了治疗的黄金期。一位患者曾留下遗言,“我并不脆弱,我只是病了”。可以说,抑郁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轻视和误解,困难的是独自一人的抗争和无助。从这个角度看,加强关于抑郁症的“科普工作”,或许是帮助陷入抑郁者的第一级台阶。

有人说,“抑郁的反面不是幸福,而是活力,是感知所有情绪的能力,包括高兴、兴奋、悲伤和痛苦。”尽管情绪问题的密码仍然无法破解,但抑郁症在今天已经可以做到预防、识别且能治疗。抑郁症的确诊与治疗,都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当抑郁的症状从身体和心理上显露出来时,及时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绝非小题大做。也要看到,抑郁病情有着复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心理的痛楚往往只有自己知道与承受,走出抑郁的荒野、深渊和黑洞,也是一个重塑自我期望、进行自我克服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抑郁者的忍耐、信赖和坚持,更应该包括所有人的理解、支撑和严肃而认真的对待。 正如一名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作者在《活下去的理由》一书中所说得那样:——“你的头脑是一个星系,黑暗比光明多,但光明是值得等待的,所以不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即使黑暗是全部。”——“要知道生命不是静止的,时间也是空间,你在时间的星系中移动,等待那恒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7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