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任正非: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任正非: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你估计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一切顺其自然,上天自有安排。”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没关系,未来会更好。”

其实,这个世界,真没那么多顺其自然的好事。

渡边淳一在《失乐园》中写到:“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思索、烦恼与迷惘。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安于现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结。”

一直安于现状的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很容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职场早已不是铁饭碗的时代,社会永远都在不断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因此,无论到任何年龄、任何位置,都要始终怀抱危机感,拥有走出舒适圈的能力



李佳琦:喜欢吸收危机感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有句金句: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

这句令人颇为心动的句子,背面其实是个残酷真相:

15分钟后,你可能就不红了。

已经是顶级带货主播的李佳琦,仍旧一刻都不敢松懈


李佳琦是谁?

2019年最火的带货主播,没有之一。

尽管他的身份是淘宝主播,但他的热度早已“出圈”覆盖至全网

话题度居高不下,微博热搜一个月能上9次。

因网友一句玩笑话,高德地图马上主动与他联系,不到1个月就推出李佳琦专属的语音导航

然而,他却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始终怀抱着危机感

李佳琦曾在采访中直言,自己连和家人出去旅游都不能开心的玩

到了机场还要去免税店里看各种化妆品,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他总觉得自己一天不直播就会被人遗忘,甚至他还做过噩梦,梦到自己的粉丝都没了

前阵子他去日本出差几天没有直播,一回来满屏的危机感

直言不讳地说,非常担心回来后发现没人来他直播室

有的人说他太过大惊小怪,一天不直播也不会损失什么

但我知道正是他的这种危机意识才成就了不骄傲自满,谦虚努力的李佳琦

李佳琦曾坦言:自己是个特别有危机感的人,而且很喜欢吸收危机感,将周围所有对自己造成的威胁全部吸收到自己身上。

面对危机感的态度,足以看出人的眼界

有的人爱甩锅爱抱怨

有的人只会焦虑得原地打转;

有的人则懂得预判危机,让它成为驱动力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想做的出彩,危机感都是一把高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任正非: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任正非曾在华为发展势头十分良好时,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

他在开头就提到:“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他在文中特别强调自己对未来的看法

他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在一次内部会议中,任正非曾警告华为员工:以后谁要再说灭掉苹果、干掉三星,说一次就罚款100元

在他眼里,华为远没达到可以挑战苹果、三星的地步,类似的话语只会滋生员工的骄傲,反而不利于华为的发展。


华为现在已经步入正轨,却还在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任正非在中年开始创业,不到30年就把华为做到通信行业第一

在他的背后,他一直把“危机”二字放在前面

也正因为华为对自己无与伦比的危机意识,才使得华为手机在国产手机中脱颖而出,甚至隐隐有超越苹果的气势。

优秀的企业家,一般都对自身企业时刻保持着危机感,这也是他们能取得长久成功的原因

比尔盖茨常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柳传志也总是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李彦宏曾经也说过:“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一个企业,只有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会被淘汰的危机感,才有可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存留,甚至一直存留下去。


没有危机感,就是你面临着的最大危机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曾说过:“没有危机感,就是你面临着的最大危机。”

白岩松在《幸福了吗》里提到他在写央视岗位竞聘时的感受:

不主动就会被动,身在央视,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我想,央视自身,也该有

因为真正的危机感,不仅是一种动力,还是一种新生。

之前有一个很火的词,叫做“知识焦虑”

其实知识焦虑就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危机感

如今的时代,信息爆炸,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时间不够用

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一旦停止学习,就相当于会产生损失

其他人都在奔跑,你如果停下来,世界就会在别人的奔跑中换了样貌。

每个职位都面临着被取代的危机,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升职加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生活充满危机感,才是生活里所应该追求的稳定。

不过,危机感如果过于强烈也可会带来反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焦虑程度的加深,业绩也会随之达到最高点

可当焦虑程度超过某个点后,业绩反而会下降。

过于强烈的危机感,会让我们生活压力变大,给自己带来许多杞人忧天的烦恼。

把握不好这个度的问题,我们就很可能会一败涂地,甚至再无翻身的可能。

因此,在这个时刻充满危机的时代,谁能更好地把握危机感,谁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5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