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多读点哲学,少喝点鸡汤

多读点哲学,少喝点鸡汤


公元前7世纪,有位古希腊哲学家夜晚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满天星斗,可他却预言第二天会下雨。就在他仰望星空之时,没有留意脚下的坑,不小心掉了进去,差点摔个半死,别人把他救起来,他依然只顾着说:"明天会下雨。"


这时人讥笑他行为愚蠢,不切实际,只想了解天上的事,却不知道自己脚下的是什么。


这位哲学家被学界公认为“哲学史第一人”,但他的这个笑话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名人轶事的真假我们已无从辨别,但关于哲学的探索却一直在延续。


在追崇自然科学的今天,有许多人不免质疑: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哲学,我们还要不要仰望星空?

的确,哲学不能直接拿来用于生产活动,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哲学,反而物质生活越是发达,我们越要学会反思,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



现代社会,为何还要读哲学?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不随波逐流,建立一个稳定的内在自我。

哲学学者陈嘉映说:“问为什么是人的天性,哲学就是回答为什么的学问”。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大哲学终极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很可笑——生活的烦恼已经足够多了,哪来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抽象的大问题呢?

但其实我们生活中许多的烦恼,比如职业的选择、身份的焦虑、情感的迷茫等等,它的解决路径就藏身在在一个更大的“道理”之中,而这个“道理”就是哲学。

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鸡汤泛滥、众说纷纭的时代,从来就不缺道理,市场上还有泛鸡汤式的哲学形式存在,那么它与真正的哲学的区别在哪呢?

纵观二者内容,鸡汤往往具有情感煽动性、倾向性、局限性,而哲学则是相对冷静的、朴素的、经得起推敲的;鸡汤往往是告诉你要怎么做,而哲学更多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让你能够独立思考。

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理解自身,哲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审视个人与社会及所处世界的关系。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国社会后单位时代来临,社会正逐渐走向原子化。

社会原子化是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公共世界之间开始疏离,陷入利己主义的小圈子。原子化更表现在社会规范失灵,道德水准下降,当人际联接的纽带丧失后,各种社会制约因素也消解了。

人的生存失去了绝对的标准,此时此刻,需要做的就是:重建价值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他人有权期待我们做什么?我们有权期待他人做什么?

哲学会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它是我们内心的一把标尺,帮助我们重新评估价值,建立标准。



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

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推荐阅读:西方哲学与人生(全两卷)

  • 内容推荐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本书共介绍了包括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尼采、柏拉图、奥古斯丁、叔本华、卡西尔、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休谟、怀特海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

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儒家哲学新论》《易经与人生》《傅佩荣解读论语》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2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