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同为网络借款平台,为啥借呗好评如潮,网贷则全是差评呢?

同为网络借款平台,为啥借呗好评如潮,网贷则全是差评呢?

同样是做网络借款的,不同类型平台的“待遇”天差地别。

有的被怼的惨不忍睹,有的则 ,到底差别在哪里呢?

今天咱们就说一说。

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业务逻辑不同。

个人对个人借款的模式目前无牌照加持,受众广则风险发生时,牵连大。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在整个过程中只充当着中介的作用。按照业务本身逻辑来说,它只是负责撮合,每撮合成功一对儿,便双方收取一点儿手续费,赚得应该是两边手续费的钱。

但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问题:不对啊!它们明明收的是差价啊!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了。上文所讲的模式是理想中的,或者说是本应该的模式,也是美国、英国等国家网络借贷公司用的模式。但到了咱们国家,完全遵照这个模式运营的则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

因为国情不一样。咱们征信体系还不完善,记录的信息相当的有限,所以很难依靠征信这一项来评判借款人的资质如何,还需要大量的其他数据来佐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平台在收集信息、审核借款人资质这块做大量的工作。那可想而知,这成本也就自然而然地上来了。

你能看到较为大型的平台在宣传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待见了***风控模型、拥有多种渠道收集借款人的信息等等这些都是要砸钱的。

而另一边呢?平台对接的出借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会想什么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的话,只是觉得我是通过你平台出借的,凭什么平台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就能作甩手掌柜呢?!

于是平台就业发现,借款人这边风险较高,如果采取多维度的信息核准,成本必然也增加;那边出借人对平台要求也很高,出了问题平台堪堪说句:跟我没关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两方面都要求平台并不仅仅只承担中介人的角色,所以平台扮演的角色就不再单纯,包括前期风控、中期跟进、后期催收等等,都需要参与,那它要收的服务费必然就要多,要不岂不是白忙乎了?!谁都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对不对?!

那因此增加的这部分的成本绝大多数都又作用在了借款人身上,因为平台运营最本质的风险就是借款人违约。这就是为啥,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借贷成本都高的异常的原因。

那与此同时,还有些网贷平台在过程中没有守住底线,看着这么多钱在自己的平台流动来流动去,一个把持不住......后续,大家都懂的。

对借款人来说收取的借款成本高,对出借人来说一旦平台出问题,自己哭天抹泪也很难把钱全要回来。两方面涉众都多,那可不就是讨不了好么!

网络小贷牌照加持下的平台背景强,手段高。

虽然从业务上来看,都是通过网络借贷,大家可能觉得都是一样的。但其实不同模式下,内在业务运营逻辑是完全不同。

以借呗为例,它的运营是基于网络小贷业务,经营机构需要依法取得牌照之后方可经营此项业务。

另一方面,网络小贷发放贷款的钱不是来自于个人出借人,而是来自于其他资金机构、股东等途径。所以,它们不会涉及到“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网贷都是两端,一边是借款端,一边是财富端,都在大众的视野里。但是你听说过别人以蚂蚁金服或者京东的名义拉存款用于放贷么?

肯定没有对吧!

与此同时,人家能干这件事儿,不是一拍大腿的兴致。无论是借呗还是京东白条,都是在做好自己原本业务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金融服务。原本的业务可以为金融输入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以作为评估借款人资质的标准。最关键的是,这些大量的数据还没有成本。

所以可想而知,对于借呗等平台来说:数据来源广泛,评估维度更全面,风控审核成本也要比于网贷少很多。那借款人违约风险较小,借贷成本就没有那么高了。

你看,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最后再说一点:

可能也有人会说:你看支付宝或者京东金融也有各种理财产品卖啊,那不是在吸储么?

不是!看清楚每一款产品的项目信息,京东金融、支付宝只是作为通道存在的。你如果买保险,钱就进到保险公司,你如果买基金,钱就进到基金公司,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37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