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卫星互联网:与国际巨头拼速度的行业,2020既是风口也是末班车

卫星互联网:与国际巨头拼速度的行业,2020既是风口也是末班车

作者:金融街老裘

上周,马斯克的SpaceX宣布,将于加州当地时间2月17日上午,发射第五批60颗星链卫星。消息一出,市场上的资金立马火热了起来,纷纷冲向星链板块。卫星发射,听上去非常高大上,也很遥远。那究竟发射卫星是为了什么,普通百姓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市场上又有哪些相关标的呢?

今天老裘就和大家聊聊卫星互联网。

先了解一下行业情况。

01

其实,SpaceX在2019年就发射过2次卫星,今年1月也发射过2次,加上最新的这次,SpaceX已经发射了5次卫星,每次60颗,一共300颗。除了SpaceX以外,美国另一家公司OneWeb今年的发射计划也不少,两家巨头合计要在2020年共发射2000颗左右的卫星,所以,2020年也将是人类历史上商业卫星发射数量最大的一年。

为什么要发射那么多卫星呢?

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组数字,虽然大家可能已经觉得每天上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在全球75亿人中的49%,大概35亿人,还没能用上互联网。

而像我们现在用的这些地面通信网络,建设价格是很高的,只有美国、中国、欧洲等人口密度大、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地区才可以搭建,中低收入国家是没有资金实力去支撑的。

所以,为了让全球更多的人都能用上网络,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开始考虑在全球普及高质量的互联网连接,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卫星通信方式。

02

卫星互联网被联合国看中,自然是因为它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数据传输快。网络肯定要能满足用户基本使用需求,卫星互联网的延时只有10-15毫秒,优于很多地方的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

第二,覆盖范围广。联合国是想让人口密度低、资金不太充裕的地区也能用上网络,而卫星就可以满足几乎全区域的覆盖。

第三,应用场景丰富。卫星的地面接收天线非常小,终端也非常小(一般是15厘米直径的路由器小圆盒子),放在车里或放在家里都很方便,更容易完成全球互联网的搭建和渗透。

最后,获客成本低。如果是4G和5G网,每多一个城市就要重新铺光纤,但卫星一旦建完后,无论多出来多少个城市,都不再需要额外增加,获客成本基本为零。

基于这些优势,卫星互联网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不仅能让全球剩余49%的人有网络用,还可以弥补大城市里网络盲点的问题。

很多朋友会问,大城市里网络已经这么发达了,还需要卫星互联网吗?

我想,可能有四个应用场景:一是宽带接入,能代替有线电视、光纤等等;二是动车和飞机上的Wi-Fi接入;三是物联网相关的需求,比如车联网,还有林业、渔业、石油等;四是与救援相关的业务,比如高海拔山间或者湖海区域。

03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低轨卫星的发展还有战略和经济意义。

一方面,目前的网络覆盖已经从人口覆盖向国土覆盖转变,我们必须要和欧美进行战略争夺;另一方面,目前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已经占全部航天产业70%以上,从经济考虑,国家也想把商业航天做起来。

但是,我们和别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据老裘了解,SpaceX和Oneweb差不多单颗卫星制造大概是600万人民币左右,而我们的研制和发射成本要高很多;国外公司每天能生产1-3颗卫星,我们制造水平也达不到这么高,还正在建设这种批量化的生产线。

正因为如此,现在基本上频率资源(可以理解为发射卫星的资格)都被发达国家申请掉了,我们国家最早的申请也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好消息是,卫星的频率资源是和发射完成度是挂钩的,如果你卫星到了固定的时间点没有完成发射任务,那你后续的频率资源是要被收回的。也就是说,美国就算都申请完了,也要实际真的有卫星打上去才算真的拿到频段资源。

所以,我国作为航天大国,一方面肯定要尽力去申请频率,另一方面也要抓紧完成卫星的发射工作。

鸿雁计划预计2020年可以进入实验性商用设施,美国当时是2019年做的实验,2020年进入大规模发射的元年,也就是说我们比美国慢了一年半左右,这样算下来,估计到2021年,我国会迎来发射的元年。

04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卫星行业总产值为2774亿美元,整个2015-2018年复合增长率是3%,所以市场是非常大的,增速也还有很大空间。

分上下游行业来看:

卫星制造的产值在195亿美元(7%);

卫星发射的产值在62亿美元(2%);

卫星应用的产值在1265亿(46%);

地面设备的产值在1252亿美金(45%)。可以看到,应用和设备是卫星行业里市场最大的两个细分行业。

05

那具体到标的方面:

首先是制造端龙头中国卫星。中国卫星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企业,已成功开发了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知名品牌。

其次是运营端龙头中国卫通。公司主营业务是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现有应用场景是卫星通信广播,算是国家行业主干部门直接指挥调度的保障力量。

最后是一些配套的企业,比如毫米波射频芯片设计商和而泰、电子设备龙头航天电子、星敏感器天银机电等等。

最后说一下公司。

中国卫通

卫星行业从落地顺序来看,一般是制造端总装、零部件先受益,后面才轮到运营;但是从体量来看,运营的体量大概是制造的5倍,空间和弹性更大。所以,老裘特意看了运营龙头中国卫通的招股说明书,也和大家简单分享下体会。

中国卫通是2019年6月上市的,主营业务刚才说了,是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也就是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目前,公司运营管理着16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

老裘说过,国防军工企业的背后一般都是地方或国企,中国卫通也不例外,大股东是航天科技集团。

刚才已经聊过卫星行业,这里就不多赘述,我们直接来看看中国卫通的行业地位。

首先,看国内市场。通信广播卫星系统资本投入非常巨大,并且要取得一定经营资质才能开展业务。目前,全国只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拿到了相关资质。

而后面两家公司,虽然拿到了资质,但是都没有很好的通信广播卫星空间段资源。

所以,中国卫通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客户口碑,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达到80%,是行业内的绝对龙头。

其次,再看国际市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40多家通信卫星运营商。其中按业务收入规模进行排名的前三位分别是SES、Intelsat、Eutelsat,三者业务收入合计达到行业收入总规模的53%。

中国卫通按照业务收入排名在第六位,也是处于全球的领先水平。

最后,我们看上下游情况。公司前十大客户都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合计占比39%,其中最大的客户是印尼电信,印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占比8.7%,客户群体和需求都比较稳定。

公司前五名的供应商采购总额占比69.7%,其中光航天科技及下属单位就占到了60.7%。大家应该还记得,航天科技是中国卫通的大股东,左口袋进右口袋,所以供应方面也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卫通的财务情况。公司2018年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7.4%;而2019年三季度的营收增长为负数,归母净利润增长却有22.4%。可以看到,公司盈利能力在逐步反弹,但仔细看一下的话,会发现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的减少,并不是营收增加或成本控制,所以长期能不能持续还要观察。


收入结构上来说,通信和广播还是占了大部分。同时,老裘比较关注的国外收入,占到了40%不到。根据招股说明书介绍,公司国外业务主要是下属香港子公司亚太卫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地。

看一家公司的财务情况,ROE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卫通的ROE一直维持在4%-5%之间,和行业平均水平差不多。以目前公司的净利率、周转率和杠杆率来看,都感觉不到有明显的提升,所以老裘觉得未来几年,ROE应该还是在4%-5%的样子。

再看现金收入比,公司基本都能稳定在95%以上,这个还是不容易的。

中国卫通和客户是这样子结账的:对于企业,公司是先收费后服务,对于政府,公司是先服务后收费,所以两者对现金的影响基本上此消彼长。

资产负债率上,中国卫通能常年稳定在30%以下。作为重资产行业,公司现金很充足,到2019年三季度,公司账上现金有38.79亿元,也几乎没有什么借贷,这次上市募资的钱也主要是用于新的卫星项目,所以偿债能力上,是很过关的。

另外,中国卫通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收入的2%左右。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么高大上的行业怎么研发费用占比这么低,那是因为在卫星行业里,制造端的企业一般研发会比较重,而运营端的企业,主要都是费用化支出,开发支出比较少。

中国卫通是国内运营端唯一的龙头企业,并且上市时间也非常短,和国外企业的发展差距也比较大,因此很难给予估值。老裘在这里就提醒大家一点,虽然公司目前市值有850亿,但其中真实流通的市值只有10%,属于我们以前讲过的“小马拉大车”的状态。

写在最后:

点击头像关注;

来确幸股票APP,弄懂今日领涨板块的起飞逻辑,查看对无钴电池、芯片、券商行业的深度分析、挖掘潜力股;选股栏目里,还有多头趋势良好的中长线选股组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32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