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科技向善与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凤凰网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给你答案

科技向善与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凤凰网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给你答案

数字经济时代需要跨界融变、普惠包容,更需要讨论企业、明星与社会责任,公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2月8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九大基金会联合支持的行动者联盟2019公益盛典在北京举行。在下午的高峰论坛环节,就5G时代善科技的打造、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徐永光、吕廷杰、何日生等专家观点碰撞、金句频出。

图:活动现场。

行动派主题演讲聚焦社会问题解决

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表题为《以行证言 拥抱未来》的致辞。他表示,理念的进步,给中国公益事业带来了的飞速发展,也让中国公益人更加懂得“行胜于言”,更加体会到行动之于言语的珍贵。2007年,凤凰网发起了专注解决中国贫困儿童生存、健康、教育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美丽童行”,开启公益的可持续发展之道;2016年,凤凰网发起了行动者联盟,如今已经走过4年。希望各界人士在言必求实的基础上,以行证言,共同践行公益、拥抱未来。

图:邹明致辞。

在主题公益演讲环节,三位“行动派”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与国际志愿者迈克尔·海尔曼,用他们在一线的行动和思考,提出了很多问题,也给了公众一些答案。

曾经裸辞的县委书记、现任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表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继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标本兼治的公益系统工程将会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代的新要求相比,我们国家的公益是相对滞后的。新时代的新公益,新要求就是参与社会治理体系,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新公益的核心就是授人以渔。

而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应对看似无边的社会问题?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在主题演讲《无惧孤独:追求发展与平等》中表示,一方面要接“地”,认识全面而非片面的事实,从而正确定义问题;然后要触碰“天”,为无声的群体发声,建设性叙事,多维度创新以寻求破局。“最终,我们需要更多这样‘顶天立地’的公益人。”

来自德国、走过45个国家、扎根云南教育扶贫的国际志愿者迈克尔·海尔曼先生,分享了《国际志愿者眼中的中国公益》,他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成为和平创造者。

行业大咖直击科技向善痛点

随后的善学对谈环节,就“5G时代的科技向善与公益人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善学文化中心首席导师、慈济基金会主任何日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展开讨论。凤凰网公益主编、女童保护基金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担任善学对谈环节主持人。

古有“人性本善”“善人者,人亦善之”。如何定义“善”?何日生直言:“善是东西方文明的核心议题。对于西方,善是真理。对于中国,善是利益万民、利益万物。善,是以利他为动机,以和合为手段。和合是善。善的理想是‘与万物合一’‘与万法合一’的共善。”

来自阿里巴巴的朱卫国,从数字技术角度强调,科技向善是数字技术时代的一种焦虑。“以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但在创造价值,而且在创造价值观。与其说科技向善是一种觉悟的表达,不如说是一种焦虑的表达,一种来自科技巨头的强烈伦理焦虑。因为意志的本质是人心惟危的半推半就,善恶都在一念之间,善恶都在自由的神秘性中,有其渊源。科技向善是数字时代的夕惕若厉。”

对于“科技”这样一个中性词,如何指引“向善”?朱卫国认为,“公益”和“人文”是担保科技向善非常重要的导向,科学必须要有“廓然大公的精神,如果以科技去徇私的话,必然堕入恶的深渊”。而人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庇佑科技向善,“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是所有公益和公义最基本的原点。”法律制度的建设够为科技向善提供扎实的规则环境,但科技向善最基本的遵循,是尽最根本的本分——道义,此外,才是基于美德的增加福利!”

吕廷杰直言当下很多人的“公益困境”——希望拥抱公益事业,却担忧公益没有有效可依赖的平台,而5G与区块链将给予技术支持,“因为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信可运行的特征”。吕廷杰透露,区块链科技手段会让公益的捐赠有迹可循,“永久记录大家做下的每一件善事,让它们成为社会符号”。

行至远处,也需不忘初心。吕廷杰表示,公益以善为根,而“善”是每个人的初心、人类精神世界最大的文明之根。“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与公益的碰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照亮人类前进进步的光辉,我们应该把科技作为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科技的研发与进步正是在解决人类痛点,把科技用在公益上,就是我们行动非常重要的方向。”最后,吕廷杰以史警示科技人。“近代史上很多科技最先都不是用在公益,所以我们提出科技向善,很多科技企业都在提出这样的概念,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在提醒大家科技真正的用途应该是哪里。我们知道二战就有了核能技术,但是最先用的不是核电站,而是核武器。六十年代美国人就开发了分子交换技术,没有拿它去做互联网连接大家,而是先做军用数据指挥网络APA Net,后来向民间普及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

当科技推进人类福祉时,也会加速人性趋向黑暗。主持人孙雪梅总结,人类似乎正处于另一个关乎命运的十字路口,“未来怎么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0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