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滴滴想了435天!解决方法是晚上8点以后,不让女性用户打车

滴滴想了435天!解决方法是晚上8点以后,不让女性用户打车

环女带你环球游,不错过每一件女性新鲜事。

又是滴滴。

去年5月及8月,滴滴顺风车上发生了两起女性被司机性侵后杀害的惨案,随后滴滴顺风车下线整顿。

下线435天后,滴滴于昨天宣布,将在11月下旬试运营顺风车。

在给出的新方案里,滴滴制定了女性专属保护计划。

其中明确规定,女性晚上20点至次日5点的出行场景暂不开放。


考虑到顺风车的运营时间是5:00-23:00,也就是说,比起男性,女性足足少了3个小时的打车时间。

怎么说呢,槽点太多了。

滴滴的新方案,害了谁?

去年的顺风车事件后,就有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微博上激情撰文“四个不打”。

1、夜深人静,不打!

2、偏僻的地方不去,不打!

3、一个单身的女孩子,不打!

4、不熟悉的地方不去,不打!

结果是受到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吐槽和批评。

有意思的是,相关微博下有网友评论,自己是如何自我防范的:


却有男网友愤怒回复了自己的委屈经历:

女孩子不想被侵犯,男孩子不想被当做强奸犯,两边都委屈。

由此可见,以限制女性深夜打车权为解决方案有多么不靠谱。

先从现实生活落脚分析,深夜打车并不是一个特别低频的需求。

加班频繁的行业,如互联网、公关广告、金融、咨询等,很多人工作完就已经是十一二点甚至凌晨,身心疲惫只想打车回家。叫不到出租车,难免要使用快车、专车之类。

其他时候,和朋友的聚会晚一点散场,叫个快车、顺风车也很正常。

深夜能打到车,是城市功能健全、便利的表现,是拓展人们生活时间空间的一个城市功能。

但这些针对女性的暴力案件,以及后续以保护之名对女性的限制,则让这种进步和便利大打折扣。

图/《她说:女性人生故事》


一旦滴滴顺风车的无理方案施行,一方面,女性夜晚出行,可供选择的途径便少了一种。

若再有事件发生,“你谁让你大晚上出门”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大,社会上谴责受害者的风气持续加重,女性的生存空间被再次压缩。

此外,因为女性集体夜晚乘车困难,难以应付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各路公司在招聘时也会将其投入考虑,让女性找工作变得更难,职场性别歧视更为严重。

另一方面,男性也会遭受更多来自他人的猜测与提防,两性间的信任裂痕扩大,一到夜晚,人心惶惶。

更别说还有女性司机的何去何从了。

图/《撞车》

滴滴事件发生后到现在,网上涌现出许多声音。

问责滴滴也好,反思监管也好,探讨强奸文化也好,都是一种希望社会进步的努力。这种探讨或多或少都会起到实际的效果:

商业公司会在压力下考虑如何把网约车产品做得更安全,政府会协同施压、完善监管和加强执法、甚至立法相关的改变,做父母的人会更好地教育自己孩子不能犯罪……

社会会因为这些声音而变得更安全、更自由。

受益的不仅是女性,而是每一个需要打车的人。

图/《地球之夜》


相比之下,“姑娘晚上就别出门”这种东西的逻辑是什么呢?世界是糟糕的,每个人要自求多福。

最后,暴力事件都会过去,世界却更糟糕了。

顺风车的未来,是什么?

安全感是多元综合的感受。

不管对男性还是女性,深夜打车这件事,危险性都是高于白天打车的。

但是女性在体力上的相对弱势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弱势,以及强奸文化带来的困境,让这件事更成为女性的困扰。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性容易被视为可被掠夺的资源,女性也更有可能成为性犯罪的对象。

“使公共空间更安全”,不应该因为女性经常被侵犯,就变成了女性的责任。

图/《地球之夜》

王大伟的“四条乘车铁律”,以及滴滴顺风车限制女性出行时间的新方案,折射出的其实是我们对公力救济(以国家机构为后盾保护你的权利)的不自信。

事实上,公力救济也的确存在缺位。

根据《中国女性安全出行报告》(2017):

“存在责任方的事件共有74起,但责任方给予赔偿的事件仅有3起,责任方做出整改的仅有3起,责任方配合警方调查有11起。”

法律界定的模糊抬高了惩戒门槛,而举证困难又加大了受害者的维权难度。

违法成本这么低,我们拿什么止住侵犯者那满脑的精虫?

图/《谋杀疑案》

此外,在滴滴事件里,不可忽视的是平台的责任。

制度总有滞后性,这一回,技术跑得又比制度快多了。

网约车平台的法律地位模糊,在一定程度上给平台推脱责任提供了避风港。

“网约车平台是居间人还是承运人”还在学界乃至实务界争论不休(如果网约车是居间人,仅起到交易撮合作用,则乘客受侵害时平台不承担责任;如果认为平台是作为运营主体、品牌主体且获取主要利润的承运人,则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平台就有机会脚底抹油。

但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意味着需要以牺牲用户的安全为代价,更不意味着法律的缺失是理所当然、企业责任感缺失能理直气壮。

司机的准入审查做好了吗?

客户遇险的应急措施到位吗?

事后投诉机制完善吗?

图/《晚上兼职》

法律是最后的底线。

为了更好的口碑与基业长青,许多大企业往往制定比法律或行业标准更严苛的内部标准。

在遭遇如此恶劣的事件后,滴滴却选择用限制女性出行时间来避免风险,真不知道是该说“懂”法,还是垄断业态下太会做生意。

同为网约车公司,美国的优步(Uber)在制度上就有许多可取之处。

比如,优步的客服团队成员会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应对性侵和性骚扰投诉电话,包括不打断来电者的叙述,不带批判态度地提问,向受害者提供执法信息、国内危机热线电话号码等资源。

此外,早在16年12月9日,优步还发布了一套针对拼车乘客的新守则。守则规定,“不要触碰车内的其他人或与之调情” 。


这一点,与整改前主张社交的滴滴截然相反。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活动空间时间越来越大。

教人们退回刀耕火种的世界,以逃避现代生活中的危险,是没用的。深夜打车的安全问题必须将被解决。

解决问题,才是潮水一贯的方向。

关注环球女性,关注不一样的她。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18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