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世人只知有高瓴

世人只知有高瓴


文/YANG


|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却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投资大佬、点金手、神捕手等。


终于,猿辅导公开了新一轮融资的一些细节。这成了今天投融资圈的一大新闻。

自从3月20日传出消息,说猿辅导的G轮融资接近完成,很多人都在打探其中细节。在线教育是不多的、还能拿新冠疫情讲增长故事的领域。从去年夏天开始新东方、好未来等线下巨头也杀了进来,这一盘棋因此更加精彩。而跳出这个框框,这两年的光景下还能拿到钱的,都是一众创业者羡慕的对象。

这笔交易,事实上要让人羡慕大发了。猿辅导通过互联网公司最爱用的“内部信”,透露了一些细节。其实主要就一点:一是他们补充了10亿美元的新子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勇自己评价说,“这应该是在线教育行业迄今最大的一笔融资”。

另一个让人羡慕的,是在腾讯投资等一众大腿之外,猿辅导又傍上了高瓴资本这个金主。别的不说,至少出手阔绰。他们给猿辅导的新估值是78亿美元,相比1年4个月前,拉高了1.63倍。猿辅导上一次融资是在2018年12月,当时由腾讯领投、给了3亿美元,对应的估值是30亿美元。

肯定有数量众多的人想知道:高瓴还投吗?实际上,他们最近非常活跃。一周前就有另一个大手笔投资,它和科技对冲基金Coatue Management联合领投了喜茶。卖茶卖出160亿的估值,是另一个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商业故事。再往前,3月17日君乐宝的战略投资人名单中也有高瓴。它在3月6日还增持了港股上市的微创医疗,另外它投资的两家公司公牛电器和良品铺子今年2月先后上市。再往前是去年年底,高瓴最终赢了厚朴、趁着混改成了董明珠的老板。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笔交易还是不久前的事情。

这一系列举动造成的印象,是这市场上只有高瓴的消息。整个市场去年就很不景气了。去年一整年私募股权市场上的交易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下滑了31.55%和26.82%。今年至少上半年的情形恐怕更不乐观。借用一位财务投资人的话说,好几十个亿人民币的生意,怎么可能打打电话就敲定了呢?但是疫情让面对面交流、去公司考察都成了问题,很多基金公司到现在还没有复工。

市场越清冷,越衬着高瓴的活跃。


有人认为,高瓴这是在扫货。这个逻辑和买股票一样,因为市场下来了、就有抄底可能了。

即使从表面看,高瓴也不像在扫货。这些项目虽然是在近期公布的,但投资很可能是在几个月前开始的。即使按接近人士的说法,但猿辅导这一轮的融资也花了2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高瓴和猿辅导的密集接触也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的。

具体情况可能只有投资方和公司自己知道了。不过对整个行业来说,每年年底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在总结和复盘,然后要给他们的投资人提交各种各样的报告,内部也要务务虚、联络下内部和外部感情。所以这个时间段很少有基金在做项目。不过也许高瓴是例外。

另外2个月对一笔10亿美元的交易来说也算是短的。这样体量的投资项目,哪家基金不得花个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过去两三年,这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说起来,一些明星创业者开了很不好的头,总是用比谁融资快来凸显自己的魅力。结果呢不仅成了一种风气,市场也开始神话另外一端的投资人,以为人人都是孙正义,能上个厕所的时间就决定投马云。后来,孙正义也辟谣了。以及马云那个时候还不是马云。

另外一个理由是在价格上,高瓴看起来并没有占到便宜。猿辅导的估值从30亿美元跳高到78亿美元,喜茶的估值也在9个月内涨了近八成。即使是在市场火热的年份,两轮融资之间这样的提价幅度也算得上是新闻了。要是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人民币的投资出现这种情况还能想象,可这俩都是大交易,谁还不得算算账?

虽然高瓴有钱。这点是让它的同行们向往的地方。2018年9月,高瓴完成了一支106亿美元的基金募集,这是亚洲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了。整个2019年,全国范围内562只基金总共才募集到了1408.23亿美元,这里边已经包括了从天使到FOF母基金,甚至地产基金包括在内了。

行业里有人说,直观感觉是全中国在看创新类项目的基金,有一多半在高瓴和红杉手里了。

从2018年初开始,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集中反映出来。越是头部的机构,越容易募集到基金。第三方市场机构投中数据今年1月的一个统计,去年新成立基金最多的机构,就是高瓴。它在很多基金都熬不下去的时候,成立了36支新基金。

没有钱当然是坏事,但有钱也不全是好事。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在一定的时间里,把这些钱花出去呢?高瓴这样的机构和他们的金主都有协议,要在八年或者十年的时间里把本钱和收益都还回去。一般而言,他们要在四五年内把手里的钱都投出去。不投钱是不会生钱的,高瓴的团队也就赚不到钱。

​市面上一下子能接得住10亿美元的企业,其实并没有想得那么多。结果是一些大型项目、头部公司的投资方中,都有高瓴的存在。也有人认为,高瓴为此不得不争取“格力”这样的大项目。知道格力的人总要比知道高瓴的多。知名度的提高,又能为它吸引更多的项目源。


高瓴已经是最知名的投资基金了。

我的朋友圈里,有推崇它的选公司能力的。早几年前,就接触过创业者一定要找高瓴融资的。对方的理由是,很认可高瓴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却对它看好什么、能投多少钱都知之甚少。最近更有意思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在互动交流平台上建议引入高瓴资本作为战略投资人,认为“能被看上的公司前途都一片光明”。

高瓴名声在外可见一斑。这位投资人真的研究过高瓴吗?这家基金的结构和产品已经相当复杂,除了上市公司定增外,其他的项目信息恐怕也很难收集到。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竞争加剧的时候,基金管理人们也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不过高瓴这一套也很难被复制,有钱、有项目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并不意外的是,还有一点“神化”。也是近两年,已经有人将“传奇”这样的标签加诸于高瓴,以及它的核心人物张磊。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却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投资大佬、点金手、神捕手等。树立标杆是所有领域的通行做法。

但标杆也有可能成为标靶。大基金的决策错误更容易被放大。最近的案例,就是太阳马戏团传言要申请破产了。这无疑是一个明星项目,不仅有“加拿大国宝”的光环,消费娱乐也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本身的形式创新也有故事讲。它的股东除了中国人熟悉的复星集团外,还有TPG(德太投资)。后者实打实算是全球性领先的投资基金,做这一行有27年的历史了。

于是理所当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这么厉害,怎么还会投中一家要破产的公司?完全没法回答。不过私募行业的好处是,能躺平装死,​别人也不能怎么样。

但他们不会是惟一一家。还在继续扩散的新冠肺炎疫情,还会带来更多的坏消息。坏消息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私募股权投资最近几年也有“踩雷”的,主角也不乏从前的明星基金。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孙正义,从阿里巴巴的投资神话到重仓共享经济深陷泥足,名声都是放大器。

这个行业里有两句老生常谈。一句是最宝贵的资产是失败的经验,说的人总是表现得相当暧昧,这往往也是不能或者不愿提起的。另一句话是基金和投资人需要穿越一个或者多个周期。世界在变化,可能翻船的江河湖泊也会不同。像股票投资基金一样,持续能挣钱的才是好基金。

说白了就是多给自己和别人一点时间。看懂一个人也好、一个基金也好,仅凭名声不够、仅看光鲜一面也不够,等长处劣处都接受后的​关系才能持久啊。



题图:​聚光灯下。来自Pexels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5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