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订单暴涨300%,“因祸得福”的生鲜电商能否“改命”?

订单暴涨300%,“因祸得福”的生鲜电商能否“改命”?

疫情笼罩的春节,商业格局悄然改变。

2019年末,生鲜电商苟延残喘,满眼尽是关店、倒闭、融资难。转瞬之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压得餐饮、百货等行业皆呼“挺不过3个月”,生鲜电商却逆势上扬。

行业部分数据如下:

1、春节期间,盒马每日到货约30吨蔬菜,是平时的3倍还多。

2、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321%,春节7天总销量突破4000万件。

3、大年三十,叮咚买菜订单量月环比增长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客单价增加约70%。

须知,生鲜电商行业历来流行另一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

即生鲜电商2020年将达到3319.7亿元规模的市场,其实只有1%的企业实现盈利,4%盈亏持平;剩下88%的企业经营亏损,7%巨额亏损。

一个亏损面达到95%的行业,是否真能借助这场疫情起死回生?

疫情前后 生鲜电商冰火两重天

受疫情影响,今年过年期间,各生鲜电商平台贴心的推出了无接触服务。即用户在下单时,可通过“订单备注”、电话等方式,与小哥约定商品放的位置,如小区门口等,送达后小哥电话通知用户自己取回,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

无数用户的自动涌入,让生鲜电商万分惊喜,这是他们以往通过大量地推赠送礼品、线上发优惠券、熟客推荐等营销举措都很难获取的流量,比如叮咚买菜近期的用户增长大概是每天4万多,其中自然增长的占比达到70%以上。

而与现在的火爆相比,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底,正是生鲜电商行业的寒冬。

2019年, 生鲜电商行业堪称死亡赛道,上半年拼命烧钱,下半年倒闭洗牌。

去年12月11日,生鲜电商平台“我厨”的APP和官网全部暂停服务,12月6日,武汉吉及鲜内部宣布融资失败,将大规模关仓。而在此前的11月底,曾先后融资超过7亿、名列《2019第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的安徽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也宣布因资金链断裂,千余家门店歇业。在对外公布的公告中,呆萝卜把原因归结于“大家都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生鲜电商平台如何把客留住?

叮咚买菜创始人、CEO梁昌霖表示,疫情和春节重合的时段,更像是生鲜电商的一个“分水岭”,虽然有机会获取更多用户,但一旦供应链能力不足,也可能就“垮下了”。

为加强供应链力量,各平台都使出了自己的招数。

如最近广受好评的盒马鲜生,为应对快速增长的线上订单,一方面加大果蔬生鲜供应量,一方面从近期停业的餐饮企业如西贝莜面村、云海肴等处“租借”员工,扩充自己的分拣、包装及物流体系,租借期间,工资由盒马鲜生支付,租借期结束后则归还给原餐饮企业。而在此之前,很多门店的文职人员包含财务、HR都要帮忙拣货并开着私家车配送。

疫情期间,盒马鲜生还特别推出了线上购物渠道——社群购物系统,即让消费者提前将购物需求通过系统发出,次日再由盒马鲜生统一配送到小区楼下,从而减少配送员往返路程耗时,提高配送效率。

叮咚买菜针对这次疫情一个较大的调整是,不再强调30分钟配送到家,而是采用预约的方式,让叮咚买菜的分选和配送更加集约,效率更高。同时鼓励员工的亲友加入配送小组。

这场疫情能让亏损95%的生鲜电商翻身吗?

虽然说疫情之下客流激增,各大生鲜电商平台 “因祸得福”,但疫情的到来只是为生鲜电商行业提供了预料之外的流量,对于商业模式则没有任何改变。自从生鲜电商进入赛道一来,包含社区拼团、店仓一体化、O2O社区众包、前置仓等各种模式层出不穷,但没有哪种模式能够真正跑出来。

以叮咚买菜主打的“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29分钟内配送到家”的模式为例,据公开数据,叮咚买菜在上海、杭州、苏州、无锡、深圳、宁波6个城市开设了近550个前置仓,2019年末日均订单量超过50万单,据此测算,每个前置仓平均单量尚不足1000单,尚处于盈亏平衡点的边缘,而梁昌霖曾表示一个成熟的前置仓要一天达到2000单左右,客单价60元左右,一年营收要达到约4300万。

疫情开始之前,叮咚买菜前置仓在达到成熟的道路上还有至少一半距离,而疫情使其加速达到甚至超越了这一目标,但疫情结束之后,其订单量是否能够维持在较高状态,还是个未知数。

而更早之前,盒马CEO侯毅还曾发表过“前置仓是个伪命题“的判断。

1.客单价上不去

在社区的前置仓,即使深入到社区末端用户身边,但始终店面有限、SKU有限、数量有限。

目前,很多平台客单价看似很高,其实是使用了满减、抵用券等营销补贴形式。这些凑单活动,势必会拉低购买频次,这对于社区店本就不利。

2.损耗率下不来

买菜其实都有“饭点效应”。生鲜电商下单高峰期,集中在18点左右,就像外卖集中在12点前后一样。

这就比较考验前置仓的备货计划能力。备货多了,18点之后损耗太大;备货少了,18店之前缺货率高。而侯毅特别指出,“那些前置仓模式的生鲜平台,通过把商品和物流推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损耗,带来账面上的低损耗率,其实并没有终极解决问题。”

3.毛利率不保证

前置仓售卖的SKU,是平价且最初级的农产品,和农贸菜市场一样。而透明的渠道价格对比,已经将各个前置仓玩家的采购成本和毛利率摆了出来。

区别于农贸菜市场的是,前置仓万家还喜欢补贴用户甚至打价格战。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单笔订单履约毛利为正,那只能说明会计没有把物流加工成本核算在内。

模式之外,盈利对于生鲜电商行业更是个梦想,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就算近期,虽然各平台订单量暴涨,但为了吸引客户,生鲜电商菜品的价格并未明显上浮,但采购价格、运输成本、人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大家抢的还主要是低毛利的蔬菜,量大未必挣钱。

因为钱难赚,死亡率又高,去年曾经热情的资本也对生鲜电商领域失去了信心。今年的疫情能否挽救让投资人重燃信心还是未知数。

综上,疫情带来了流量,但是否对商业模式、盈利状况、融资等有所改善还有待观察。疫情结束之后,因疫情而来的汹涌客流势必会出现退潮,能留住多少就看各家本事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1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