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成功漏斗模型:错把运气当实力是人生最大的战略失误

成功漏斗模型:错把运气当实力是人生最大的战略失误

01,什么是成功漏斗模型?

马云曾经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他说的对 ,但只对了一半。


事实上,对于很多普通人,我们也同样努力,同样坚持,最后却没有得到与他一样的回报。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大佬在骗我们吗?

不是,这是因为成功人士也有盲区。

我们从马云的视角来看一下:

马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中国首富,他曾经是一个老师,机缘巧合之下去了美国,遇到互联网。

如果说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互联网购物的中国第一,那肯定不现实。他一路走来,诸多坎坷,好几次都是被迫迎战,调整策略。

没有引路人,四周一片荒芜,他只有埋头杀出一条血路,才走到今天。

所以,从他的角度来看,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没毛病。

但马云看不到的是,与他同样聪明又有志气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的下场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2019年创业公司的死亡名单节选。

这就是成功人士的盲区——幸存者效应。

我们可以用漏斗模型来解释。

这张图中,最后的胜利者往上回顾,总结道:找到一个趋势,拼命努力就能成功。

但从上往下,还有那些被趋势,才干,运气刷下来的“炮灰”,散落在成功者看不见的角落里。

那么漏斗模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02,漏斗模型对我们的启示

1,好策略比“傻傻的坚持”更重要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93%的公司的成功跟当初的计划不相符

也就是说,大部分优秀的公司并没有设定一个计划,然后“坚持再坚持”,而是设计一个高容错率的系统。

20世纪6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想进入美国市场。

一开始,公司的计划是低价销售摩托车,但这个计划很快就失败了,因为本田的摩托车漏油,而经销商没有能力维修。

如果把有问题的摩托车运回日本去修,一来一回的路费都要把本田拖垮了。

这个时候,本田做了一个新尝试——让员工骑一些小型的摩托车运货,这种“超级幼兽车”可以在狭窄的街道穿行,还能在山上颠簸往返。

本田团队组织了“越野摩托车”大赛,让一群员工骑着这种小型摩托车在山上穿来穿去,很多客户跑来问:“哪里能买这种小型摩托车?”

本田的“越野摩托车”很快风靡美国,没有人想到本田用这样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这跟他们一开始的计划大相径庭,但是本田灵活的战略方式却让他们迅速抓住机遇。

所以,我们的事业不能仅凭“坚持”,“努力”来完成,要有合理的战略设计。


2,成功的建议要少听

古典说:成功的故事要听,不要全信,成功的建议少听。

深以为然。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讲了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

很多成功学的文章说比尔盖茨没有读大学,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干成为首富。

这段故事鼓舞了很多大学生辍学创业。

但也许有人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西雅图的知名律师,他的母亲是银行千金,他进入的贵族学校是全美国唯一拥有电脑的高中。

格拉德威尔说:

如果不是恰巧在湖滨中学读书,或湖滨中学没有那台供学生学习的电脑,或者他没有数学天赋和对电脑编程没有那么热切的喜欢,并且没有在ISI公司主机房呆过超过数千小时,他不会恰好在那个缺乏程序员的时代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做博纳维尔的实习生。

很多成功学的故事,往往隐藏了许多重要信息,你看了热血沸腾,以为找到成功之路,没想到,却因为做了错误的归因,白白浪费了好光阴。

但,这是不是说明,成功就是运气,我们干脆就坐等中彩票呢?

也不是。

我们可以根据漏斗模型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攻略,让自己变得更“好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漏斗模型的4个部分。


03,成功漏斗模型的4个步骤

1,朝传球的方向跑

熟悉体育比赛的人都知道,我们不应该追着球跑,而是应该顺着传球的方向跑。

行业选择上也是这样。

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现在流行的行业,更要关注未来值得发展的行业。

举个例子:

08年,大学同学阿荣,在别的同学挤外企的时候,想尽办法转行去互联网。

那个时候,流行一句话:一流的人去外企,二流的去国企,三流才去民企。

但我这位同学拒绝了外企和事业单位,去了当时还不怎么出色的腾讯。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他如今成了腾讯技术部门的骨干,年薪百万。

古典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2008年,一个电视台的朋友被邀请去奥运会演播,但他正在参加汶川地震的救灾活动,所以谢绝了演播,回来之后,失去了电视台编制。

古典建议他:未来的趋势在互联网,要不,去互联网视频公司试试?

朋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下定决心。

不久后,在一次课堂活动中,古典举例子提到这件事,没想到一位听众放在心上了,回去后就从地方电视台跳槽到视频网站。

几年后,这位听众成了总监,随着公司上市,收获颇丰。

如果我们把成功看成是一场赛跑,一声哨响,所有人都开始冲。

但跟普通的赛跑不一样,人生赛跑并没有确定的方向。

也许你跑到一半,才发现跑错了赛道,想换赛道,就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因此,在起跑阶段,就有很多人出局。

喜欢思考,有战略意识的人,就能发现正确的方向。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中,就提到了点线面理论。

理论大体的含义是:

依附于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体,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就如同,10年投身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们,就算智力平平,努力程度一般,也比其他行业的人过得好。

我们常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指的就是在这个阶段。

然而,看到趋势的人不少,为什么很多人却没有行动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阶段——大胆的投入



2,大胆的投入


第二个阶段的竞争更激烈——不仅仅需要想到,还需要做到!

这就需要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能力和才干。

举个例子,我妈妈常常后悔当初没有买房子,在2008年左右,买什么房子都会赚,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错过了。

我问:怎么没想着贷款?

我妈说:没有这个意识啊,虽然看见别人买房赚钱了,但自己总是没这么大胆子。

机会和趋势其实不难发现,比如我们都在说产业升级,说的就是互联网,教育和高端服务业,然而,看到趋势和参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只是有想法,后者才叫有魄力。

我参加职业发展营的时候,助教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他曾经是商业管理公司的销售,做了5年,一直不温不火,后来转行去了互联网儿童教育。

为什么转行呢?

因为他认为互联网教育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儿童教育更是每个家庭都需要。

当时,看到这个趋势的同事也有不少,但有的人觉得重新换赛道,以前的积累就没用了;有的人觉得现在也挺好,懒得折腾。

但他想:如果自己继续混日子,永远不能出头,而去到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说不准就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赌了!

他拜访行业的牛人,做职业调查,参加职场培训,找任何能够找到的机会做调研,然后义无反顾的跳槽。

他的赛道选择很好,虽然新公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的事业搭上了顺风车,很快就成为骨干,管理培训一手抓。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参加《职业训练营》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努力工作,刻苦练习。

很多职场新人,很容易在这个阶段“眼高手低”。这就是因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思考行业发展,商业模式上,而忽略了把手上的“活儿”干好。

我们知道自媒体大V咪蒙,一条广告报价80万,但很多人都忘记了她曾经是南方都市报的首席编辑。

也就是说,咪蒙们在遇到新媒体这个风口时,已经在传统媒体行业混得不错了。他们不仅仅有重头再来的勇气,还有成功应该具备的实力。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早已提示过,想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无一例外都需要1万个小时的努力

比尔盖茨从13岁开始接触计算机,7年后他创业时,早已写了1万多个小时的代码;莫扎特6岁前,已经练习了3500小时; 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成了大师,可他从7岁就开始练棋。

想成为佼佼者,全情的投入是必要条件,这绝非是看到趋势就可以做到的。



3,执着的努力

有了眼光,也有了实力,剩下的就剩下四个字——心无旁骛。

很多人一开始信心满满,认真努力,时间一长,就开始懒散了。

有的时候是失去了激情,有的时候是因为分心。

但所有的成功者都知道,坚持是必要的技能。

因为成功其实是概率问题,只要不停的重复,再小的概率都会成为现实。

提起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影视圈,不得不提一个名字——周润发。

大家应该还记得《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周润发就是凭借这部电影晋升影帝。

他后来回顾了自己的影视生涯,他认为《英雄本色》是他人生的关键点。

他说:“我在香港拍了70部电影,只有《英雄本色》是一生难得一遇的好片。1/70的机会!现在我在美国每年只拍一部,就算拍20年也只有20部,我可能再也碰不到下一个《英雄本色》了。

可见,一部好电影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只要拍下去,拍得多,迟到能碰到好电影,成功也是如此,只要正确的事情重复做,心无旁骛,总能遇到关键点。

图片来自网络


那我们如何做到心无旁骛呢?


我们可以试试巴菲特的“25-5”法则

有一次,巴菲特的飞行教练麦克-弗林特,请教巴菲特如何规划职业目标。

巴菲特说:请写下你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来。

麦克花了一个下午,列下了清单。

巴菲特说:在看看你的清单,选出你觉得最重要的5个。

麦克照做了。

现在,麦克有两个清单:一个是最重要的5个,另一个是剩下的20个比较重要的。

巴菲特问: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麦克说:知道了,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实现这5个,至于另外20个,等我有闲暇, 再去慢慢实现。

巴菲特听完后,说:不,朋友,你错了,那剩下20个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处理的事,而是你应该竭尽全力去避免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慧运禅师立志成为伟大的禅师。他迷上了《易经》,颇有所得,但他转念一想:“《易经》虽好,但如果我沉迷于此,怎么能专心参禅呢?”从此,他就不接触易经了。

后来,他又迷上书法,每天钻研,成了小有名气的书法大师。他想:“不行,这样下去,我就偏离了正道,可能会成为书法家而不是禅师。”于是,他又放弃了书法。

他一心一意参禅,放弃了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禅宗大师。


因此,要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不仅仅需要看到趋势,全情投入,还需要拒绝各种诱惑,坚定不移的朝一个方向前进。


4,等待机遇

当我们该选择的时候选择,该坚持的时候坚持,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此时的我们,已经成为了有所小成的人。

我们有能力,有优势,能在社会上立足,给家人优渥的生活,可是如果想成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不得不依靠“老天爷的垂怜”。

古典老师用“上帝开的银行”来比喻成功的逻辑。

你每天的努力都相当于存款,存得越多,自然越富有。

那些最努力的5%就是金卡用户。

上帝会给努力的人回报,可是如果每次都是最努力的人获得最多,人生未免有些无趣。

所以,上帝每隔10年给每个金卡用户一次大乐透机会,让他们参与抽奖。

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成功者就是那些拿到大奖的幸运儿。

所以,在最后的阶段,我们能做的不多,古话叫“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就是这个阶段应该有的心态。

利用成功漏斗模型,我们知道成功的四个阶段要有不同的策略,从选择到拼搏再到放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最后的总结:

我们再回顾一下成功漏斗模型:

第一步,发现趋势和机遇

这是考验眼光的时刻,但只要多学习,多接触前沿信息,用心思考,这一步并不难。

第二步,全情投入

这个阶段需要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和趋势结合。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提升实力。

第三步,心无旁骛的努力

这个阶段,坚持是主旋律

第四步,中奖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豁达。


虽然成功并非由我们控制,但如何设计战略却影响了我们的人生之路。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

巨大的成功往往需要幸运,但在此之前,你至少要成为“金卡”用户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21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