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为什么电影《哪吒》的剧情值得40亿票房?

为什么电影《哪吒》的剧情值得40亿票房?

这个夏天,一部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动画电影,却意外地闯入了中国影史票房榜前四名。

《哪吒》打破了预设在动画电影,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上的票房“天花板”。

其实,要论国产动画电影的技术水平,《大圣归来》与《白蛇·缘起》早就证明过了。

而《哪吒》最大的突破则是——终于在“剧情”上立起来了。

在动画产业化环境萌生的今天,《哪吒》这部电影本身,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几年内商业动画电影的模板式剧情设置教材。

下面,我们就从电影剧情本身来聊聊为什么哪吒能够走进观众的心?

第一,传统文化题材上的时代创新,旧瓶装新酒式的“真香”。

没有人愿意看一个说了多年的老故事,毕竟把老故事说得再好,时光滤镜下那白衣胜雪的小哪吒终究是最好的白月光。

而彻底的新故事在这个刚刚对国产动画电影有所新认知的市场上驾驭难度还是过高,就相当于一部没有名导没有大牌明星的普通电影,酒香也怕巷子深,“让大众知道”这一步的宣发成本过高。

上影79版《哪吒闹海》

而《哪吒》恰恰把“旧瓶”与“新酒”的尺度把握的极好。

《封神演义》这部赢在世界观上的神作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早就有无数的影视化作品为其证明了IP的力量。

而“哪吒”,作为与“大圣”齐名的中国唯二骨子里具备真正反叛精神的神话人物,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则具有一种薪火相传的史诗感。

这种薪火相传,不仅体现在其产业与商业意义上,也存在与其精神内核上。

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哪吒》电影的变身桥段致敬了《大圣归来》的变身,都是在一片火焰之中,当初的大圣归来之时用的右手拔出了金箍棒,而哪吒则用左手接过了火尖枪。

大圣归来之时用右手拔出金箍棒

哪吒变身之时用左手接过火尖枪

如果你看了《大圣归来》,也看了《哪吒》,你也许会发现,尽管我们的大圣与哪吒与小时候记忆中的长相一点儿也不同,一个是个梨形马脸,一个是位丑小孩,但还是那两个在我们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他们。他们或许经历了我们曾经不知道的故事,甚至反抗的对象都不一样了,但仍旧拥有着相同的灵魂。

那样的灵魂应该是怎样的呢?

是在每个孩子心中有人性有缺点却永远能在身边保护我们的“英雄”,是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就有的平等,是历尽千辛万苦与无边孤独的不服输,是再顽劣的外表下仍旧藏有的真心与爱。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是他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

大圣与哪吒三代形象集合(cr:@魔豆小肚皮)

那些闪闪发光的灵魂从我们还是个孩子起,就守护着我们。

所以哪怕他们历经百世容颜已改,我们仍旧可以认出他们来。

那个旧瓶子,代表的是传承。

对市场而言,那是中国的千年文化时光所沉淀与证明的人民审美方向所在;而对所传递的文化精神而言,则是不同时代背景下所传递的同样可贵的中国价值观内核。

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英雄。

《哪吒》超过《大圣归来》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时的大圣贺图

《哪吒》与《大圣归来》的联动

《封神演义》本身就好在神级的世界观,而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上,后来的创作者能有更大的故事创新空间。也基于此,不同的时代的优秀创作者们,能将这杯新酒做的堪比老酒醇香。

当然,创新不是魔改,真正优质的创新离不开时代。

宫崎骏在看过上影79版《哪吒闹海》之后,就曾认为电影与79年的中国社会精神状态息息相关,甚至将龙王等多个人物与意象与现实中的人物事件一一对应。

而2019年我们所见到的《哪吒》电影的剧情创新,也好在了鲜明的时代感上。

最显著的剧情内核创新之一,便是“反父权”变成了“反天命”。

在封建时代与近代,父权曾统治了中国社会相当长一段时间,父亲往往是一个专制而不理解孩子的存在,那个时代的“反父权”是可贵的。

而时间的车轮来到了21世纪,当80后与90后成为了父亲角色的现在时主要扮演者,中国社会的父权矛盾早就削弱了。

在现代家庭关系中,父母忙于工作而疏忽的对孩子的陪伴往往是新一代家长与孩子内心的矛盾所在,在《哪吒》电影中,塑造了为哪吒在外寻求破劫之法的李靖,和因替代李靖保卫陈塘关的新时代“女强人”殷夫人,还有因为“成见”与陪伴的缺失而孤独的“熊”孩子哪吒。这也是一种现代家庭普遍矛盾的投射,尽管不像“削骨还父、削肉还母”那般拥有悲剧式的艺术色彩,但更真实,也更能走进全年龄段观众的心。

而电影后半段关于家庭关系的教科书级教育方式刻画,也为现代的父母提供了一条对孩子更理性更科学的教育思维,也用最容易让孩子理解的方式,告诉了坐在电影院里的小小孩子父母在陪伴缺失背后的难处与依旧深沉的爱意。

这样的家庭关系创作思路,也与饺子导演所处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这个情节充满了恨意,我想做出充满爱的电影。”他曾坦言,“在自己没有收入、埋头动画的时候,亲友指责他不务正业,母亲用退休工资支撑他的创作。这也是为什么他给了哪吒一对疼爱他并给予他无限包容与爱的父母,在生而为魔的本性中注入善与爱。

cr:@福禄寿喜吉祥茶

当然,反叛精神是仍旧存在的,并更具有时代色彩。

“反天命”是在现代社会更具普适性的价值观体现。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才算”,这是关于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在一个千年来少有的稳定生活环境下,快速发展的时代所带来的冲击让现代人在许许多多的层面拥有着普通却普遍的个体认知烦恼。

比如关于美丑。《哪吒》用黑眼圈插裤袋的“叛逆”丑小孩本身,来打破了现代人对于美丑的成见。当整形与假脸网红大行其道,当拥有千万粉丝的流量明星充斥屏幕,哪吒这个丑小孩告诉我们,被接纳认同与外貌其实无关,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关于出身与善恶。天生魔珠的哪吒、天生妖族的敖丙与天生是豹子的申公豹,都肩负着如大山般的成见。而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高度。哪吒是魔丸也需要在山河社稷图中修炼两年,敖丙是灵珠更从小到大生活中只有练功,而他们最后的选择,是遵从本心的善念。所谓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便是努力之后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人生关于善的选择权。

这其实是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为此烦恼的人却太多了。而用一个故事丝毫不做作地说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普适性处世规则,《哪吒》做到了。

而在颠覆性的创新过后,《哪吒》让一切的剧情似乎又回到了封神世界的主线之上。

沉浸在《哪吒》电影中的观众,在观看中被颠覆性的形象与设定搞得并不知道下一刻即将发生什么,而当电影落幕之时,却知道了下一部或许要发生的事情。

在我所在的那场哪吒电影散场之时,我听见有位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问她,“哪吒没有身体了,接下来怎么办呀?”她妈妈回答,“哪吒会被用藕做出他的身体呀。”

那种陌生感与熟悉感的奇妙融合,让观众既具有深刻的共情感,又有未知的新鲜感。

而敖丙死了,哪吒死了,龙王怒了,这些熟悉的设定又会带来下一部怎样的故事呢?

也许,《哪吒》的上映创造了是更新的次元,而它的落幕将揭开无限的封神宇宙。

那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宇宙。

第二,人物的复杂性与真实性,拒绝了非黑即白的脸谱化

在过往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剧情的单薄往往体现在人物的脸谱化与人物关系的简单化上。

真实的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饺子认为,“非黑即白的处理方式在今天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

而作为一部成功的全龄化商业动画,《哪吒》的人物刻画,正是好在其复杂性与真实性上。

主角哪吒生而为魔,是大众意义上的所谓“熊”孩子。但他却像一个我们生活中臭屁傲娇又孤独的普通小孩,又也许像那个渴望朋友与认同的曾经的自己。

他会像樱木花道那样,没裤兜又偏偏用手插在裤子里。

他会不理解自己父母无可奈何的一而再再而三爽约,会认为那些让他努力修炼的时光是“关押”。

他会在知道父亲的苦心之后,选择回头“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

他会在所谓的天命与对面也陷入纠结的好友前,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他是个熊孩子,也从始至终都是个好孩子。

而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更是在过往的哪吒题材影视作品中所少有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她尚拥有少女的娇俏感,她拥有保卫儿子的勇气,也在丈夫为儿子奔波时以一己之力,披上飒爽的披风,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却不受儿子理解。

就像是我们身边每一位刚成为新妈妈的职业女性,也会在家庭与工作上两难,就算成为了妈妈也还是个可爱的女孩子。

殷夫人(cr:@夏利_Sheirlay)

在另一层面上,大多数的英雄主义电影,与在剧情上被广泛批评单薄的电影,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物刻画特征——反派的脸谱化。

这一点,连《大圣归来》中的混沌都没逃过。

而《哪吒》将敖丙与龙族的形象与设定做了颠覆性的挖掘,敖丙变成了身负“全村希望”的灵珠再世,而本应该住在水晶宫里的龙族却因为天帝的忌惮,当年的镇压之功换回来的却是全族的永生监禁。

甚至是申公公,哦不,申公豹,这位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他除了是电影中因为口吃而肩负的笑点担当,更是道出了贯穿电影的主线——“人心中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

当反派作出反派行为时能够事出有因,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难辨对错的复杂悲悯之情时,这部电影的人物刻画就彻底生动了起来。

当然,哪吒与敖丙的魔丸灵珠双生子设定,更是全电影的人物设定核心所在,更颇具妙处。

饺子这样解释道:“我们不希望只做贴标签式的简单处理,而希望更多展现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复杂面貌,也是对中国文化中阴阳精神和理念的表达。”

网友“呱满楼”针对于《哪吒》的人物关系这种评价道,“宿敌与朋友、师兄弟、师徒、父子母子、救人与杀人。各种关系参合在一起,逻辑上却很明确,这种关系网哪怕不是在动画中,放到任何电影里,也都可以称的上精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能把动画电影的结构当真人电影一样认真对待。

所以,在这样丰满的人物与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笑点与泪点的铺陈会更为密集与自然,节奏性也把握得刚刚好。

有网友评价道,“感觉两小时就像“嗖”得一下过去了,连厕所都找不到时间去上。”还有网友说,“感觉小孩子看这部电影也能很投入,我本来担心看电影的小孩多就会吵,结果他们竟然都很安静。”

成年人能在电影中看到人性的“复杂”却能够唤醒曾经的初心与希望,孩子能在电影中投入地找到自己的英雄而不至于畏惧将来,每个年龄段都能在足够丰富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所能看懂的、最关注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全龄化商业电影。

第三,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衍生性共同创作,使《哪吒》推向大众的方式既具备“垂直圈层化”特征,也带来了“破壁”性的全民热潮。

《大圣归来》带火了“自来水”一词,自此开始了中国电影的口碑化时代。

互联网赋予了中国观众在电影上映过程中影响票房走向的权利,比如说《流浪地球》与《上海堡垒》的惨烈对比,又比如《哪吒》的乘风而上。

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观众不仅是观众,而更能成为一名衍生创作者,推动着真正的国民化电影从“圈层化”开始,再到“全民化”刷屏。

cr:@徐超渊YUAN

在《哪吒》电影尚且处于点映之时,哪吒与敖丙的双生子设定便引发了CP党的创作热潮。

“一火一水,一红一蓝,生而一体,双双美强惨。唯一的朋友,命运的对手。”,这深深戳到了CP党的萌点,开始了初步的“圈层化”创作。在微博“藕饼”超话中,在Lofter与B站上,大量的同人创作让《哪吒》电影引发了二次元世界的广泛关注。

cr:@灼忘

有趣的是,在CP党创作热潮来临之际,最初的国漫粉与《哪吒》粉却有些担忧,他们互相提醒着“圈地自萌”,害怕过度衍生的“CP人设”会影响“路人”的观影热情。

而这一担忧在哪吒票房快速冲破了《大圣归来》与《疯狂动物城》分别创下的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时,便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尽管部分过度OOC的创作似乎对“路人”观众并不那么友好,但口碑发酵之后的全民化观影已经让衍生创作发展到了更全面的方向。

cr:@荆何繁

于是,在哪吒的小肚肚被姨姨们“Rua”了N次的过程中,有了大圣与哪吒的衍生创作,有了关于哪吒一家子的创作,也有了哪吒小孩与少年两者的自我意识性衍生......创作题材的拓展性与多样性,初步证明了《哪吒》衍生的全民化色彩,也更好地覆盖了被电影所戳中的每个人的萌点与泪点。

被刷屏的萌化了的哪吒小肚肚

衍生创作之哪吒一家现代机车朋克版(cr:@BITE是咬哥哥)

衍生创作之敖丙与申公豹(cr:@山头老岩人)

衍生创作之哪吒与太乙真人(cr:灵鹿呀)

再然后,便是抖音、朋友圈与微博所带领的更大范围的全民性衍生创作,似乎所有人都在“蹭”起了哪吒的热度。比如说抖音的哪吒特效引发了全民cos小哪吒,又比如说李云迪用灵魂画笔画出的“藕”哪吒。

全民的衍生创作,让《哪吒》在一部暑期档的优秀商业动画电影的定义之外,通过各种途径更深层次更细分化曝光在了大众面前,形成了“破壁”式的全民效应,也激发了更多观众来到电影院,看看《哪吒》究竟为什么这么火。

在最后,我们可以来认真思考下,《哪吒》电影的商业成功可以复制吗?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会仍旧是偶然吗?

资本或许可以在越来越明智的观众身上获取些信心。

“或许之后优秀的商业作品,都会学习药神与哪吒的模式,用大规模破亿点映的口碑,换取好莱坞起步线不到的首映排片。”豆瓣网友“日常”罗列了中国票房榜单上的优秀电影的起步票房与巅峰排片票房差距,与起步就超出国产电影巅峰排片数量、票房却远不敌国产优质电影的好莱坞大片们后,这样评价道。

《哪吒》的爆火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需要对观众“以真心换真心”。

无论是衍生创作,还是点映后的口碑发酵,这一切,都是由观众来创造,也是由观众来决定的。

这是一个资本与流量明星决定不了电影票房的时代,也是个真正优秀的创作者不必孤独的时代。

而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市场会给予资本以信心,无比广阔的动漫市场会拥有更多资本的身影,而投资方向重点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从动漫原创输出端转为产业搭建端,这会给予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们更优质的环境。

我们希望,《哪吒》背后,将会是国产动画的产业化起步。

而未来,会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拥有无限可能的整个宇宙。

cr:@雪为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7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