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喜剧外壳,优雅内核!揭秘《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韦式美学”

喜剧外壳,优雅内核!揭秘《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韦式美学”

有一部电影,因为豪华的演员阵容和标志性的美学体系受到观众们的期待,那就是《法兰西特派》,但我们今天要深度解析导演韦斯安德森的另外一部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

分为三个方面:色彩运用和对称摄影的运用;解析“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的喜剧的内核继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内涵

导演韦斯安德森是因为2014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而被众人所熟知和喜欢。他利用自己独特的美学架构去解构悲剧,使《布达佩斯大饭店》兼具艺术性和可看性,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一:德州的文艺小清新——色彩运用和对称摄影

韦斯·安德森在1969年5月1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哲学专业,是目前美国中生代导演中最具有创造力、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电影人,也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奖的常客。

他的作品在保持个人标志性的摄影架构和美学体系同时,口碑和市场反馈都非常可观。对比当今好莱坞,就像惊悚商业片大导克里斯托弗·诺兰那样将极端紧凑的剧情融入自己标志性的非正常叙事轨迹之中,韦斯安德森也能将所有不同类型的剧情进行个人化处理,反而表现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并且他会像被评论界称为“美国电影届唯一的知识分子”的伍迪艾伦一样,将某些符号化的隐喻和如同影片一样精致的台词带入进影片之中,将极大的信息量暗合在流畅的剧情之中。

维斯安德森的色彩运用和对称摄影,实在令人啧啧赞叹。

维斯安德森的色彩运用和对称摄影

色彩运用是韦氏美学重要的一部分,他总习惯于使用色彩去烘托剧情。有时候色调阴冷的就像惊悚片,暗示着剧情进入紧张的高潮;而有时色调有转变为或热烈或温暖,就像把观众又置入了另一部可爱的摄影作品中。

这一点和西班牙后现代大师佩德罗·阿莫多瓦倒是很像,在艺术创意、工业设计、美术设计上获取对电影造型、时尚和色彩的灵感。


韦斯安德森并不会让影片变得徒有其表,电影的内核同样意喻深刻。通常他所钟爱的对称、固定镜头、严格的色彩搭配在每一部片子里都是有意味的。它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但是又充满着规则和框架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打破成规的远走就显得无比浪漫。

(1)《月升王国》中:小情侣走出教堂,这一段是特殊的慢镜头,而不是之前的固定镜头。这种扑面而来的动感不仅是增强了感情,似乎也是用这样夸张的行为和这对“情侣”拷问着观众在成人世界中的问题意识。

《月升王国》

(2)《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特点更为凸显,虽然因为是定格动画的原因,镜头较为平面失去了景深;但是众多的特写与运动镜头让剧情显得更加有流动性,很容易使观众被这部精良的动画所打动。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韦斯安德森确实用自己的才华证明,好电影和精品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可以刚柔并济,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


二: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喜剧内核

著名的喜剧电影人卓别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所谓的喜剧内核是悲剧,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节奏十分紧凑、层层剥茧,韦斯-安德森标志性的极为复古又极为具有叙述性的色调、悦耳配乐,还有独数韦斯安德森的镜头冷幽默才能把一个混合谋杀、越狱、械斗,些许还有一点“重口味”的故事拍得那么喜感和可爱。

故事里的古斯塔夫是这所偌大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门房。他为人正直,富有魅力,在他的经营和组织之下,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了当时火热的度假胜地。

与古斯塔夫情投意合的D夫人去世后,在遗嘱中将一副价值连城的名画留给了古斯塔夫,这一举动却惹恼了她那贪得无厌的儿子迪米特里。儿子与他的杀手想要抢回这幅画,古斯塔夫与门童的逃亡之旅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这样的一个颇为荒诞的设定下,故事里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许多初闻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当一层一层的嵌套叙事结束,观众才能终于意识到“昨日世界”渐渐远去。电影中一些意味深长的瞬间,给观众留下无穷的解读机会。


三:茨威格的继承——“微弱的文明之光啊”

影片结尾荧幕上缓缓打出“Inspired by the writings of Stefan Zweig”(灵感来源于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又勾起了无数人对那位这个世界最后的文明之光的记忆。

茨威格是一名犹太人,也是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受到那次纳粹德国迫害,最后在巴西自杀而亡。茨威格生前深受奥地民众欢迎,他的作品有深度的实用、人道关怀。

国内的读者一定听说过他的传记小说《人类群星闪耀时》和著名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他的小说通常和社会及传统有很积极的互动。

这种文化上的互动,在电影里被用一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庸俗的方式反映出来,大俗即大雅,这也是实用主义和人道关怀最好的体现。

这部《布达佩斯大饭店》似乎也继承了茨威格的这样一个特点。

茨威格写的《昨日的世界》一书中说:“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如茨威格所写的这样,无论是在这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角色还是真真切切在这个时代中被裹挟的很多人人身上都已经失去了所引以为傲的文明,或奸邪,或勾心斗角,或杀人见血;或相互利用,或相互抛弃。

回望这段历史满是存在着人性,却是没有存在道德,只有一部分的善和大部分的恶。为何还要对人抱有希望呢?因为微弱的人性之光。

就像《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先生在逃跑这样危急的时候,也不忘用优雅的语调对被他误解的零道歉;面对暴力与对零这样移民身份的不公毫不犹豫地出手,宁死不屈,最后为了保护门童死在了纳粹的枪下。他的身上总是存在着一种体面的尊严,而摧毁他们的,正是残酷的战争,其实深层次的,代表着一种人性中最黑暗的暴力。

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建立秩序,其间存在着形形色色与文明相对应的失序;这样的失序即是时代衍生品,也是社会中思维冲撞下的必然产物,就比如从一开始的兵器暴力衍生到现在无孔不入的网络暴力。

而对抗暴力的,也仅仅只有作为文明人的一种尊严和对人类最朴素道德观的继承。

正如古斯塔夫先生说的那样,“你看,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在闪动,那就是人性所在。确实,那就是我们仅有的谦卑的温和的方式”。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善恶的存在和对立反而是正常的,并且正是善后有恶才在辩证中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社会与人们,在自身酿造的危机中总是为自己创造着希望,或大或小;所以,让人知道如何聪明地与自己的不正确一起生存,这才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知识。

本文由江南影视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每篇文章均有相应影视资源(上映),并且,想要看的任何电影,影视资源,关注点赞,转发收藏,私信或者在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即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