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地久天长》:从三个方面解构该片的魅力与价值

《地久天长》:从三个方面解构该片的魅力与价值

这部影视作品从上映到现在就一直备受争议,可即便如此也依旧战绩非凡,在2019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王景春和咏梅也是凭借它包揽了本届最佳男女演员奖,创造了历史性的一刻。跳过影片的前期镜头真的是越看越发觉得魅力无限,那么这部影片它到底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价值呢,一起来看看。@沐谦妈妈育儿经


影片讲述了我国从80年代到21世纪近30年间时代变迁下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而主线就是采用典型的人物叙事方式折射出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已进入中年刘耀军的丧子之痛刻画的尤为明显。

故事的开头刘耀军一家和同事英明以及新建两家的关系甚好,可以说是亲如一家。同样身为两家独苗的星星和浩浩关系也是十分要好。然而好景不长,当时认计划生育主任的李海燕一味的唆使丽云去打掉二胎,不巧的是在手术过程中丽云因大出血导致终身无法再孕。

几年以后,丽云唯一的儿子星星在跟浩浩在玩耍时不慎溺水身亡,刘耀军丽云夫妇再一次面对痛失爱子的阴影中,为此他们夫妻二人决定南下离开这个充满伤心跟绝望的地方。即便离开他们的内心也从未轻松过,直到后来浩浩的母亲李海燕病危时他们再一次的相聚后,浩浩当着丽云他们的面认错彼此才得以释怀。

作为一部文艺片它以插叙、叙述以及片段式层层递进的方法讲述了属于他们那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面貌,平淡中透露着真情,朴实而又纯粹。更显现了在时代洪流之下影片的独特价值。今天,我将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及意义方面”来解读该影片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01、人物塑造方面:每一个人物特点有血有肉非常饱满,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更揭示出了时代洪流下人物的真实面貌。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塑造有耀军和英明、丽云和海燕、星星和浩浩。这本该是两个欢喜无限的家庭却因丽云流产以及星星的溺水身亡而变得陌生,甚至是如履薄冰,也给两个家庭的成员蒙上了一层始终挥之不去的阴霾,通过这种对比性的描写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


① 耀军丽云夫妇:隐忍坚强的外表之下其实跟多的则是一种“憋屈”,从里到外散发进骨头的憋屈


首先,主人公刘耀军无论是之前在工厂上班还是生活日常中,都可以很明显的透出一种隐忍,对生活的隐忍对人生的妥协。当他得知丽云所怀二胎已开始显怀时虽然一直在跟妻子说想各种办法,比如躲、请假。

甚至他也写想到了让乡下的姐姐帮忙办理相关手续,但是都没有实际的行动。后来被发现要求打胎时,他也反抗了,但是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其实早就想到了这就是躲不过的宿命,忍着吧。

当浩浩跟星星的玩耍导致唯一的独自不慎溺水身亡时,他的内心彻底奔溃了,大概是对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绝望,于是隐忍着伤痛带着妻子愤然离去。可即便如此也依旧抹不去他们对儿子星星的思念,这才有了后来收养的儿子“星星”阿福的出现。

当丽云因为被强制堕胎、终生不得生育,而获得了厂里的“计生先进”荣誉;结果几年后国企改制,她想要找人托关系不下岗,却被“先进”的名号所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光荣下岗”。

这一切通过人物特点的弧光表现出了他们夫妇内心的隐忍及憋屈,都说性格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句话在他们夫妻身上可以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通过人物关系以及时代变化可以清楚的揭示出耀军夫妇二人的真是性格特点。



② 英明海燕夫妇:善良且有始有终从头到尾都是最爱自己的儿子,虽然对于星星及他的家人存有十分的愧疚,却直到人生的结尾才选择直视面对,表现出了他们内心的自私跟软弱


对于星星的不幸身亡,李海燕夫妇的内心其实十分愧疚又自责的。但是出于爱子之深的私心几十年以来他们不去面对,但是相反刘耀军夫妇则是心灰意冷的选择离开。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李海燕夫妇内心是非常自私的。

对李海燕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个戏点就是在得知自己儿子是罪魁祸首时的“浩浩是不是高烧才说胡话”;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时的“自己这二十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们”;病床前陷入疯狂状态,声嘶力竭的临终遗言“我们有钱了,你可以生了”。

可以说她把这个人物的压抑、痛苦和爆发都演得相当传神。时代的谬误让她做了不甘愿的罪人,背负一生的枷锁,但直到死亡她都未能解脱。

这件事就跟心魔一样的折磨了李海燕的后半生,直到她奄奄一息时也未曾释怀。只是伏在丽云的耳畔说:“现在你有钱了,可以生了。”由此也揭示出了她内心的自私以及软弱的真实性格写照。


③ 哥们义气的星星和浩浩:天真又充满着童趣的稚嫩,结束了兄弟间的哥们友谊,从此他也变得敏感又多疑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下我们看到,同是小玩伴的两人星星的性格明显文雅又内敛,浩浩则是胆大又爽朗好动,也正因为如次,浩浩在其他小朋友的再三催促下下河游玩,星星则是双手仅仅的拿着浩浩脱下的外套。

后来在浩浩的催促下也一并下水,并且不经意将胆小又不会游泳的星星一推,结果溺水身亡。而看到这一幕时大家则傻眼了,浩浩顿时就坐在河边上傻眼了,目光呆滞不知所措。这也为后来他不敢直视自己的错误埋下了伏笔。从而表现出他性格的敏感多疑。

在我看来,无论是刘耀军夫妇还是李海燕夫妇,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依旧坚强,面对任何事情都是波澜不惊,实则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经历着一场海啸般的苦楚,狂风巨浪般的隐忍跟憋屈。

只是刘耀军一家将这种对生活对人生的隐忍跟憋屈通过自己的言行演绎的更加明显而已,而李海燕一家的内心挣扎则是自欺欺人以及不敢面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最终这种无力感还是吞噬了李海燕自身的躯体。

经典人物的塑造,往往是通过内在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的真实表象来揭露的。刘耀军一家的隐忍、坚强与李海燕一家的自私软弱形成了强大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化、清晰化。



02 、故事情节:叙事颇有技巧性,不断地插叙、倒叙使得影片富有一种潮起潮落的沧桑感和戏剧性的变化,内容上更是紧密联系人物展开,使得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极具感染力。


这部影片之所以开始就存在很多的争议,因导演从一开始就他只是进行平淡的叙事,但演员表现的很真实,几乎让我忘记这是部电影,感觉是在浏览耀军和丽云的人生,众生皆苦,我们只是活下去而已。没有华丽的词藻生拉硬套的情节构思,却太过平凡纯粹的叙事使得内容跟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整个故事情节也更加的精彩。


第一,故事内容呈现片段式发展,但是却紧贴人物变化展开,紧扣主题


其实故事的整体内容很简单,就是通过对两个家庭几组人物形或喜或悲的人生经历,随着时空切换所带来的情节流动,一起刻画出了在改革开放之后被政策变迁所深深伤害的一代群体。与此同时人物命运的变化发展也是影片对社会结构不断解构的过程。在时代的洪流中幸运的人可以享受时代变迁带来的幸福感,而不幸的人则会慢慢被时代所抛弃。

在严打计划生育和国企改制的浪潮之下,即使我们再怀揣美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但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它却依旧会变成一把伤人的匕首,使人无比的心酸和矛盾。影片中的刘耀军夫妻和李海燕夫妇就是典型的代表。一个早已被时代的逆流拍的无处可藏身,而另一个却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享受着时代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镜头就是,当片中咏梅所饰演的角色在听到下岗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而留下眼泪后,下一镜头是若干年后的她,坐在船上,用一块手帕去下意识地抵挡海上那灼人的阳光。

其实我们也明白一块手帕是挡不住热浪的,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所能拥有也就是如此。这就是像丽云所留下的眼泪,可是这眼泪也不无法回被时代抛弃的结局,但除此之外她无法改变一切。可以说这是一个朴素却又精确的隐喻, 在这一刻无声的洞穿了中国人的命运,这是一种注定却又徒劳的对弈,是一个悲情却无力的仪式,是意料之外,更是情理之中,使得故事表现的更具有逻辑顺序。


第二,时代背景与个体人物经历互为交融,使得故事整体情节更加的完整化

在电影开头,浩浩要拉刘星下水的镜头是在中国80年代的蒙古,而在星星意外溺水身亡之后,镜头则迅速切换至好几年之后的的福建江边,在这里刘耀军夫妇的养子刘星则坐在船上。这一系列戏剧化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让故事更加的完整化。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接连不断的戏剧表演,生老病死的过程中藏纳着岁现实考量积累,而电影则进一步将其进行浓缩为了好几个生活片段。如长大之后的沈浩在医院跟爸爸的那写对话,后来当李海燕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时大家的各种遇见,一句都挺好吧?

嗯,都挺好的。乃至后面吃饭时饭桌上的弦外之音,这所有的过程都是在凝聚故事本身,让人不断地为他们的重逢与别离和最终揭露的真相而感慨叹息。

又如,最后耀军和丽云爬上半坡去为儿子星星扫墓,两个人无言的沉默,以及接收到浩浩的孩子出生的消息时面对着成片的坟墓时的荒凉无助感,这一切都给了观众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

在我看来,这样通过冗长的铺垫过渡式的方法虽然看起来似乎拖泥带水,可实际上何尝不是对于人物角色的一种真实写照,让观在众不知不觉中将自我代入,心甘情愿等待着最终的故事情节。

这每一个的故事片段通过对人物刻化的描写使得他们与整个变迁的时代融为一体,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的完整。


03、现实意义:基于对人物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描写,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谈谈这部影片对我们的生活的现实思考


① 选择面对永远要比隐忍、故作坚强、负重前行更加的轻松


影片中浩浩一家尤其是妈妈李海燕,在深知自己对于丽云有太多愧疚和歉意之后依旧选择将那份”心思“深深隐藏起来,直到它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最终直到自己死亡也没有敢正面去面对,可以说这份愧疚折磨了她二十年依旧没有勇气坦然面对,还是沉重的离开了。

同样身为儿子的沈浩也是焦虑不安,但是他不想跟母亲一样一辈子生活照阴霾之下,于是有了最后的镜头下,大家都选择了和解,选择了放下。就像耀军说的:只要活着,就不能说出来“。这是耀军一家对浩浩最大宽容和善意,却也成了他心目中最大的负担:“从那天起,我觉得身体里就长了一棵树。”

耀军:“说出来就好了”。时隔几十年之后当彼此敞开心扉面对时,身为父母的他们依旧泪流不止,对于沈浩而言,这份和解的确是沉甸甸的。


②当我们选择放下时,就是对彼此最大的安慰

无论在多大的恩怨或是心结,当你选择放下的那一刻起,你的灵魂不再沉重。人生也会燃起新的希望。

就像对耀军一家的忏悔,我本以为浩浩最后赎罪般的道白会是一场梨花带雨的高潮,然而导演给我们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一字一句的娓娓道来,没有恢弘的背景音乐,就如同唠家常般稀松平常,也可以说导演并没有用尖刀一般的结尾来扎观众的心。

反而在用一张洁净的手帕擦拭着剧情的眼泪,恰恰是这平淡的演绎,更让观众释放了压抑全篇的坏情绪。感动的泪水并不是导演从观众的眼睛里硬挖出来,是观众自然而然地奉献出来。

而叛逆的养子星星在影片最后成了点睛之笔。16岁的阿福,倔强得让人心疼,用他的叛逆不羁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不安,离家的一跪一拜,坐在摩托车后座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最后给养父打电话的“爸爸我是星星”。他应该是用了好些年的时光来抚平自己内心的伤痕,好不容易才与自己达成和解吧。



总结:

其实,逝去的亲人,走得越久,越难以割舍。也许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中不大不小的一个写照,哪怕是当代,同样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难能可贵的是导演愿意让我们看到,当一切都过去了的时候,没有人会劝我们放下或是忘记,而是在绝望的生命中点燃一丝温暖,的确,很多人的时间会在生命的某一刻停止流逝,而生命依然在让我们慢慢变老。


无论大家对这一部影片存在多大的争议,但事实就是它带给了我们真正的视觉享受,简单纯朴又不失真情,有着文艺片的艺术价值,却又没有文艺片的浮夸刻板,非常值得大家观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2989.html